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问题争端始末:“复杂之海”其实并不复杂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718 次 更新时间:2016-07-14 22:12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九段线  

中国青年报  


一段时间以来,随着国际能源危机的加剧,南海周边国家在“南海主权”问题上动作频频,加上一些别有用心大国的搅局,使得南海形势变得更加波谲云诡。


中国人最早发现并开发了南海岛屿礁滩,从历史与法理的双重角度看,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远在秦汉时代,中国先民在南海就已经有了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诸岛在唐代已列入中国版图。明代也将南海纳入行政管辖。二战中日本侵占南海诸岛,战后中国政府收回,并将其归入广东省管辖。

无论是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南海诸岛行使主权的表述与行动,还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接受情况,中国对于南海以及所属岛礁都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权益。

进入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出版的近200种地图集和权威百科全书,无不明确标明或承认,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在中国南海的传统海疆之内。直到现在,很多岛屿的名字都印证了那段历史。

从地理上看,南海是一个半封闭海,北濒中国大陆和台湾,东临菲律宾群岛,南以连接西南婆罗洲到苏门答腊的一条线为界,西南是由马来西亚、马泰边界再到越南南端和越南南部沿岸,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南海岛屿大都狭小,其中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约12平方公里。西沙最大的永兴岛约1.85平方公里,而南沙最大的太平岛,也仅0.4平方公里。

中国1958年的《领海声明》、1992年的《领海及毗连区法》及有关“中国对南海诸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主权”的外交声明为南海诸岛的归属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外,中国作为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享有九段线内沿陆地领海基线及符合条件的岛屿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以及最大不超过350海里大陆架的主权权利及专属管辖权。

所谓九段线是我国在南海海域国界线的一种叫法。1947年,当时的中国政府在其编绘出版的《南海诸岛位置图》中,标绘了一条由11段断续线组成的未定国界线。新中国成立后,经政府有关部门审定出版的地图在同一位置上也标绘了这样一条线,而只是将11段断续线改为9段断续线。这一条线通常被称为传统疆界线。

事实上,早在1968年联合国有关资源机构发表南海拥有丰富石油资源的报告之前,南海的形势可以说非常平静,有关国家也承认南海主权属于中国。但在这一报告发布后,南海周边国家纷纷提出对南海岛屿的主权要求,并采取行动占领岛屿,才发生了与中国的领土争端。很显然,南海争端的发生缘于对资源的争夺。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仍本着和平友好、照顾大局的原则,提出“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期望通过和平谈判、共同开发的方式,与有关国家解决南海争端。

但目前南海诸岛的情况是,东沙群岛归中国台湾省高雄市管辖,由台湾军队驻守。西沙群岛与中沙群岛在我管辖之下,而南沙群岛已被掠夺得支离破碎,海域被分割,岛礁被侵占,资源被掠夺。


南海所拥有的资源利益固然非常重要,但海洋对于沿岸国和航道使用国而言,战略空间和战略位置才是其重要性的本原


南海诸岛,特别是南沙群岛之所以引起周边国家的垂涎,当然是由于它们在经济和战略方面的重要性。

在经济方面,南海各岛有一种天然资源——堆积如山的鸟粪,颇值得开发。据估计,仅太平岛一处就蕴藏着10万吨以上的鸟粪、磷矿,它们是十分宝贵的天然优质肥料。此外,南海海域的渔业资源也极为丰富。南海的海水温差大,因此热带和冷水性鱼类都能在这片海域生存。

南海海底蕴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24个沉积盆地,总面积约72万平方公里。石油地质储量在230亿至300亿吨之间,而且含硫量少,品质优良。更引人注目的是,科考人员在中国南海北部圈定了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约为194亿立方米。专家称“可燃冰”是石油、天然气的最佳替代能源。

蚕食和瓜分南海的高潮之所以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原因就在于20世纪60年代,在南海盆地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使南海成为世界四大储油区之一,这是引发南海争夺高潮的实质原因。

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已经不顾南海主权历史上一直属于中国的事实,以占领就是拥有的野蛮逻辑,侵占南海岛屿。

从战略上分析,南海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其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素有“亚洲的地中海”之称。南海处于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为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重要国际航道。在我国通往国外的39条航线中,有21条通过南海,60%的外贸运输从南海经过。

