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鸣:“落实”是一种政治品格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136 次 更新时间:2011-03-22 10:26

进入专题: 落实  

辛鸣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强调领导干部要狠抓落实,以确保党和国家确定的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确实,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来说,“落实”是一种政治品格。我们要勇于去落实、善于去落实,以高度的觉悟去落实,带着责任与使命去落实。

落实之忧与不落实之患

习近平同志对领导干部讲落实,这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治要求与优良传统的重申,更是对目前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现象的一种提醒与批评。这些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顺应人民群众的现实要求,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与期待。但在发展的实践中,政策的效果似乎并没有充分体现,政策的实施似乎并没有真正到位。

我们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例。在党和国家文件的层面上提出这一要求已经是17年前的事情了,其紧迫性大家都有切身感受,其对于中国经济转型跨越的意义毋庸置疑。但这些年来,我们在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方面却是相当不尽如人意。在今年颁布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只是预期性的 7%,但很多省市发展速度依然确定在12%以上甚至更高。我们不是说发展快了不好,而是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在一个较高的发展速度背景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会事实上成为不可能。再比如,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保持房价的健康稳定,为此进行了一系列决心大、分量重的调控措施,可是这些措施到了地方政府层面往往大打折扣、缺斤少两,甚至如泥牛入海、不了了之。

也许有的同志讲,落实差一点也死不了人,何必大惊小怪。确实从表面上看,不落实之患可能不会马上立竿见影显现出来,但日积月累就会酿成大患。

这些年来中国社会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的出现,不能不说与我们没有落实好邓小平“共同富裕”的要求有关;这些年来群众对分配不公越来越大的情绪,同样不能不说与我们没有落实好邓小平“靠劳动致富和合法经营”的要求有关。再就是,

如果各级政府把中央这些年来每一个一号文件中那些惠农利农反哺的政策都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农村、农业和农民身上,还会出现城乡之间越来越大的差距和二元对立越来越强化的状况吗?

更进一步看,对方针政策正面要求的不落实,其实就是对方针政策对立面的变相默许与纵容。正确的做法没有落实,就意味着错误的做法在起作用;好的制度没有落实,不好的制度、“潜规则”就会大行其道;应当的要求没有落实,不应当的现象就会甚嚣尘上。而这些现象对一个政党的政治危害甚大。

从政治品格的高度看“落实”

既然“不落实”对一个政党的危害如此之大,我们就应从政治品格的高度看“落实”,从政治的高度对领导干部究竟落实什么和如何才是落实做出明确界定。

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党员干部来说,需要落实的内容很多,但有三个方面是最重要的。

首先是宗旨信仰。中国共产党和党员干部在全社会、在群众中的形象如何、地位如何,不仅要看我们说什么,更要看我们做什么,看我们做到了什么。如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等等这些实实在在、真真切切体现在我们党的每一项政策安排上,落实在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所有行动中,我们还用担心社会的认同与群众的拥护吗?我们还用在意那些多此一举的多党制的聒噪吗?

其次是中央和上级部门的政策安排。任何政策安排都有针对性与指向性,基于全局的政策安排可能会让某一局部有所付出,基于长远的战略不可避免要放弃一时的蝇头小利。对于今天的中国社会来说,中央的决策是从全局的角度、从长远的角度出发,就算与某一局部、某一阶段的利益暂时有冲突,我们的党员干部也一定要坚决落实,不能阳奉阴违,不能讨价还价,更不能“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再次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与呼声。我们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人民群众向我们提出了要求,发出了呼声,我们就一定要认真对待,能解决的尽快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解决,确实解决不了的也一定要给群众讲清楚。尤其是在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此消彼长,使得群众的呼声不仅有期待之冀,还多有疾苦之声,我们能锦上添花固然好,更重要的是要在雪中送炭上下大功夫。当我们把群众的问题解决了,社会自然谐和安定。

至于党员干部落实得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实还是虚,也要从三个方面看。

第一,是否落实到实践中。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已经习惯于简单地“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开了会,发了文件就认为已经落实了,就完事大吉了。为此,习近平同志在讲话中引用了一幅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对“文山会海”这种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贯彻落实离不开会议与文件,但会议与文件不等于贯彻落实。落实一定要体现在发展的实践中,执政的行为上,改革的举措里。

第二,是否落实到基层。好的政策只在单位部门内运转是不作数的,好的部署仅仅止于机关大院是没有用的。产品生产是在工厂,粮食生长在土地,经济发展根在基层,社会稳定本亦在基层。就拿现在大家关心的社会治理问题来说,只要街道稳、社区稳、乡村稳、农户稳,则一切皆稳。如果基层不稳,上面再怎么想稳都是稳不住的。

第三,是否落实到群众。群众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服务对象,群众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评判者,群众更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依靠力量。如果只是我们自己说的心潮澎湃、沾沾自喜,群众不知所云,没有感觉;只是党员干部满意了,群众没有得到实惠。这样的落实就不是真落实,这样的落实其实也没有落实。只有党的政策光辉普照到群众身上,中央决策普惠到群众生活,政府的思路内化为群众意愿,我们的落实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做好“落实”这篇大文章

毛泽东曾经强调:“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我们不仅要抓落实,“落实”本身也有一个要落实的问题。如何才能把“落实”真正给落实好呢?

最根本的是,从思想意识上做到主动去落实,自觉去落实,心甘情愿去落实。有道是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党员干部对落实的认识没有到位,哪怕再讲政治纪律也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何提高认识?还是从政治品格入手。有的同志很可能会为不落实找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而且听起来好像还很有道理,其实是为各种各样的小部门、小群体谋取不正当的小利益、小算盘。对于这种现象,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一句话:“大道理要管小道理”。当我们把落实作为党员干部的一种政治品格来对待的时候,不落实的行为就没有了合法性基础,也就没有了一星半点侥幸的理由,党员干部也就“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了。所以,多给我们的党员干部讲讲“大道理”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同时,要注意研究落实的规律,掌握落实的技能,提高落实的本领。比如,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这样才能实现各项决策和部署的全面落实;又比如,科学进行责任分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以责任制促落实、以责任制保成效,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还比如,完善巡视督查、信息反馈、情况通报、重大责任追究等等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找出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和困难。科学地去落实能使落实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我们要创造性地去落实。落实要不折不扣,但不能照本宣科;要原汁原味不走样,但也不能机械地照葫芦画瓢。真正的落实要在吃透中央精神、领悟上级意图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去“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去“走自己的路,同时为大家开路”。

    进入专题: 落实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9539.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学习时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