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佩英:缅怀挚友董亚芬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26 次 更新时间:2011-07-19 20:11

进入专题: 董亚芬  

吕佩英  

2011年6月4日,细雨濛濛,来自各地的外语教学界人士聚集在龙华殡仪馆银河厅为我们敬爱的董亚芬同志送别。遗像两侧的挽联:“奉献教育功在千秋,为人师表光照后世”,正是她一生业绩的写照。在亚芬生前喜爱的乐曲声中,我凝视着躺在花丛中她那瘦削而安详的遗容,记忆的闸门悄然打开。回想起上世纪40年代与我同系、同班,又同宿舍的亚芬,往事历历如在眼前。我们曾同台演戏,同编1948届毕业年刊,一起度过了大学四年的美好时光。亚芬永远是那么质朴、真诚、勤奋、睿智,不随波逐流,不追求时尚。当女生们在宿舍里叽叽喳喳笑谈周末的遨游或约会时,她总喜欢静静地独自吟诵她喜欢的英语诗篇,给人以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每当她作为英语学会主席,主持会议时总是显得那么干练沉着,挥洒自如,深得老师的赞赏,同学的拥戴。

毕业后,亚芬留校工作,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她随母校沪江大学并入了复旦大学,继续从事她热爱的教学工作。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各自经历了十年“文革”的凄风苦雨,也共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崭新时代,获得身心解放的亚芬再次燃起了她对工作的热忱。1979年以来,她被多次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和优秀教师。获奖无数的亚芬,不骄不躁,淡泊依旧。

80年代初,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亚芬受命制定大学英语(文理科)教学大纲,担任《大学英语》系列教材的总主编,从此她与我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结下了几十年的合作之缘。她在外语教学论坛发表的一系列文章或讲话,阐述教材的编写原则与指导思想,简洁明了,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作为总主编,她把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组成的编委会和六所全国重点高校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整合成了一个强有力的编写团队,她的人格魅力成为这个庞大而松散的团队的凝聚力、向心力,激励着整个团队有效地运作。经过十多年的共同修订、磨砺,这套由1—6级五种教程组成的系列教材终于脱颖而出,并在1992年荣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和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获奖期间亚芬正在英国访问,得知这一喜讯,她告诫自己和她的团队绝不能因此而固步自封。为了使这套教材日臻完善,身体孱弱的亚芬在回国后顾不得喘息休整,带领她的团队再次紧锣密鼓,披挂上阵。我与出版社各部门的同仁也忙开了,鞍前马后积极奔走,配合效力。

人们戏称亚芬是个“工作狂”,此话一点不假。她在审定书稿时,对选材、编排、注释、练习、答案都一丝不苟,哪怕小到一个音标,一个标点符号。每周工作日里,她和教程主编和出版社责编在办公室讨论到夜幕降临,直到大楼保安前来熄灯锁门才匆匆“收摊”,往往此时才想起还未吃过晚饭;休息日里,她干脆在作者或责编家中进行讨论。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的工作情况,对亚芬来说是家常便饭。与她一起工作过的人,无不敬佩她忘我执着的工作精神。

一套教材的成功与否,还在于编著者、出版者与使用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了采集信息,亚芬与出版社共同策划,奔赴各地召开研讨会与征询会。会议结束后,出版方往往会安排一次考察活动,一头埋在工作堆里的亚芬很少参加。那年到了贵阳,大家觉得著名的黄果树瀑布不可不看,而亚芬却选择了独自留在居处,抓紧时间整理反馈意见,规划下阶段的工作。事实上,她留给自己处理业务的时间总是不够。每天晚上,她都忙于接待络绎不绝的来访者,他们都是亚芬的仰慕者,特别是那些谦称自己属于“第三世界”的边远地区的教师,有来探讨教学中遇到问题的,有来自荐为教材编写辅导用书或工具书的,也有来倾吐自己对亚芬的仰慕之情的。出于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与支持,亚芬总是耐心地倾听,给予热情鼓励与无私帮助。在青年教师的心目中,亚芬永远是他们可敬、可信、可亲的前辈。

70年来,我与亚芬保持着真挚的友谊,每次聚首,忆往事,聊近况,无不感慨万千。共同工作时,相互切磋帮助,树立坚定信心。直到耄耋之年,亚芬还在不断耕耘。我记得她最后一次参加出版社举办的《大学英语》(第三版)新书发布会是在2006年4月。她在会上所作发言——回顾《大学英语》走过的历程并展望未来,条理分明,充满深情。2008年传来她生病住院的消息,而且病情日益严重,人人为之忧心忡忡。她瘦弱的身躯经不住病魔的折磨,终于心力交瘁,颓然倒下。她在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教材编写工作,在昏睡中还喃喃呼唤着当年合作者的名字……。

当我目睹亲爱的亚芬遗体放入黑色灵柩,她的儿女俯身亲吻她冰冷的面颊,低唤“妈妈一路走好”时,止不住百感交集、潸然泪下。今天,亲爱的亚芬离开了我们这些至爱她的人,但她在人生道路上留下了坚实而卓有成就的足迹,她的一生业绩将永留人间,光照后世。

    进入专题: 董亚芬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大浪淘沙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311.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华读书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