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间不平等:日益重要的城镇收入差距成因

——基于回归方程的分解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37 次 更新时间:2010-10-05 16:42

进入专题: 收入差距  

陈钊   万广华   陆铭 (进入专栏)  

摘要:基于回归方程的收入差距分解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垄断行业造成的。同时,区位、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因此,缩小中国城镇收入差距,亟需打破劳动力市场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行业垄断。此外,减轻地区间的劳动力流动障碍、普遍提高劳动者的受教育水平等措施,也将是未来政府缩小城镇收入差距的重要政策着力点。

关键词:行业垄断;收入差距分解;夏普里值

作者陈钊,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教授(上海200433);万广华,经济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财政与经济学院教授(昆明650221);陆铭,经济学博士,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上海200433)。

*本研究受到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09JJD79001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8BJL008)、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101)和复旦大学“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创新基地项目的资助。作者感谢联合国大学国际发展经济学研究院(UNU2WIDER )、Tony Shorrocks、蔡洪滨和周黎安的评论与建议,感谢本刊匿名审稿人的修改建议。感谢李实提供CHIPS 数据。感谢孙永智的助研工作。文责自负。

一、引言

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是一个在国际上持续了20多年的话题,在中国,人们也普遍感受到了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垄断行业的收入过高作为“收入不公”的重要表现,有别于因教育回报上升导致的“收入不均等”。但是,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于收入差距的贡献到底有多大,这一贡献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均不明确。这就使我们既无法了解旨在消除行业垄断的竞争政策对于缓解收入差距有多重要,也难以确定中国正在进行的市场化改革是否能够自动缩小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

本研究利用新近发展起来的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方法,对决定收入差距的各个因子按其重要性进行了排序。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就相当于对控制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就其重要性进行了排序。我们发现,1988年、1995年和2002年,行业间的收入不平等对于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越来越大,而且这主要是由一些收入迅速提高的国有垄断行业造成的。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走向。在完善的市场机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充分竞争能够保证收入在行业间被均等化,确切地说,只要劳动力市场上没有行业进入的壁垒,行业间平均工资的不同就仅仅由不同行业的劳动者个人差异导致,而在个人的特征被控制之后,行业因素就应该不再重要。如此推断,在走向一个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行业因素对收入差距的贡献应该逐步缩小,这预示着中国将走向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然而,我们的发现与此恰恰相反。尽管市场竞争在加剧,但市场竞争对于不同行业的影响是不同的,相对来说,国有垄断部门受到的影响较小。这说明,在中国渐进式的改革中,转型并不必然走向竞争性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判断,如果不着手控制行业间收入不平等,这一因素就可能把中国目前的市场化改革引向不公正的市场经济。本文也预示着,未来中国要缩小城镇收入差距,消除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将是非常重要的政策手段。

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简要评论相关文献。第三部分回顾中国劳动力市场改革及行业间收入不平等的背景与事实。第四部分介绍本文的数据和收入方程。第五部分是收入差距的分解结果。第六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含义。

…………

六、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主要考察了行业间收入不平等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及其变化,我们发现,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过程中,由行业间收入不平等造成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而且,在我们的模型所考虑的各种扩大收入差距的因素中,行业间收入不平等的重要性越来越大。而在1995—2002年间,行业间工资差距的贡献增加又主要是由一些具有国有垄断性质的行业引起的。

这说明,在市场化改革进程中,部分行业受益相对较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加剧并没有对所有行业产生同样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发现,地区、教育、所有制和职业类型以及是否有第二职业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也在提高,是否完全就业和年龄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有明显下降。

本文的主要政策含义是,打破劳动力市场的进入壁垒和产品市场的行业垄断,对于控制中国城镇的收入差距扩大具有重要意义。以2002年的结果来看,如果能够实现行业间的收入均等,那么,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将缩小大约5%—10%.事实上,仅仅是打破个别行业的不合理的高收入,便可以使得行业因素不再成为导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反映了劳动力要素在地区间的流动并不自由,这主要源于由户籍制度而产生的各种制度障碍,因此,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主要政策手段应该是消除不利的制度障碍,而不是简单地依赖于地区间的财政转移。在教育方面,教育回报的扩大是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因此,从教育着手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就只能通过教育机会的均等化,而不是人为地降低教育的回报。特别是在未来,即使地区间劳动力的流动越来越自由,如果流入城市的劳动力在农村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随着教育回报的提高,收入差距扩大的可能仍然存在。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说明,市场化改革并不必然走向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

日益扩大的行业间不平等作为劳动力市场上不公平的一种体现,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提供了有关行业间收入不平等的证据的同时,我们也将进一步提供有关行业间收入不平等的来源的相关证据,什么样的人获得了进入高收入行业的机会将非常清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本文相关附件下载:
阅读全文请下载PDF文档

进入 陆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收入差距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计量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6406.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