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成:挣多少花多少的时代已经来临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68 次 更新时间:2010-05-26 09:46

张志成 (进入专栏)  

在我们实行房改之初,曾经发生过著名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争论。而这个争论在今天初步见了分晓:只花钱、不存钱,甚至多花钱的经济是难以持续的。即便是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也是需要一定条件的。这条件就是:某种货币——也就是美元得到世界各国的信任,承担最后的信用担保,而在一个国家来讲,就是由政府承担最后的信用。同时,这两重担保还有一个条件,那就是,实行信用经济的国家经济将一直持续增长,竞争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信用扩张的程度与其竞争力的水平必须保持合适的比例。舍此条件,就无法保证挣一个花两个的经济的可持续性。

国际金融危机事实上是投资者(也包括劳动者,劳动者变成某种程度的投资者是现代资本主义的特点之一)对美元和美国经济投了不信任票,其爆发的导火索是房价无法再上涨;同样,目前爆发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也是由于投资者无法对一个负债累累的政府投信任票。而一旦一个经济体失去了最终信用,特别是美国失去了信用,那么,以美元为基础,以各国政府信用作保障的市场经济根本无法维系下去。无论你投入多少货币,都会像滂沱的大雨降落到干渴已久的土地上那样,瞬间化为乌有或者瞬间流向他处。当然,美国可以印制钞票,而印制钞票只能让政府信用进一步贬值,黄金、石油价格进一步走高。而欧洲则连印制钞票的手段都没有。

据说,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人也不是今天花明天的钱的,当时,美国人是挣一个美元要存下14美分。这当然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货币代表商品,商品就是经济发展的成果,一部分商品被消费了,而一部分商品用来扩大再生产。可是,随着资本的积聚,社会有了提高信用消费的基础,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似乎信用卡的发明,资本流动性有了现实可能,建立一定程度的信用经济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有助于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特别是,在信用经济条件下,资本有助于那些新兴产业、潜在的盈利产业的发展。因此,全球必然会进入信用经济时代。

但是,对资本没有监管或者监管手段不力却是长期存在于信用经济体制的弱点和问题。一方面,各国政府必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金融资本家,他们加强监管的政治意愿不强,另外,金融衍生物的层出不穷,资本具有流动的现实需要,监管能力、手段也无法跟上。最关键的是,居于统治地位的发达国家,他们掌握着最多的资本,对于监管、特别是跨境监管天然地持反抗态度。而对于资本饥渴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当然更无法抗衡资本流入的诱惑,当然,也无法避免资本流出的痛苦。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泰国货币、香港货币、韩国货币乃至俄罗斯货币和金融市场的动荡最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点。

不过,这还不是问题的本质。问题的本质是严重失衡的国际经济秩序。这种资本的流动、信用经济,事实上是通过资本输出来剥夺第三世界国家的劳动和资源。特别是,在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全球的经济稳定之锚事实上就维系在美联储或者说美国金融资本家的手里,其实质就是美元。而一旦过上了可以用货币剥夺财富的舒服日子,就好像是吸毒一样,一定会上瘾,美国必然要超发美元。超发的美元卷走了第三世界国家的财富和一些发达国家的财富,保障了美国人民的过上了远远超过其实际富裕程度的幸福富裕的生活,代价是逐步削弱了全球经济体系的稳定性和信用。

但是,江湖上有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随着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等大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崛起,近30年来,发达国家的竞争力相对削弱。例如,发达国家生产的一些商品已经卖不过中国,而摆脱了发达国家政治控制的巴西、中东、非洲的矿产、石油价格逐渐走向自主:涨价了。由此,发达国家那种维系在对明天美好预期的、以今天花明天的钱,我花你的钱的经济体系再也维系不下去了。为什么?因为,明天,你所工作的沃尔沃可能就要关门,而不再会给你带来收入,这时,你已经借的钱怎么办?当然,就成了坏账。一个人的小小的坏账虽然影响不大,而随着多个产业竞争力下降,工厂关门,那么,坏账就会弥漫到全社会和全部的资本体系,最终导致金融危机。所以说,金融危机只是表象,而发达国家的竞争力下降则是本质。为了维系这种竞争力,发达国家往往求助于最后一根稻草:知识产权制度,试图通过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其技术领先优势,进而确保竞争优势。但是,知识产权制度作为财产权制度,必须要靠主权国家来施行,同时,由于市场的全球化和生产的分割以及第三世界国家技术水平的进步,导致高成本地区产品虽然有高品质,但却往往没有高的性价比,竞争力的削弱是必然的。

当前,英国、意大利、美国、日本都在压缩政府开支。事实上,这是危机的最终体现:政府借的、已经花掉的钱由于无法从实体经济中得到回报而变成了最大的坏账。国债要通过税收来还,经济不景气,没有税收,国债当然也是坏账。而一旦国债坏账,那么,政府就失去了信用,政府一旦失去信用,结果就是资本流动性极度萎缩,事实上也就意味着信用经济的崩溃:自己的钱只能自己花,自己挣多少只能花多少,政府都不可信了,谁还会把钱放到别人那里呢?从国际上看,美元都不可信了,谁还会把钱借给美国呢?因此,中美战略经济对话首先要讨论的是美国紧缩开支问题,中国金融资产的保值问题以及美元的币值问题,而不是人民币汇率问题。而美国为了保障自己适度的开支和紧缩的节奏性,还要力挺美元的币值。否则,美元贬值,谁还借钱给你呢?

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在经历了2009年之前乃至2009年的流动性极度膨胀之后,中国也开始极力收缩政府开支,收缩信用经济的规模。目前所谓的购房贷款不能超过50%,事实上是信用经济萎缩的表现:你挣一个,只能花两个,多了不行。这虽然表明中国的流动性仍然充沛,但另一方面也说明,流动性充沛、信用经济进一步膨胀的周期已经结束,挣多少花多少的时代已经来临。从此,欧洲、美国也不会再像他们现在看起来那么富裕:因为,没有人轻易借钱给他们了。而他们还要还债,不压缩开支行吗?希腊罢工了,今后,可能还有不少国家的人要罢工,因为觉得自己穷了。但那没用,因为,本来,他们就享受了自己不该享受的生活:他们预支了明天,而这样的预支可靠不可靠,只有上帝才知道。

进入 张志成 的专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89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