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璐晶:张维迎的底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059 次 更新时间:2010-12-21 13:44

进入专题: 张维迎  

张璐晶  

12月14日,张维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文章上,头衔成了“原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据悉,院长已由原副院长蔡洪滨接任。

这个“原”字引发了许多猜想。一时间“张维迎犯了错误”、“人事斗争”、“学历造假”、“言辞过激”等都成为他“原”字之后的注解。

就像他自己说的,“我是在传播我相信的理念,但我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被曲解。”所以,当他的办公室主任告诉他网上对他卸任后的种种“不利”言辞后,他只一笑,就又出差前往另一个学术活动的路上。

最有争议的经济学家

北京大学没有意识到,一次“正常的人事变动”竟然引来如此多的争议。

“人事调整是学校的日常工作,学校的其他院系也在调整换届当中,不过都没有受到关注罢了。”北京大学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光华管理学院(下称“光华”)院长办公室主任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外界的种种猜测不同,“被免职”纯属无稽之谈,光华内部人事任免是经学校、学院和教师本人协商的结果。而且作为一个经济学教授,不从事院长的行政职务,反而可以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回归学术。

作为一个有个性的经济学家,“被关注”的张维迎在许多公开讲话中,都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1996年,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张维迎做了一个比喻:假如把月亮交给一位农村老太太,月亮产权是清楚的,但没有效率,美国人随便就飞到月亮上去了,这个老太太管得了吗?

由此他提出观点:进行产权改革,并不是因为产权不清楚,而是因为现存的安排没有效率。而对于国有资产管理方式,他指出“马背上画白道道以得斑马”的治标不治本的改革思路行不通。

而随后的2000年6月,“50人论坛西安会议”上,张维迎的观点依然尖锐:“裁判和规则制定者一定是政府吗?”并建议政府官员应该人手一册两百多年前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来认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轨的意义。

饱受争议的不只是他的观点,还有身份。张维迎今年7月面对媒体时坦言“我算什么主流经济学家,政府都不待见”。

然而说自己“不是主流”的张维迎也曾戴过“主流经济学家”的帽子。

2006年3月,坚持自己“市场经济逻辑”的张维迎发表长文《理性思考中国改革》后遭到强烈质疑,被视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人”。而一些批判者甚至没来得及看完他的全文,就断章取义地给了他“黑了心的”封号,原因之一是那句“官员是改革中相对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

一年半后的2007年7月,张维迎对媒体谈及此事,称自己并不想简单回应质疑,而是阐明这个容易引起误解的问题:这只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分析谁的利益受损最大,是为了说明谁最可能给改革设置阻力,利益受损最大的集团,当然是改革的最大阻力。

对于张维迎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做法,和他相识了十多年的同事,光华组织管理系特聘教授、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创会会长徐淑英(Anne S.Tsui)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张维迎的工作方式和她在美国接触的一些经济学家一样,“有些西化”,都是“以事为准”,事情该做就做,没有太多考虑人事和处理的方法。

“有胆量、敢做事的人”,这是徐淑英给他的评价。

而依旧“我行我素”的张维迎在卸任前的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仍然不改他“坚持观点、旗帜鲜明”的特点。

12月5日,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张维迎的闭幕演讲是“经济转型靠什么”。他表示,未来的经济转轨中,开发市场是企业家的功能,而扩大内需是政府的事。未来的转轨能否完成,要靠企业家发现每一个市场,发现每一个未满足的需求。而他在结尾时那句关于开发国内市场“靠的是柳传志,而不是周小川”的言论又引起一片争议。

面对争议,他表示对自己“为人绝对自信”,“我从来不为讨好任何人而说话,这样的讨好,其实是愚弄。”张维迎说。

不过在强调学者独立性的同时,他也遗憾地表示,现在的情况是“谁骂企业家,谁就是‘劳动人民的代言人’,谁说一些支持企业家的话,谁就一定拿了人家的好处”。

“一个荒唐的逻辑。”张维迎评价。

“原院长”的下一个身份

尽管在社会上备受争议,但张维迎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个好老师。

张维迎的学生,光华EMBA校友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蓝海电视CEO诸葛虹云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和很多光华的学生一样,他们听张维迎讲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把光华办成世界一流的商学院”。

作为近距离接触张维迎的人,诸葛虹云表示,现实中的张维迎除了有陕西汉子的率直以外,几乎“没什么业余爱好”,把心思都花在了学院建设和自己的学术追求上。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诸葛虹云说。

而对于张维迎卸任后是否会继续留在光华,徐淑英告诉记者,她认为张维迎不会离开光华和他的学术,“他的心在光华,现在只是重新回到学者的身份。”

记者从光华学院办公室亦得到了相同的答案,而北京大学网站的领导机构示意图中,张维迎的身份仍然是校长助理。这也说明了“卸任”后的张维迎仍然不改“北大光华人”的身份。

光华的学生王争也告诉记者,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位有些“特立独行”的老师,而他们本身也是他改革的受益者,“与几年前相比,现在同学们在本科就可以出国交换学习,而且机会是大大增多,同时光华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从“人事斗争”到“言辞过激”,甚至是“生活作风”问题,在这些传言中,经过大风大浪的张维迎极少为自己辩护。他身边的同事、学生、老师、朋友,在他受到非议时纷纷声援,他自己倒是保有了一份“身处世外”的清闲。

这种清闲,只在今年8月他遭遇“学历造假”质疑时发生过变化。

对于几年前就曾有过,如今又卷土重来的质疑,“忍无可忍”的张维迎在8月1日凌晨1点50分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3000多字的声明回应了每一个质疑,并在声明末尾严正声明:“出自本人的每个阶段的简历,其所有文字都是准确无误的,经得起任何形式的审查。”

这似乎证明,对他学术素养的质疑,是这位陕北汉子的底线。

“学术观点上的争议可以理解,但是人格上的攻击,就成了对一个学者的无辜伤害。”诸葛虹云说。

卸任后的张维迎还暂时过不上“采菊东篱下”的闲适生活,除了继续自己在北大光华的学术工作外,今年9月21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以99.99%的选票通过选举张维迎为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独立董事、经济学者、教授,不当院长的张维迎仍然在路途中忙碌。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张璐晶 北京报道

    进入专题: 张维迎  

本文责编:zheny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人风范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79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