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068 次 更新时间:2010-10-21 10:43

进入专题: 企业家  

周其仁  

我们读到过许多关于企业家的描述。如果读者愿意听我解释几句,会同意本文提出的“企业家是钱财不够用之辈”,并不惊世骇俗。

企业家不是有钱人

许多人认为“有钱人”与“企业家”之间的区别很模糊。是的,企业家大抵是比较有钱的。无论哪一个社会,企业家阶层的收入水平总要高于社会平均所得的水平。这一点甚至在苏联体制下都不例外,应该放之四海而皆准。在相当多的地方,企业家构成社会中最富有的一族,大体也无须质疑。

但是,企业家通常比较有钱,不等于可以说“有钱就可以成为企业家”,或者认为“有钱”就是企业家的特征。经济史可以表明,以往时代多少有钱人,都没有成为后来意义上的企业家。太多的有钱人不但没有成为企业家,好像连当一下企业家的尝试都不曾有过。《红楼梦》里四大家族,荣华富贵,子孙成百,但就是一个企业家也没有出。不要以为,在那个传统下中国根本不会有企业家。一个曾经在经济上领先于世界、创新层出不穷的经济,怎么会没有企业家在那里出没?至于皇权显赫,官气逼人,压住了企业家的风采,那是另外一个问题。

当代商业世界,人们印象中美国社会似乎是最可以让企业家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是读读那本风行一时的畅销书《邻家的百万富翁》,我们或许可以知晓,在美国成为有钱人而不是企业家的,比想象的不知要多出多少。

“有钱人”但不是企业家,当然因为诸多原因。我认为从个人心理方面来探究,有没有“在市场里成就一桩事业的企图心”,应该是有钱人与企业家之间的一道分水岭。“企图心”的意义是普遍的,千行百业,芸芸众生,要自成一“家”,总离不开旺盛的企图心。

企业家与别的家不同的地方,首先就是要有“企业家精神”,也就是要有企业家的企图心。换言之,企业家要有特别之所“图”。据考证,在最早创造出“企业家”(entrepreneur)概念的法国人Cantillon(1755)那里,企业家的意思首先就是一个事业家,“图”的就是要成就一桩事业。至于在“成就事业”的前面加上一个“在市场里”的限制条件,无非是要把企业家的事业与在其他领域博取功名区别开来。

企业家不但要有成就事业的企图心,而且这企图心要非常之大。大到什么程度呢?我的看法,至少要大到企业家自己拥有的资源,就是全部都用上,也还是不足以实现其成就事业的雄心。这就引出了本文的命题:企业家自己的钱,相对于成就事业的企图心,总是不够。

各位读者,一般有钱人的特征可不是这样的。没有大的成事企图心,小钱也就很“有钱”了。当然,有钱人的钱也可能常常不够用。不过,倘若只是因为消费或奢侈的企图心太大而钱不够用,与企业家相对于成就事业的企图心而言的钱不够用,不是一回事情。

借用社会资源成就事业

几十年前,弗里德曼讲解需求,提到过人的“需要”(wants)有两类:一类是“工作为了活着”(work to live),需要被看成目的;另外一类,“活着为了工作”(live to work),工作被看成目的。企业家无疑是后一派人物,而且活着不但是为了一般的工作,而且是为了成就市场里的一桩事业。其企图心之旺盛,相比之下,自己有多少钱也还是不够用。

企业家要成就一桩事业,自己的钱又不够用,怎么办?那就要动员、运用社会资源。所以,信用是一个企业家与生俱来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重点我会另外专门讨论。不过,信用总需要一个历史时间来发展。在信用不发达的“早期”,企业家想用别人的钱而不能够,只好用自己的钱财实现自己的事业企图心。

在经济学文献上,从亚当·斯密到奈特,“企业家”必须是“业主”,也就是原本意义上的“资本家”。我以为,这反映了在信用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只有有钱人才能当企业家的历史事实。

问题是,那些个早期的企业家,还是本文所说“自己的钱财不够用之辈”吗?我的看法,还是的,证据就是“企业家追逐利润”。

“逐利”的由来

大家都知道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当然,像所有的最大化行为假设一样,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只有从阿尔钦“演化”和“生存检验”的意义上来理解,才是真实的。但这里的问题是,人们似乎并不探究“追逐利润”或“利润最大化”本身又是为了什么。用“财迷心窍”来解释追逐利润的行为,与太多的经验事实不相符合。

我的理解,在社会信用发达的条件下,追逐利润是维持信用和增加信用(就是动员社会资源)的必要条件;而在信用不发达的“早期”,企业家只好凭借自己的钱财办企业,事业企图心大而自己的钱财不够用,所以必须追逐利润,然后,将利润再行投入企业。这两种状况,其实源于一个限制条件,那就是企业家自己的钱财不够用。

其实,即便是今天在信用经济十分发达的北美和西欧,企业投资最主要的来源还是本公司的利润留成。我看过一份扎实的研究报告,结论是企业的利润留成用于扩展企业的资本,在统计数量上远远大于公司对外的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我没有机会亲眼看过任何一个西方“早期”的公司。但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淮北农村访问过一个生产工业筛网的私人企业。创办人叫张化彩,当初是用了他自己家、兄弟家和邻居们的一点钱起家的。公司有了利润以后,兄弟和邻居要多分配利润,张化彩要扩大投资买新设备。谈来谈去谈不拢,闹到“分家”的地步。我当时问张化彩怎么想问题的,张说,琢磨市场、管理生产、节约成本,都是非常费劲的事情,仅仅为了多几个零钱花,不值当。他当时讲出来他自己的企图心也并不大,就是要在淮北农村平地上起一座“山”,让方圆多少村庄的人到他的厂子里来工作。相比他那一点企图心,不但那个公司的本钱不够用,再多的利润也不够用。张化彩的故事我想了很多年,后来懂了:企业家自己现有的钱财相对于企图心不够用,是追逐利润行为的基础。追来追去,别人看你生产利润的本事比他自己来搞大得多,企业信用——也就是公司融资——的历史就开始了。

人很有意思,只有追“不够用之物”,才有非常疯狂和长久的劲头。不理解这一点,所谓利润最大化云云,不过方便了解数学题,对于解释真实世界里的经济行为,没有什么帮助。

2001年2月7日

    进入专题: 企业家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76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周其仁著作《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