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国英:尊重人的价值 推动全面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44 次 更新时间:2011-07-09 20:45

进入专题: 改革  

党国英 (进入专栏)  

把2007年以后由新华网调查的网民对“两会”的关注焦点问题整理后,我发现,网友们在5年期间所关注的问题竟然十分相似。概括起来说,大家关注的是“价格”问题,包括房价、物价、药价、劳动力价、养老保障价和公共服务价格,其中后一价格是关于腐败问题的另一种表述。

在一个商品与服务以不同形式进入市场交换的世界里,价格或比价就是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反映。全世界的人们都会关心各类价格。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很成熟,价格问题自然会更突出。价格不合理,就会伤害一个或多个社会阶层的利益,并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如果关键商品、要素和服务价格长期严重不合理,还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先说房价。中国人总体过着中等经济水平国家的生活,却遭遇了世界一流水平的房价,普通中低收入人群望房兴叹。引起高房价的关键因素是投机和保值投资需求,而不是供应。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政府抑制房价上升的力度开始加大,按目前的政策走向,房价一定会降。房价不降,危及社会安定,损害政府公信力,政治家们对此已经有清醒认识。由此我们相信房价会降。短期调整有了效果以后,如何建立良好的房地产市场的稳定秩序?这个并不简单。

再说物价。中国的CPI有下降的空间。一是中国利率上调有空间,二是人民币升值有空间,这两个手段进一步加强,CPI就会稳住。普通物价的关键是食品价格,这个难办。我们最担心的是气候,好在今年的旱灾有惊无险。如果物价稳不住,农民也会屯粮,给食品价格上升带来持续压力。长期看,农民收入提高不能靠涨价,而应靠土地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

还有药价。说大一点是医保问题。世界经验是,这方面的工作不可能人人满意,大多数人比较满意就不错了。有的国家搞“全面免费医疗”,但医院没有药品又有什么用?中央政府已经决定,我国将建立城乡全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险,应该是正确的选择。健康风险必须让个人承担一定比例;比例有多大,要逐步摸索。谁也不要幻想在中国搞全民免费医疗。患者深受一些医院欺诈之苦,人神共愤。解决之道一是发展私立医院,一是加强监管。但现在靠“老子监管儿子”怎么能行?中国人的健康观念应变化。要告诉国人,治感冒基本不吃药靠喝水,养生基本不吃保健品靠锻炼。国家体育支出应大举增加,由此可节省医疗支出。

还有养老保险价,说大众化一点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问题。我国政府开始在农村推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估计可提前实现全覆盖目标。这是一大善举。未来要建立全社会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俗话说的好,羊毛出在羊身上,养老保障程度必须和收入与缴费挂钩,不能搞平均主义,但底线的养老水平国家应撑起来。

让百姓魂牵梦绕的价格是劳动力价格,即劳动者工资水平。说点牢骚话,中国人的勤劳给资本惯出了毛病。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这一事实,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劳动者都有共识或体验。政府的最低工资规定几乎没有意义。最厉害的是劳动市场。今年有了“招工荒”,工资水平就上升。但从长期看,中国的后备劳动大军还很庞大。面对劳动市场的不均衡状况,政府不能无所作为。例如,严格执行与劳动保护相关的法律,限制加班,就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假设城市职工不加班,有可能增加5000万以上或更多就业岗位。当然,政策的着力点不应唯一地针对加班,而应全方位地保护劳动者权益。举措之一是实行“周工资制”,让老板每周给职工发放工资。总之,有的是办法,关键是态度和决心。

最让老百姓焦灼的是公务人员腐败行为难以遏制。说到底,这也是个价格问题。老百姓纳税,政府官员提供公共服务,也是一种交易,只不过这种交易有强制性,不是市场定价。腐败分子把老百姓的税款的一部分装到了自己腰包,或要老百姓另外支付价格(行贿)才肯提供某些服务。受贿与行贿看起来是双方自愿,是“平等交易”,其实不然。官员以权力的垄断“设租”,别人就不得不“寻租”,这是一种不公平交易。解决这个问题在一定时期里并不需要惊天动地的改革,例如,反贪机构的独立性可以增强,公务员的财产必须公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对官员腐败行为进行“钓鱼”侦查,有这三条,反腐局面立马改观。笔者就不信香港和新加坡的反腐经验不能学。彼处的华人20年前就能做,此处的华人现在还不能做?没有这等怪事。

要解决以上种种“价格”问题,说难也不难,无非是在私人领域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同时让政府改变既有的交易条件,让老百姓有更大的讨价还价权力;在公共利益则要提高透明度,将公共权力置于阳光之下,有序地发展民主政治,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让老百姓纳税以后得到的公共服务物有所值。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有一个共性,就是权力配置要大体平衡,尊重人民群众在各类交易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交易结果能够最终满足他们的合理利益诉求。

回顾过去30余年的改革,笔者有一点感慨。中国加入WTO是推进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凡是WTO规定东西,我们就执行得比较好。但WTO基本没有提出要素市场的改革要求,更没有提出公共领域的改革要求;这些改革成了我们的“家事”。对外的事情就得认真,而家事处理就可以疲沓一些?也许我们的确有这种凡事好商量的“家国”心态。其实,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和过去不同,他们有了越来越多的现代国家意识,我们的政治家要积极面对这一新形势,更积极地推动改革。当然,改革不能激进,不能浪漫。“两会”召开是国家机器的大动作,大家多少有些兴奋,政治家们也多少会绷紧神经倾听百姓的呼声。这是好事。我们寄希望于政治家们使中国每年都有一点进步,按渐进改革的路径,扎扎实实向前走。历史没有跳跃——这是马歇尔欣赏的话,也是中国改革的经验。

进入 党国英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06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