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生:中国模式”并不独特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22 次 更新时间:2011-07-14 21:56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黄亚生 (进入专栏)  

“中国模式”有许多定义,有人解释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机制的结合体”;也有人认为是“依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大量基础建设投入”。经济学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Sloan商学院终身教授黄亚生日前在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高端讲座《“中国模式”到底多独特》上表示,所谓的“中国模式”并不独特。

  

“中国模式”并不独特

GDP多年保持10%-11%高速增长,政府储蓄率6年内增加一倍,工资增长严重落后与生产率的增长,前100大企业的75%的资产属于国企,对外资非常开放,高速工业化令农业人口在20年内减少1/3。

从数据上看,很多人都会认为这是在说中国,不过,这些数据却是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巴西奇迹”的描述。

“人们往往把经济‘数据’当做经济‘模式’。在我看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并不独特。”黄亚生在会上表示,“无论是中国的成功经验还是发展困境,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都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的身上找到影子。”

IMF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如果以亚洲各主要工业国经济起飞的不同年份作为出发点来比较,比如日本取1955年,韩国取1966年,新加坡取1967年,中国取1979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并不足为奇。

“中国模式”面临问题

“中国模式”正面临着诸多问题。以土地问题为例,土地纠纷所引出的各种矛盾,是近几年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土地的产权是国家所有制,因此农村集体土地不能被流通,农民只有经营权,没有交易的权利。“政府用行政的力量把地从农民那儿拿走,然后盖高楼大厦等等,从中获利,这个模式早晚要失败。”黄亚生表示,“一个可以对比的例子仍然来自巴西,自巴西1988年改革开始,其经济发展模式变得比较平衡,它解决了过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土地所有权问题,通过政府来真正把土地所有权交给巴西的普通老百姓,老百姓拿到权利以后可以到银行去贷款,拿了贷款以后可以做小生意,给自己创造了就业机会,然后经济走上良性循环。”

另外,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拉动国内消费。从中国家庭消费和GDP比例的状况看,上世纪80年代,中国家庭消费占GDP的比例是在50%的水平,上世纪90年代这一比例开始下降,除了在90年代中期稍微有所恢复外,从2000年至今,这种下降趋势一直没有停止。目前,中国家庭消费占到GDP比例是35%左右。“35%的比例大概是全世界大型经济体里最低的。”黄亚生表示,“这一比例在美国是70%,这种经济结构上的差异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进入 黄亚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203.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国际金融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