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楯:怎样使祖国更好

——展望新一个60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76 次 更新时间:2011-04-11 13:38

进入专题: 六六十大庆  

李楯 (进入专栏)  

共和国60年,在中国历史上,在人类历史上,只是短暂的一刻,但相信它的影响深远。60年,继往开来,需要每一个对历史负责任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不断向前。

国家是什么,在今天,国家应首先是它的人民——它的一个一个的公民。由此,爱祖国,首先要爱人民,要爱人——要有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对人的权利的认可和保护,对人的生命的爱惜和敬畏。

大致在80年前,当时执政的中国国民党提出了“国(家)-社(会)本位”的基础理念,由此,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制度文明质态,而在此后,在今天,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当“以人为本”构成新的执政理念的“核心”(见十七大报告)时,它即与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共同构建了体现一种价值观的国家的制度、政策、法律和社会伦理的根基。

人,不是历史上君主的臣民,也不应只是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或者是战争的投入的“人力资源”,而应是我们一切行动(工作)的最后“产出”。国家的政策、政府的运作、企业的经营、其他一切社会组织的活动的最后的和最终的目的,就在于使人生活得更好。

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在今天一切成功人士——政治家及政府官员、企业家、技术专家、人文-社会科学家,等等——最大的功业在于使人,使尽可能多的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从看重武力、看重财富,以能建立霸业,聚敛、创造财富为丰功伟业,到以使人,使尽可能多的人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为最大的功业,人类历经了数千年,至今,已找寻到目标,步入了转折时期,但远远尚未挣脱旧有成见与思维方式和利益的羁绊,开始新的行程——中国,我们的祖国能先行一步吗?

差不多在20年前,联合国提出了人类发展这一概念,不再只看经济增长,不再只看社会发展中人均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预期寿命,等等,而关注一个一个的人的生存状况,着力于提升一个一个的人的生存质量。差不多在10年前,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元首聚集联合国总部,提出千年发展目标:消灭贫穷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降低儿童死亡、改善产妇保健、与疾病作斗争、保有环境可持续力,以及,建立全球伙伴关系——这些,就是超越旧观念,转向“以人为本”的外部变化。

国内,在30年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在述及过去由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工作指导上发生了一些缺点和错误”后,提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此后,改革、开放相互促进,先后确立了市场经济和法治国家的目标;逐渐认识到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进而把对外政策建立在“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的认识基础上。

内外变化,使得中国在今后,在新一个60年中,有了真正把“民生”放在国家目标首位的可能。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它的十七大报告中说:“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执政党的总书记和国家主席胡锦涛说:“要着眼于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些,应被视为对新一个60年的庄严承诺。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在执政党和政府的问题单子上把“民生”放在首位,就必须“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建立城乡一体的、覆盖全体国民的、主要由中央财政承担的、全体国民均等享有,而在内容上包含了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医疗卫生、生育、工伤、失业、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以及法律援助的基本社会保障制度。

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建立权益保障、诉求表达、利益协调、矛盾调处机制,做实宪法,化解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遗产的负面影响(如城乡分治等),化解转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一些社会冲突,注重社会公正,以致平稳发展。

要做到这些,还必须端正态度,正视历史,要能认错,改变过去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过强的“敌情意识”,树立“忧患意识”——对内,协调多种利益、包容多种主张;对外,“尊重世界多样性”,“求同存异”,在国与国之间“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精神”,“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要认识到在中国“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国内国际“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要像古人说的那样,随时想到“民生之不易,祸至之无日,戒惧之不可以怠”,真正做到居安思危,积极推进十七大提出的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在内的全面改革的启动,以确立法治、公平、诚信、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制度,才是从根本上防范各种风险的切实保障。

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记载了中国共产党自共和国建立至改革之初不断探索发展道路的历程和那时的认识,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公报体现了时至今日中国共产党对自己和国家面临问题的认识。与时俱进,接续数千年之文化传承,面对开放的和多元的世界,一个因国民能普遍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名之于世界的中国,将在我们的努力下显现出来。

(2009-9-29)

进入 李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六六十大庆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社会学 > 社会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90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