美国在全球控制的16个海上交通“咽喉点”中,有三个都在南海附近。作为世界上通航量第二大的海上航道,南海是东盟各国、欧洲各国、美、日、俄、澳等主要经济体的海上航运生命线。经过这一海域的国际贸易量占全球贸易量的80%左右;日本、韩国90%的石油进口要经过南海运输;南海地区出产的液化天然气75%运往日本;美国从亚太地区进口的各种重要原料,九成左右要走南海航线。显而易见,拥有南海诸岛,可有效控制这一重要水域和国际航线。


在“周期性”的南海主权争端中,外部势力的干预,特别是美国所谓“中立调停者”的姿态并不能掩盖其试图从中渔利的企图


为了制衡中国,部分国家采取了拉住域外大国对抗中国的做法。当前的南海已俨然成为大国全球利益的前沿阵地。从当年的EP-3侦察机在南海上空对中国的情报侦察,到如今海上侦察船的魅影频现,南海已经成为不少国家对华侦察和制约的前沿。

南海重要的战略地位,加上周边国家刻意以极为优厚的合作条件把众多区外大国拉入南海油气开采项目,让它们在南海拥有较重的利益,区外国家对南海问题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南海问题的国际化倾向和国际关注度都日益增大。

近年来,东盟国家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更迎合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遏制中国的心理。美国官员多次公开声称,中国对南海的主权要求是“南沙争端的根源”,美国不能允许中国在南海地区取得“战略支配地位”,美国应与东盟国家一起“共同对中国施加压力”,以谈判解决南海问题。

事实上,美国在1995年以前对南海的基本政策是“中立”和“不介入”,表示“即使南沙发生冲突也无义务直接卷入战争”,提醒有关国家不要轻举妄动。《联合国海洋公约》生效后,美国对南海的政策开始由“不介入”转向“介入但不陷入”。除美国外,俄罗斯也在南海有所动作。无论是俄对越军售还是俄试图重返金兰湾军事基地,都显示出俄罗斯不愿放弃在该地区的重要利益。日本出于对自身未来安全环境的预测,认为只有保持“群雄割据”,南海的区域安全才可能不被中国一家控制,日本的海上生命线才不会握在中国的手里。对南海,甚至连印度也表示“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近年来,印度提出的“东进太平洋战略”,就是试图扩大在南海的发言权。


“和平崛起”不应、也不会成为对中国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束缚,周边国家更不要作出中国“和平崛起”就是蚕食中国权益良机的战略误判


海洋水域的争端主要是指因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划界而产生的争端。所谓“南海问题”,是指南海周边的“六国七方”,即中国大陆和台湾、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在南海岛礁归属和海域划分上存在分歧和争端。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越南等国对南沙群岛提出主权要求,并以军事手段占领了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到目前为止,越南占领了南沙29个岛礁,基本上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宾人把南沙群岛比做“抵在菲律宾腰间的一把匕首”。目前,菲律宾侵占了中国南沙群岛的10个岛礁。其中,第二大岛中业岛已被菲律宾设为南沙群岛的指挥中心。

此外,马来西亚还占领了3个岛礁,在所占岛礁上有驻军和简易的飞机跑道。“六国七方”中,文莱虽未派兵进占,但对南沙油气资源的掠夺不甘人后。目前已开采油田9个,气田5个。印度尼西亚则宣布对8万多平方公里的中国传统海疆享有“主权”。而我国目前实际控制岛礁仅9个,其中大陆8个,台湾1个。

对南沙争端,早在1984年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两个选项:“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

基于睦邻友好的和平政策,中国确定了以和平方式解决南海争议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没有使用武力收回被占岛礁的权力。当前,中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其主观诉求在于避免走历史上崛起的大国搞军事扩张导致全球性战争的老路,但这种理性选择并不意味着中国惧怕外部试图强加给中国的冲突。

长期以来,从和平发展的世界大局出发,从亚太地区稳定与繁荣的地区利益出发,中国一直坚持“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对目前多数岛礁被相关国家占领、油气资源被掠夺的现状保持了高度的克制,并探索用双边协商的办法逐步解决岛礁和海洋划界争议,这是此前南海局势保持相对稳定的根基所在。

但是,近两年来,越南、菲律宾等国一再将中国的理性、大度、忍让视为坚持和平崛起的中国的无奈选择,不断冲击中国的利益底线。

南海问题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确实需要各方以合作的姿态、通过沟通和协商妥善处理。只有相关各方真正致力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才能把南海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和平之海。

    进入专题: 南海问题   九段线  

本文责编:lihongj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地区问题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71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