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广:解读中国经济“十二五”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27 次 更新时间:2011-06-19 15:25

进入专题: 十二五  

王小广  

基于内外环境、中国的政策选择以及过去所积累风险的释放等不利因素,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将大幅回落。

日前,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下称“十二五”规划纲要)已正式公布,但“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充满着变数,从应对未来挑战角度看,这一规划纲要中的一些内容还需要丰富和完善。

2011年宏观经济形势:结构高度失衡下的经济过热

国家统计局4月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9.7%,CPI同比上涨5%。从这两个宏观指标来看,目前经济增长稳定,通胀压力不是很大。但是,中国的经济问题主要反映在需求上。

当天发布的数据还显示,2011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6.3%。但这不是一个全口径消费的增长,而只占全口径消费增长的2/3,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其实际增速约为10.8%;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总额实际增速约为14.8%;2009年全年社会消费总额实际增速约为16.9。相比之下,去年比前年下降了2.1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全年下降了4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中国经济已发生了内在的变化,即内在的需求增长存在很强的调整压力。

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相比,今年中国经济结构将会更加失衡。因为结构问题已累积了很长时间,我国的经济并未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是继续按过去追求GDP的路子走,这样势必越走越失衡;再者因为受成本压力与价格传递滞后效应的影响,上游行业与下游行业、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业绩差距将更加悬殊。基于此,可把今年中国经济形势概括为“结构高度失衡下的经济过热”。

从宏观上讲,今年经济总体情况较好。预计GDP增速全年将保持在9.7%—9.8%;今年二季度将在10.2%—10.3%;上半年在9.9%—10%,下半年可能出现微调,将降低到9.3%—9.5%。但问题主要是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失衡。今年一季度,投资增长25%,出口增长26.5%,而消费增长名义为16.3%,实际增长率比去年全年下降4个百分点,下降势头非常猛。这说明消费调整是一种内在趋势,但靠投资与出口做平衡会风险很大。

至于现在的价格增长是暂时性的,不具有持续性,随着消费需求的下降价格会被拉下来。预计今年往后的几个季度,国内通胀将是一个冲高回落、局部缓解的趋势。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的经济问题

“十二五”规划是在一个特殊时期、复杂背景下编制的重要规划。“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经济发展环境与过去30年大为不同,形势比较严峻。以此分析,其规划纲要中的经济板块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

——主题与主线。“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结构非常清晰,也有很多亮点。主题是科学发展,这是大家公认的。主线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为在“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的最大风险是经过30年的快速发展后或将步入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的陷阱。如之前泰国经济一样,突然中断而持续低迷。如何避免发生这个风险是“十二五”的核心之一,我以为解决之道仅靠发展方式的转变是不够的,更应该转变是宏观上的发展模式。即改变整个宏观政策战略这一主线。因为发展方式转变是个微观概念,很大程度上受宏观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如果不改变宏观模式,经济结构就会更加失衡。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赖于投资与出口,只有减弱对投资与出口的依赖,才能实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所以不改变发展前提是不行的。

——需求结构调整没有单独成篇。“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加快转变方式主要是通过五个坚持展开的。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这五大坚持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坚持,但没有写入“十二五”规划建议所提及的“扩大内需”。而整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对“需求结构调整”没有单独成篇,这是值得深思的。

研究“十二五”规划的核心之一是调整需求结构,最主要的是摆脱对投资与出口的依赖,转向对消费需求的依赖,但是这两年的形势说明很难摆脱。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依赖度超过80%,2010年稍微降一点。2011年主要还是依赖投资,也不可能把投资率降下来而把消费率提上去。值得指出的是,在“十二五”规划纲要只提到“消费率提高”这五个字,而没有相关指标与其他文字说明。

“十二五”规划纲要虽然回避了“需求结构调整”,但是提出了“政策导向”,这也是与过去不同之处。其中奥妙就是反映出目前国家对解决“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或将出现的问题,尚缺乏足够信心,也很难一下子改变过去的一些发展路子。但是“需求结构调整”问题不解决,有效实现转变方式也很难。

——大力发展服务业是亮点。服务业单独成篇,这是一大创新思路,也是最大亮点。过去主要提生产型服务业,“十二五”规划纲要则强调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业包括生产与生活两方面,这是一个很完善的提法。还有一个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就是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与大繁荣。同时也强调了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

——国际环境。可总结为三个判断:一是后金融危机时期,整个国际环境对中国经济发展不怎么有利,制约性很强,生产成本与油价及国际商品价格上涨,面临的资源压力非常大。同时,面临着来自于中国自身的经济增长方面的挑战,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出口增速可能降低到与GDP增速相近。从近几十年情况来看,全球经济发展具有20年的周期性。如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全球经济发展不好,50年代、60年代则比较好。综合分析,目前中国正处于新的调整时期,颇似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二是有利因素,即今年在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报告所提及的“金砖国家、新兴市场的经济实力处于过渡上升期”,而“十二五”规划纲要没有提这点。三是从国际上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

