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士英:当前经济走势与政策取向的再思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7 次 更新时间:2011-09-06 00:10

进入专题: 中等收入陷阱   人口红利   滞涨   货币政策  

郭士英  

中国正在遭遇“刘易斯拐点”、“中等收入陷阱”和“人口红利渐失”以及国际博弈等多种风险,形势异常严峻,深化改革是惟一的出路。只要能坚守持续增加民富这一宗旨,其实一切皆可迎刃而解

中国即将遭遇滞胀

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已较为明朗,而且可能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首先,欧洲、美国和日本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长期不景气必将影响中国,加之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对已经有所式微的出口拉动,已很难再抱乐观预期。其次,中国投资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令人忧虑。这主要表现在非市场配置所形成的大量过剩产能的长期存在以及明显超前的基础设施建设质量正在下降。此外,财政收入两三倍于GDP增速,这注定难以维持,政府将会意识到:未来将不得不逐步减少新项目的投资开支,最终必须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最后,扣除通货膨胀后的居民消费增长令人失望,中国经济的转型面临严峻考验。

CPI即便出现拐点,也无法逆转通货膨胀压力的长期存在。现在的通胀是全球化的,而且其根源在于西方各主要国家货币或政府债务严重超标。面对如此庞大的政府信用危机和资本失衡,与其去抱怨经济学几乎无计可施,不如干脆承认这一切必将带来恶性通胀或长期通胀。道理很简单,主权和稳定高于一切,国家与政府都不会自动放弃货币发行权而坐以待毙。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还只相信超发货币只是美国才有的需要和能力,日本已经跟进了,欧洲的问题最终也只能用增发货币来解决。

主要发达国家早已进入深度滞涨,因为他们的CPI跑过了GDP增速。同时,欧洲和美国的实际失业率也高达9%以上。代表新兴国家的金砖五国中,除了中国因为惯性增长和较早采取了紧缩措施而保持了较高增速和相对较低的通胀外,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速和通货膨胀则分别低于和高于中国,可见新兴国家的滞涨也是较为明显的。中国的滞涨特征还不典型,但经济下行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的趋势表明:中国也正在步入滞涨期。

正在紧缩的中国货币政策正在强化中国经济的滞涨预期。滞涨相对于经济的盲目低效发展而言并不可怕,相反,应该借助难以抗拒的世界经济滞胀期或未来的低迷期,加快中国经济的转型,洗尽铅华、祛除沉疴。

中国货币政策尚需维持偏紧基调

三年前的中国经济已错失一次深度自我修复的机遇。现在,不应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再度半途而废。目前对持续紧缩货币政策构成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其一是中小企业遭遇“堪比2008年的危机”。此说需要辩证看待:中国中小企业的弱势成长环境并非一朝一夕,是经济制度和经济模式所决定的,例如财税负担过重等,短期措施根本无力回天。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即便货币政策再次回归宽松,也注定难以逆转。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也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重要原因,但上涨趋势已成定局。当然,遭遇困境的不乏大量低效出口企业,他们其实早该转型,未来必须直面困难并谋新图变,而不应一心只等政策救助。也有不少中小企业是因为不务正业导致了经营困境,例如脱离实业而转战房地产或从事证券投机、参与高利贷经营等。此类更不能成为中国紧缩政策改弦更张之理由。其二令中国紧缩政策顾虑重重的情况来自于境外的“看空中国”和“做空中国”。这些人抓住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国公司治理与财务诚信的软肋并恣意夸大,一度导致金融波动加剧和人心不稳。然而,这一风潮正在成为过去,这些境外投资银行和所谓的精英们,对中国国情与经济模式的认知度是相当有限的。甚至,这根本就是一个处心积虑的阴谋。

近半年以来,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世界经济复苏再次出现放缓迹象,全球目光再次聚焦中国并期待我们能给世界经济带来增长转机。尽管美国也已明确延长零利率政策至2013年年中,但中国仍不可贸然实施宽松货币政策,因为中国的长期通胀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仍然非常严重,除了过剩产能和盲目的基建以外,金融投机还格外盛行,质次价高的产品充斥市场,必须在放慢速度的前提下推进转型和逐步改善增长质量。

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锚定房地产

当今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有更加清晰而坚定的战略主张,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收缩与扩张,要在保证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增加对国际博弈中的国家利益的考量,不能甘作西方国家的傀儡,在国内,则要努力增加民众财富和幸福感。

中国的货币政策曾经瞄准多重目标,但是除了经济增长目标之外,政策效果乏善可陈。之前有些人认为它所锚定的是经济增长,但是过去盲目增长的模式已经不可简单持续而必须要转变,这个转变是要以牺牲经济增速为代价的,所以,锚定增长论已经不合时宜。锚定币值稳定更是无从谈起,因为人民币外升内贬已令这一谎言破产。锚定就业之说同样难以令人信服,在一个对失业人口缺乏科学统计和统一救助的经济中,就业的真实情况从来都是模糊的。今天之所以说它锚定了房地产,是因为这一行业的核心地位是历史形成并且其兴衰沉浮注定实质性地决定中国经济之命运和社会政治之稳定。

能够导致中国经济突然失速并硬着陆的最大隐患恐怕不是经济本身,而是中国社会的稳定性。就近期而言,房地产市场的表现有决定性影响。随着土地财政的制度化倾向以及地方债务形势的不断明朗,宏观高压下的中国房地产前景反而越来越清晰:必然下降但跌幅不大可能超过20%。房价回落是政治要求,但跌幅过大就会导致地方债务问题崩盘和银行危机的爆发,这是政府所不愿看到也不能承受的。因为大量房地产企业库存庞大但资金枯竭、成本高昂,加之货币政策维持偏紧,可以预见未来半年的中国房价有望温和下降。但同时,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房地产市场出现下跌的最多半年时间之后,或在房地产价格出现超过10%-15%的状况时,政府将被迫逐步放松房地产市场的种种限制,甚至不排除再度出台支持房地产的政策。就长期来看,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又恰逢全球货币流动性必将越来越充裕的背景,以及中国民间财富总量有望不断增长,中国的房地产决非上世纪90年代日本楼市之命运。相反,当中国保障房任务过半或接近完成之时,中国楼价有望再度上涨,上涨幅度将会超过近年高峰水平。在这个资本泛滥的特殊历史时期,中国的房地产将有机会自证它才是承载和传承财富的“诺亚方舟”。

    进入专题: 中等收入陷阱   人口红利   滞涨   货币政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39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