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944 次 更新时间:2010-10-11 12:26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王伟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吸收中国和外国哲学的精华,用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哲学是对世界万事万物在世界观和方法论层面的认识。应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唯物主义反映论,主张实践第一、认识源于实践。毛泽东同志形象地用“实事求是”这句成语概括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质和灵魂。“实事求是”,从哲学上讲,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路线;从思想方法上讲,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事物本身的固有规律中求得规律性的认识。“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又是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本质。“实事”就是具体实际、具体实践,凡是具体的都是特殊的,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特殊性;“求是”就是从具体实际、现实实践中求得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一般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般性的普遍真理传入中国,要为中国人民大众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就必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与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形式相结合,也就是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实现本土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主张人的认识源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一旦产生并用于指导实践,就可以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既在于认识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中国要改造客观世界,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之为中国人民所接受,从而转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是辩证的反映论,主张人的认识来自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往复循环。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也是真理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从他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客观条件出发,继承西方先进思想和西方文化表达形式而创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到俄国,列宁用于指导俄国革命实践,并结合俄国的国情和俄国革命的实践、采用俄国的话语体系加以创新,从而形成了列宁哲学思想。列宁哲学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又包括了俄国先进思想的“特殊”,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同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发展,是符合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

一般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关键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一般性与中国具体情况的特殊性辩证结合的过程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既要肯定一般性、坚持一般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又要肯定特殊性、坚持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因为强调特殊性而否定一般性,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也不能因为强调一般性而否定特殊性,从而否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原理与中国特殊国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真谛所在。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就是要与中国的特殊国情相结合、与中国人民的特殊实践相结合、与中国的特殊历史文化相结合。中国的特殊国情就是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因素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特殊状况;中国人民的特殊实践就是中国人民的阶级斗争实践、生产斗争实践和科学研究试验实践,在现当代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国的特殊历史文化就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由中国特殊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环境所造就的,在中国人民的斗争、生产和生活实践基础上所产生并延续的历史、思想、文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应当从这种特殊性出发,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对中国历史、思想、文化进行总结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相结合,就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概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与中国历史思想文化精华特别是哲学思想精华融于一体,使之具有中华民族的哲学智慧、哲学精神和哲学优秀传统。

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个成熟的理论形态。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于革命战争实践,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充实。毛泽东哲学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内容和表现形式,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扎根、发展起来,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转化成巨大的革命力量和建设力量。毛泽东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著名著作中。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一脉相承又不断创新。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了毛泽东哲学思想,形成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创新成果。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内在地包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代化、民族化、现实化和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时代化的进程。任何哲学思想体系都是时代精神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在回答和解决时代所面临的历史性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只有把握时代、认清世情,才能确定党和人民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中国发展的历史趋势,回答中国向何处去、怎样走在时代前列的问题,并在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推进哲学的升华。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科学判断世界大势,认真吸取世界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文明成果,带领中国人民紧跟时代潮流,成功地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民族化的进程。世界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组成的,世界是一般,民族国家是特殊,世界寓于民族国家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其世界观、方法论适用于一切民族国家。然而,马克思主义要成为具体民族国家的指导思想,必须与其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化即本土化。所谓国情,就是特殊民族国家的国情。中国具体国情,就是中华民族性的具体表现;中国特色,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中华民族国家的特殊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必须注重把握中华民族的特殊性,研究民族的现实需要,继承民族的优秀文化,创造民族的特殊形式,形成民族的特色风格。只有充分体现中国气派、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具有中华民族的特殊表达形式和民族文化特性,才是真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现实化的进程。活生生的现实是哲学生长的深厚土壤。哲学为现实服务,现实又推动哲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不断地与现实相结合,服务于现实,从现实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在现实生活中不断进行新的哲学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要随着现实的发展、适应现实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就必须不断依据现实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充实新内容、提炼新观点。今天,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现实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来回答,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在回答这些重大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丰富自己。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大众的哲学,而不是少数人的哲学。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思想武器,没有大众化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大众的哲学。其次,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源泉,没有大众化就不可能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大众的哲学。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为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转变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没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就会被束之高阁,不能转化为巨大的实践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为大众所用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品质,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同人民群众相结合,为人民群众所理解、掌握。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进程,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厚源泉和基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人民日报)

    进入专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521.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