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美德的价值有几何?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65 次 更新时间:2011-07-14 22:02

进入专题: 美德  

党国英 (进入专栏)  

近期河南某市为提倡公共汽车上给老幼妇孺让座的美德,发明了一种奖励办法,凡是让座者,都可获得奖励卡和奖品,结果从之者众,奖品都发不过来了。这件事引起了当地人士的争论,有的说做好事应该奖励,有的说不应该,争得不亦乐乎。

看看孔圣人怎么说。孔子的一个弟子从诸侯国赎回一名鲁国人,但却推辞应得的酬金。孔子批评说:这次你就做得不对了,酬金是为了奖善,取酬金无损于你的德行,而不取酬金今后鲁国人就不愿意再赎人了。另据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路救了一个落水的人,那人用一头牛感谢他,子路欣然收下。孔子评论说,从今后鲁国勇于救人者会多起了。

孔子的这两项评论说明,他对一般人作“性恶”的评价(与孟子不同),因为在他看来,若做好事得不到回报,人们便不愿做好事了;人做好事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孔子倡导以“仁义”治理天下,但他却往往以“利己人假说”来判断事物发展的后果,这是令人惊异的。显然,孔子的思想内含着矛盾:如果做好事不是靠道德支撑,提倡美德又有何用?

古代有的思想家基本否定道德的社会价值。尹文子云:“今天地之间,不肖实众,仁贤实寡;趋利之情,不肖特厚,廉耻之情,仁贤偏多。今以礼仪招仁贤,所得仁贤者万不一焉;以名利招不肖,得不肖者触地是焉”(转引自梁启超文)。在此公看来,在仁贤者寡、不肖者众的情形下,以道德治国不大靠得住。另一被人们看作是儒家的政治家管仲,大体上也持这种看法。

古代这些思想家的说法对不对?我看有很大的片面性。事实上,美德有很大的社会功利价值,不过,如果要以宏扬美德来治理天下,需要注意它的条件约束。

在熟人社会里,道德在调节人际关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人们之间时时刻刻处在交易之中,交易是有风险的,为了降低交易风险,人们发明了许多制度,约定了许多交易规则,但这些制度和规则的实施是要支付成本的。如果制度和规则的实施成本大于收益,它们便很难实施了。美德便是一种非正式(没有法律强制)制度。坚守美德是需要支付成本的。如果人们之间的交易是一次性的,失德行为便可能发生,因为交易者不需要用信誉来确保下一次交易的顺利。这个时候,失德的收益可能大于损失,道德对人的约束便不灵了。

如果交易发生在熟人社会里,坚守美德便会得到报偿,美德的价值也体现出来了。《南方周末》前不久报道了一位“红色庄园主”,因为此公信守承诺,他的交易伙伴不需要订金便敢给他大批发货,信誉很快就将他塑造成了一个百万富翁。在这里,社会利益也增大了,因为彼此之间的信任节省了许多交易费用,社会的虚耗降低了。

离开了熟人社会,以背信弃义捞取好处的机会便来了。在高度流动的社会里,一次性交易普遍存在,欺诈也因此司空见惯。中国处在社会结构的大转变之中,上亿人口东奔西走,没有稳定的社区生活;私商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规模不大,普遍缺乏方向感;官商规模不小,但官商的老板有今天没明天,对自己的前景也没有稳定的预期。这正是普遍的背信弃义、尔虞我诈所赖以存在的社会条件。这个时候需要法律来制约失德行为,但偏偏我国缺乏法治传统和有效的法制社会结构,便放纵了失德行为。这个时候人们很容易视道德如粪土,而有良心的人士也不免愤愤然曰:道德值钱几何!

看来,美德是这样一种东西——当有好的社会条件时,不用费大力气,人们也会遵守它;当社会条件不好时,它的功能便要大打折扣。所以,美德是需要的,但宏扬美德的办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经验证明,工作生活的社区化,个人发展的稳定预期,以及一切辛勤工作得到起码的回报,是美德赖以存在的必要社会条件。当这些条件还不充分具备时,加强法制,严厉执法,将显得更为重要。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美德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伦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20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评网,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