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标普”何以搅动全球市场?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55 次 更新时间:2011-08-11 00:03

进入专题: 美国债务危机   信用话语权  

新华社  

这是上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评级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之一;

这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国债信用首次从顶峰跌落;

这次评级下调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都源于一家叫标准普尔的评级机构。

一次信用调级,缘何能引发全球经济的“不测风云”?“信用评价”的“风向标”,在现代经济中为何这样举足轻重?面对几大机构垄断国际市场信用评价话语权的现状,我国的“信用经济”将何去何从?

标普“震荡波”从何而来?

几乎一夜之间,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AAA”的顶峰跌落,全球股市顿时暴跌。而其幕后的“推手”,正是位列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标普近日公布的一份报告。在报告中,标普将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从“AAA”下调为“AA+”。8月9日,标普再次下调包括房地美、房利美在内的美国政府支持企业的信用评级。

标普表示,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债务状况堪忧,二是美国国会日前通过的提高债务上限法案效力不够,三是标普对美国国会未来应对类似问题能力的信心受挫。

另两家主要评级机构穆迪和惠誉对美国主权信用的展望为“负面”,但仍维持“AAA”评级。在此情形下,标普让美国“降级”的“个性判断”备受关注。此间有分析人士指出,由于事发突然、正值周末,这一利空消息必然会引发市场的短期动荡,全球股市呈现“跌跌不休”,未来全球经济的走向罩上“迷雾”。

一个“标普”,何以拥有如此影响力?深植于美国的三大国际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强势“话语权”从何而来?

中国进出口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建业等专家分析,信用评级机构被视为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至关重要的枢纽之一,掌控着全球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美国在“二战”后长达几十年的时间内一直保持着全球最大资本输出国的地位,信用评级是美国评定投资风险、选择投资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美国评级机构在国际评级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所有参加信用评级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涵盖了80%的银行和78%的公司,标普涵盖了37%的银行和66%的公司,惠誉涵盖了27%的银行和8%的公司。这三家机构中,最“年轻”的惠誉历史也已近百年。

王建业分析,信用评级是一种“公信力产品”,三大评级机构经过长时间淬炼成的“声誉资本”已成为核心竞争力。

当然,著名评级机构近年来可谓“毁誉参半”。比如,2002-2007年,三大机构毫不吝惜地将总额大约3.2万亿美元的房贷抵押债券中的绝大部分评定为最高级别AAA;当危机来临时,又迅速降低这些金融创新产品的级别,放大了危机效应,于是被国际舆论普遍指责为“帮凶”。

信用评级何能“一语惊天下”?

为何对一个大国经济体的信用评价变动能引发如此“轩然大波”?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何在?

“三大评级机构对全球经济的深刻影响进一步说明,诚信是经济生活的基石,市场经济本质上是信用经济。尤其是在金融领域、虚拟经济领域,‘信用话语权’有着决定性作用。”上海市征信办信用管理处处长胡爱军说。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每年因信用缺失导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6000亿元,其中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各种损失达到2000亿元。

信用的特殊功能催生了信用服务业。以信用评级行业为例。该行业最初产生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1902年,穆迪公司的创始人约翰 穆迪开始对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进行评级,后来延伸到各种金融产品及各种评估对象。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产品和衍生品越来越丰富,信用评级的“看门人”作用也日益凸显。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总裁关建中评价说,此次标普降级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显示了当今信用社会对评级的高度依赖,也再次证明评级的影响力和掌握国际评级话语权的重要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向松祚说,国家主权信用评级,实质就是评级机构对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履行偿债责任的信用意愿与信用能力的一种判断,会影响一国借贷利率和汇率形成,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息息相关。

当然,三大评级机构也曾受到质疑。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近日就撰文指出,美国政府不可靠,标普的评级也未必可靠,不能作为投资的依据。“信用评级机构常会犯错,调低一些投资者对其仍有信心的国家信用评级。标普2002年调降日本信用评级,但9年后的今天,日本仍能够以低成本自由举债。”

中国的“信用话语权”在哪里?

既然信用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如此重要,对一个大国的信用评价能牵动全球经济的运行,那么中国的“信用话语权”在哪里?

无奈的现实是:虽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证券市场的市值已超过日本,每年IPO市场的市值也已相当于美国的两倍,但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仍远远滞后。比如,截至2010年底,上海有包括信用评级机构在内的各类信用服务企业74家,年收入合计约6亿元;而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的年收入已超过50亿美元。

据介绍,中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真正进行大规模债券评级尚不足5年。债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竞争不规范等成为制约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上海新世纪资信评估公司董事长朱荣恩说,不少评级机构为了争夺市场、留住客户,出具的结果大部分都是最高级别AAA级。这也导致了评级质量的事后检验机制——违约率、迁移矩阵等手段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意义。从2006年开始,三大评级巨头又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透进中国市场。目前合资的评级机构已经占据中国债券评级市场大半江山。

关建中表示,相比老牌的评级机构,目前中国评级机构的国际影响力不够,中国作为债权国,应该争取国际评级话语权,支持本土评级机构发展,参考本土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投资决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信用评级从业机构认证制度。

为打破三大评级机构的垄断,欧洲有计划在2011年底成立一家由25个合作方参与的评级机构;德国已在研究一项建立评级机构的计划;俄罗斯一些经济学家不久前也向政府建议,建立欧亚经济共同体的评级机构。(记者叶锋、周琳、李延霞、张舵)

    进入专题: 美国债务危机   信用话语权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金融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98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