黄天骥:50年代打麻雀:无产阶级必须超越自然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86 次 更新时间:2011-10-09 17:42

进入专题: 麻雀   科学精神  

黄天骥  

教育部负责人的生物学家,提出无产阶级必须“超越自然”,否则就是“自然界的顺民”,就不是革命者。此论一出,对待麻雀的态度,就成了政治问题。大帽子一盖,谁也不敢出声。

除四害之打麻雀

解放初,我们的校园,远离市尘。跨过海珠桥不远,便属郊外。往南望去,丘陵起伏,阡陌纵横。过了晓港桥,更属远郊。处处小桥流水,茅寮瓦舍,点缀着绿野清幽。再过去,便是中大康乐园了。那时,进了校门,就像进了森林,翠竹匝地,老树参天,好一个清凉世界。

树多,鸟也多。黄昏清昼,到处都有小鸟在唱歌,黄莺的婉转,麻雀的吱喳,喜鹊跳舞,乳燕盘旋,这里分明是小鸟的天堂。“鸟鸣山更幽”,我们在幽静环境里学习,累了,放下书本,细听数声鸟啼,便觉心旷神怡。那些在枝头栖息无忧无虑的鸟儿,引导我们进入宁静的意境。

不过,好景不长。到了1958年夏天,上头通知全国要掀起“除四害讲卫生运动”,要消灭老鼠、苍蝇、蚊子、麻雀,这叫做“除四害”。一时上上下下,摩拳擦掌,纷纷响应。在1957年“反右”之后,人们把打扫卫生也搞为政治运动,有人编出顺口溜:“老鼠奸,麻雀坏,苍蝇蚊子像右派;吸人血,招病害,偷人粮食搞破坏”。这一来,“四害”们插翼难逃了。

在解放初,社会卫生环境恶劣,何况美帝还在朝鲜搞过细菌战,我们号召全民大搞爱国卫生运动,自然是必要的。而且,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蚊子苍蝇,神憎鬼厌,如果能把它们彻底消灭,当然大快人心。至于麻雀,是不是“害”,人们却弄不清楚。不过,有关部门指出:一只麻雀每年要吃谷米三升。“小数怕长计”,这“科学”推算一出,麻雀也在劫难逃。

抓老鼠,灭蚊蝇,自古以来,人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打麻雀,却不是“搓麻将”,怎样去消灭麻雀,这又颇费踌躇。于是,打麻雀成了“除四害”的攻坚战。幸而有人想出了妙计:“轰、打、毒、掏”,四箭齐发,麻雀便不足为害了。

在城市,对付麻雀,主要是靠“轰”。人们被动员起来,规定用三天时间大打歼灭战。男女老少,一齐出动。或爬上树梢,或跑上屋顶,或鼓锣打鼓,或高声呐喊,或挥舞彩旗。可怜麻雀们从未见过如此大阵仗,吓得乱飞乱窜,却又无处立足,于是精疲力竭,纷纷坠落。据说这“轰”法收到奇效,麻雀们接二连三累死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又据说某城市一天之内,轰落麻雀数以万计。那段时期,迎合之风渐炽,这数字也不知有无夸大,但在城市里麻雀少了许多,则确是实情。

“除四害”的通知传到学校,师生立刻被动员起来了。我们和全市配合,停课三天,主攻的对象,正是麻雀。由于校里树高林密,麻雀成群,颇似“基地组织”,更必须彻底清剿。这战斗任务,理所当然由大学生和青年教师担当。至于其它“三害”,则交由小朋友和婆婆妈妈去对付。

按照上级的布置,全校各系各班级师生,三五成群,分成若干个战斗小组。划分地段,分兵把守。从早上七点开始,我们便拿着“武器”,走上前线。

那时,塑料用具还未面世,所谓武器,无非是铁水桶、铁面盆、铁饭兜,外加一根小棍。规定的时间一到,盆声就是命令,分布在东南西北各个角落的师生,一起高声呐喊,敲击盆盆罐罐。唐代苦吟诗人贾岛有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们则是“生敲手上盘”。盆声一响,栖息在池边树的鸟儿雀儿,果然不知所措,蹦起来乱飞。才想落脚,下边盆声又起。这“十面埋伏”的战法,让不耐长途飞行的鸟儿疲于奔命,摔地而亡者间或有之。而整个康乐园,则乒乒乓乓,像是把老广州的打铜街整个搬了进来,敲盆补锅的声浪乱成一片。加上喊杀连天,仿佛山摇地动。更有人拿根竹竿,扎上布条,摇来晃去,活像《封神榜》里诸天神佛祭起落魂幡,天上的小鸟果然昏头转向,失魂落魄。当然,如果连益鸟也遭了殃,玉石俱焚,也只好各安天命。

不过,我们校园太大,树木太多,当时参战师生,充其量不过几千人马。而那些惊弓之鸟,虽然“绕树三匝,无枝可栖”,毕竟居高临下,总能找到我们兵力薄弱的地方。再不然,它们转移到园外的野树上去,我们这批守株待鸟者,也就鞭长莫及了。

兵法云:用兵需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战斗打响时,我们劲头十足,把盆儿罐儿敲得震天价响。可敲了半天,没有见到有一只麻雀累得从天上掉将下来,倒是盆声罐声,四下里渐渐零零落落。时近中午,气温上升,同学们声嘶力竭,纷纷坐倒在地。有些战士,思想开了小差,懒懒散散,爱敲不敲,没有了“黄洋界上炮声隆”的势头;而谈恋爱者,则乘机两两三三,在树荫下唧唧哝哝,有时随手敲出几个锣鼓点,竟似是爱情乐曲中的“小过门”。午饭时间一到,战士们作鸟兽散,回到膳堂吃饭,麻雀们自然也可以趁机喘息。午休后再战,双方知己知彼,你来我往,不久红日西沉,我们鸣金收兵,校园里又恢复了“鸟宿池边树”的平静。

    进入专题: 麻雀   科学精神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科学 > 科学评论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489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