——发展优势。“十二五”规划纲要讲了六点。主要是三个部分:一是需求,二是资金,三是基础设施。从目前看国内需求有优势、潜力大。资金方面,中国不但有很多人民币还有不少美元。但是,过去大量资金的投资与运用方向是资产化而不是资本化。大量的资金变成了房子,但是房子是资产不是资本,资本是技术与人力等,资本能增值、能发挥一定的综合效益,但资产有可能是死资产。由此可见,中国在资金转化成资本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但可以认为在资金方面具有优势。而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同需求和资金是相互促进与补充的关系。

其他三部分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很强的优势。其中有些部分在增强,如国防建设;有些部分与发达国家比较甚至比经济差距还要大,如政府宏观管理水平。同时,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成本低廉以及出口政策的推动,但“十二五”期间一定得靠技术的创新与管理能力的提升。

——通缩是主要问题。关于物价问题,我与许多学者的分歧较大,我不认为,高通胀会是中国“十二五”期间的主要宏观问题。如果说2011年中国“物价上涨压力加大”,这没问题,但不能肯定说“十二五”期间一直会出现高通胀。

综合考量,在“十二五”期间通缩将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2011年之后中国的需求消费走势将会非常不好。如果出口不利的话,马上就会出现需求不足的问题;需求一旦不足,而供给还在增长,这样价格一定会稳定,不但不会出现通胀,甚至可能出现CPI负增长。

——规划的重点。“十二五”规划纲要中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但我以为更重要的是制造业的全面升级,特别是要形成资本技术密集型的全球新优势,高科技要发展,但是选择性的发展,寻求苦于方面的突破,而难以成为结构升级的核心。中国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变成日本或德国那样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结构,而不是变成像美国那样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从目前现状看,中国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主要是装备制造,将能形成具有世界竞争优势的产业。

至于城镇化问题,我以为,问题很多,加快城市化过程面临很多很强的约束,我估计并不顺利,其中特别是把1.5亿农民工转为市民需要花很多钱,但我们的地方政府可能没有这样的积极性。中国过去的城市化是严重滞后的,而不像许多人认为是加速城市化,实际是减速。每十年下降一个百分点(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照这样发展下去,未来10年将降低到2%。过去中国的城市化主要是房产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城市户籍人口的增长。十二五如果城市化增速上不去,需求增长就没有有力保障。

还有一个重点也是亮点,就是加快“社会发展”。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加强改善社会管理等。

——产业发展机会。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预计未来服务业的发展将是一个多元化的创新模式,这样更有利于把商业潜力释放出来。其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大繁荣,这将是一个复合型的创新路径。其三,就是制造业升级转移,沿海地区的制造业升级,传统的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对中西部分地区市场将产生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是城市化与汽车化,前者可创造需求,后者不仅可创造需求自身也是一个大需求。第四就是金融结构调整的机会,包括金融体制改革、小额信贷、担保等相关服务,这个空间较大。

挑战应对

综上阐释,“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国内经济有两大趋势性的变化。一是经济增速明显放慢,GDP将有可能从10%左右降到7%—8%;二是或将出现一个大的经济波动,使其发展面临诸多风险。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虽然还未出现调整的明显迹象,但是却隐藏着一个大的调整。预计2013年中国经济增速或将下降。因为整个国际环境、中国自身的环境以及政策选择、过去所积累风险的释放等不利因素,均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增势,使经济增长大幅减速,甚至面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的危险。如何避免这一问题,可考虑通过以下两方面措施来解决:

一是扩大消费。需求不足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扩大消费。中国经济现在高增长主要靠投资,这条路估计还能走2—3年的时间,之后需求不足会促使其出现一个大的调整,调整重点就是扩大消费需求,用消费需求来平衡对投资与出口的过多依赖。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十一五”规划纲要中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级标题,但是“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二级标题也未出现这一关键词,只在小节中有若干地方提及。

至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通过工业升级、结构升级、技术创新等几大方面实现。这包含诸多领域,其中城市发展模式的调整比较重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到城市化的形态及其管理,这是一个新思路。未来的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如果能围绕服务业的有效展开,将大利于消费。同时,人们消费模式的逐步转变也很重要,目前中国人的消费就是吃饱吃好了之后,买房子投资房产。假如国民能减少对住的消费,这样就可以节省很多钱,在教育、医疗、旅游等方面消费将会产生一个很大的扩散效应。

另一比较重要的领域,就是金融与产业结合模式的创新。在中国,过去大量国内资金与国际游资主要被放在房地产这个“池子”里面。但是中国的房地产未来是一个高风险领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很大的负效应。

为此,可采取通过资本市场改变资金流动方向,更有效地利用大量游资。而不是通过银行提供贷款,让少数投资者买很多套房子,进而制造房地产泡沫,这种方式过去证明均有很大问题,如日本、香港、美国,这次还有欧洲的爱尔兰、西班牙等国。

值得借鉴的是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发展模式。中国可发展促进资本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一套新的金融机制和模式。这种新模式可通过两大块资本市场,一个是股票市场,主要是为企业的发展融资;一个是债券市场,让政府的融资通过发行债券来实现。这一创新思路,既具有挑战性又很有必要性。不仅对提高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长远战略目标会起到积极的作用,也是调整全社会的融资与投资布局以及改善金融结构与机制的重要举措。

(本文作者:现任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曾担任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主任职务,本文根据他于2011年4月1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百年财富经济论坛”上的主题演讲录音整理摘编)

    进入专题: 十二五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4146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