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改革的流动与流动的改革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115 次 更新时间:2011-01-09 19:25

进入专题: 改革  

周瑞金 (进入专栏)  

今后中国要向消费型的社会转型,必定要建立一整套有助于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社会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的教育制度、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以及加强环保的社会制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社会公共品公平有效供需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发展社会基层自治制度,向建立一个完善的公民社会目标前进。

中国改革是从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开始的。在改革前,公有制经济占99%以上,私营经济被消灭,个体劳动者寥若晨星;户籍制度使城乡分隔,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流动基本停滞,连普通民众到另一个城市住宾馆,都需要出具单位介绍信。这样一个流动停滞的社会,带来的是物质的匮乏、人民的贫困。邓小平同志发动的经济改革,就是让社会资源依照市场法则重新配置,尤其是推动人力资源流动性的改革。

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上半叶,政府向全国人民让利、让权,改革唤起民间极大的创业热情,从而开启了城乡、地区之间的流动。这些进城的农民开始被称为“盲流”,到后来被肯定为“民工潮”。这种流动推动了我国农业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推动了个体和私营经济的恢复与繁荣。“昔为种田郎,今登致富榜”。改革初期城乡、地区之间的大流动,带给了社会下层特别是草根阶层丰沛的发家致富机会。因此,前十几年的中国改革和经济增长成果,基本上做到了为全体社会成员所分享,老百姓从改革中得到最多实惠。改革的流动显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威力。当时社会各界普遍心情舒畅,改革如牧歌般行进。

可是,21世纪以来,一些人转而认为只有强化国企特别是央企才能确保国家“经济安全”。于是,在电力、交通、能源、电信、金融等领域出现了超大型国企。这些产业巨头挤压和盘踞了私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影响甚至把持了市场定价权和政府的产业政策走向。改革进入深水区后,以权力和财富为背景的特殊利益集团垄断了发展机会,极大地提高了经商赚钱门槛,严重阻塞了下层民众的上升通道。人力资源流动性的减弱,不仅伤害了民族创新能力,影响了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而且还加剧了社会不公,中国的流动开始变味。

近年来,不少地方政府把重点放在GDP的增长上,忽略了劳动者个体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机会。今天,贫富差距的拉大,民生问题的积聚,社会矛盾的激化,贪腐现象的加剧,都在流动人口问题上有突出表现。农民工也好,刚刚异地就业或者寻找异地就业机会的大学生也罢,都在流动之中,为国民经济增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是,其劳动与所得的比例,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权贵资本的扩张,让民间很难有足够的创业机会来实现自身的价值。

显而易见,今后中国要向消费型的社会转型,必定要建立一整套有助于消费型社会发展的基本社会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城乡医疗保险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公共的教育制度、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保障制度,以及加强环保的社会制度,切实解决民生问题,实现民众对教育、医疗、住房、社会治安等社会公共品公平有效供需的基本要求。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发展社会基层自治制度,向建立一个完善的公民社会目标前进。这样,就切实推动了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从而让那些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付出了大量劳动的个体,能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真正实现包容性的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

进入 周瑞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改革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82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