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铭葆:政府诚信难点在知错认错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33 次 更新时间:2011-07-07 21:30

进入专题: 政府诚信  

叶铭葆  

广西北海的“四律师案”,眼下处于相持阶段。在第一个回合的交锋中,双方互有得失。有三位律师取保候审,可以认为是律师团初战告捷;检方正式批准逮捕律师杨在新,而且恢复自由的三律师人间蒸发,说明公检两家调整了策略,采取分化瓦解,重点打击,志在必得,丝毫没有认输的苗头。当初,有网友发表文章《北海,不是重庆》,现在看来,还是过分乐观了。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6月11日,李庄走出重庆监狱。6月14日,北海就一次性抓了四位律师。这个时间显然不是巧合。因此,以直辖市与省辖市来判断能量的大小,并不完全靠谱。或许正是重庆的李庄案,给北海壮了胆,充了气。很显然,参与打造李庄案的相关人员,不仅没有受到责任追究,反而加官晋爵,如此执法违法行为不仅成本为零,甚至有高额利润,又怎么能够阻止后来者的追随和效法呢?面对巨大的诱惑,什么舆论的谴责,政府诚信的丧失,也就弃之不顾了。

北海“四律师案”发生后,政府诚信问题再次成为焦点。一桩普通的刑事案件,警方办案草率,证据不足,使得法院难以下判。理当有错必纠,无罪释放。然而,北海警方不愿认这个错,于是刑讯逼供,抓捕律师,以第二个错来遮盖第一个错。这样的公安机关,还有什么诚信可言呢?应当看到,在整个诚信体系建设中,政府诚信居于龙头地位。一般而言,政府由官员所组成,因而政府诚信说到底也就是官员的诚信。中国自古有“以吏为师”的传统,它要求官员不仅要廉洁从政,而且要率先垂范,成为民众的道德楷模。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吹草动,势所必然。政府诚信对于民众诚信有着决定性的影响,要求民众讲诚信,政府首先要讲诚信,身教重于言教。

判断政府是否诚信,不能仅凭官员的自我标榜,而要看广大民众的感受和评价。民众是政府服务的对象,最有资格评价官员的诚信状况。在当前,民众最为反感的,是政府违法行政,有错不认错。在很多地方,政府从不认错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为了维护自己一贯正确的形象,不惜采用种种不正当的手段。一是强词夺理。明明是公安机关抓错了人,但却绝不承认错抓,不得不放人也要加上“取保候审”,总之是抓人也对,放人也对。二是打压媒体和记者。明明是政府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出现事故或群体性事件,但却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指责媒体的“炒作”,似乎没有媒体的报道,问题就不会发生。为了控制媒体,有的进行收买,花钱封口;有的则实行恐吓,殴打以至抓捕记者。三是转移视线。很多问题的出现,明明是政府的责任,但却上推下卸,实在推不掉就千方百计寻找替罪羊,归罪于少数人的“煽动”,归罪于律师的插手,甚至上纲上线,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干扰破坏挂起钩来,牵强附会,滑稽可笑。

唐太宗李世民有言:“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贞观政要》)宋代包拯也说过:“非诚不立,非信不行。”对比封建时代皇帝和大臣对于政府诚信重要性的认识,我们今天的某些官员远远不及。这些人之所以拒不认错,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利益上的考量,在认识上,以为政府认错有损政府威信。其实不然,政府官员也是人,既有七情六欲,也有认识上的局限,犯错误在所难免。民众是通情达理的,政府主动承认错误,就能得到民众的谅解,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提高政府的威信。在利益上,担心认错会受到责任追究,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诚然,工作中出了问题,当事官员认错就意味着担责。问题在于,为了免于担责而推脱责任,就必然要掩盖问题,以新的错误遮盖前一个错误。这就是“诈”,无诚可言,因而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结果是糊得了一时糊不了一世,问题逐步积累,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直到无法掩盖的总爆发。掩盖者聪明反被聪明误,落得身败名裂。人们常说,老实人不吃亏。这里应当指不吃大亏,小亏还是要吃的。小亏不愿吃,最后难免要吃大亏。

自以为是从来就是人的本性。古人有言:“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尚书.秦誓》)古往今来,自觉认错难得一见,多数是在压力之下的认错。在当今的中国,对于官员的压力,只能来自上级,民众的监督往往无济于事。其根源,在于民主与法治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所谓机制,也就是一个链条,一环紧扣一环,好比自行车上的链条,脱了一环,链条就不起作用。要使民众的舆论转化为官员依法办事,知错认错的有效压力,需要民主制度的保障。换句话说,民主需要制度化,需要法治的保障;另一方面,法治的施行,最终需要民主的保障。因此,要突破政府诚信的难点,使政府官员能够做到知错认错,就一定要通过政治体制的改革,把人民的监督引入体制之内,成为不可抗拒的压力。同时,要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官员正确对待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府认错也是一种自我批评,理应成为一种常态。一个勇于道歉认错的政府,才是以人民利益为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府,也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否则,心中无诚,花样再多,也难以取信于民。

(2011年7月6日)

    进入专题: 政府诚信  

本文责编:li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202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