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殷明珠与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明星文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22 次 更新时间:2010-05-13 15:33

进入专题: 殷明珠   好莱坞  

陈建华  

提要:殷明珠的从影传奇与好莱坞明星文化的纠葛,不仅涉及“明星”一词的来由,也涉及时尚、性别、商品物恋等话题,对于打造20世纪20 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观来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1922 年2 月1 日国产片《海誓》在上海夏令配克影戏院开映,殷明珠(1904- ? ) 在片中饰演女主角,这对于当时的电影观众来说,是件见怪不怪之事。说“不怪”,此前已见过不少女明星,大多在好莱坞影片中;说“见怪”是中国女子上银幕远非易事。此时本土电影工业刚起步,还没有演员的专门人才,另外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一般女子不愿涉足演艺界,社会也不鼓励 1 ,如在“文明戏”中,官方明令禁止男女同台演出,女角皆由男子扮演。

殷明珠并非中国电影第一个女演员,数月之前也是在夏令配克放映过《阎瑞生》,轰动一时,不光是根据人所皆知的凶杀新闻改编,也因为是第一部国产故事长片,与世界电影开始接上了轨。片中被杀的王莲英是个妓女,拍电影时找不到演员,结果找到一个从良的妓女来扮演。按照电影史家的说法,《海誓》是第一部国产“爱情片”。 2按今日的理解,在电影类型中“爱情片”是正宗“文艺片”;就像奥斯卡颁奖,得奖的如曼丽?史翠普或茱丽?罗伯特,比“喜剧片”的女主角荣耀得多。称殷明珠是国产“爱情片的第一个女主角” 3 ,或“中国影坛第一位走红的女明星” 4 ,都是谨慎而中肯的说法。

在电影史上,殷明珠不像阮玲玉、胡蝶或周璇等家喻户晓,连一些近年出版“老明星”之类的书中也不见这位“一姐”的芳踪,虽不能不说是缺憾,也正反映其“知名度”状况。其实在当年她已被公认为“电影明星中资格最老者” 5 ,但1926 年年底上海首次评选电影皇后,她初选出线,列于头十名中,结果皇后桂冠落在明星公司的张织云(1905- ? ) 头上。1927 年11 月《良友》画报专版刊登“中国电影界先进女演员”,有11 位上榜,偏偏漏了殷明珠。 6

其实在《海誓》拍摄之前,殷明珠已被称作“F F 女士”,在“交际界”中名震一时。FF 即ForeignFashion(西洋时髦)的缩写,因为她剪短发、穿西装,生活作风“洋气十足”; 7 她还能骑马、游泳、开车等,活脱一个“中国制造”的好莱坞明星。事实上她取名“明珠”也与风靡当时的美国女星“白珠”(PearlWhite,1898-1938) 有关。本文抉幽钩沉,与其在于评价殷明珠的优劣浮沉,要讲的毋宁是一段文化史,即关于殷明珠的从影传奇与好莱坞明星文化的纠葛,不仅涉及“明星”一词的来由,也涉及时尚、性别、商品物恋等话题,对于打造20 世纪20 年代初上海的都市景观来说,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一、明珠与白珠:从影迷到从影

1904 年殷明珠生于江苏吴江县,家中世代缨,书香盈门,曾祖父辈多为清代翰林。其父是个画师,略有名于时。明珠幼年时丧父,家道中落;13 岁时随家迁居上海,15 岁就学于西人开办的中西英文女学,成绩优异,能说一口流利英文。她性格开朗,喜欢运动,爱好洋场的时髦习尚,如郑逸梅说:“明珠具新头脑,新风格,什么舞蹈、游泳、歌唱、骑马、踏自行车、驾亨斯美(美国蜂雀牌汽车译音),她都有一手。在旧社会风气未开时,这一系列的玩意儿非一般闺秀名媛所敢尝试”,“F F 女士”的名号由此而来。 8

殷明珠在女校读书,尤其喜欢看电影,那时上海有数家西人经营的电影院,好莱坞影片源源而来。一系列描写侦探盗贼之类的连续长片,如《宝莲历险记》(ThePeril-sofPauline)、《爱莲娜新历险记》(TheNewExploitsofElaine)、《大阴谋》(TheBlackSecret) 等,女主角皆由白珠饰演,深受一般观众喜爱,殷明珠也大为倾倒,时常模仿她的装束。其实不光是白珠,凡影片中的女星对于骑马、游泳、开车等于家常便饭,而FF 所模仿的正是好莱坞作风。

关于殷明珠的生平传记,数郑逸梅(1895-1992) 的《影坛旧闻》(1982)一书最为显要,然而很多历史细节被省略了。 9 书中说到“F F 女士”是她的中西女校的同学们给起的,并由社会人士使之传播开来。这一过程应该有不少故事,根据1924年《电影杂志》中朱瘦菊的说法:“儇薄子以其蛮靴发,有西方美人风味,因加之以ForeignFashion西式的徽号。”10 可见FF伴随着不同的观点和情绪,这段话也使这一“过程”富于想象的空间。

殷明珠原名尚贤,小字龙官。《影坛旧闻》说“明珠是她的别名,后来作为艺名”。关于取名“明珠”有不同说法,大多说她因为倾慕白珠而取。11但据殷明珠1922 年在《快活》杂志上自述:“影戏诸艺员中,予尤服膺白珠女士。时人称之曰‘宝莲’,盖以《宝莲历险记》一剧而得名也。其表情之妙,实非碌碌余子所可企及。予何幸乃得与女士同名。女士名珠,予也以珠为字。”12 看来她早已取名为“明珠”,与“白珠”是一种巧合。既然坦陈其对白珠的仰慕之情,如果真的取名模仿,也不必否认。另一种说法是她到了上海之后取的,应当在进入中西女校之时,嫌原名不雅,因此改名为“明珠”。学校为西人所办,或许学生该起个洋名字,她确有西名Pearl Young( 又作Pearl Yang或PearlIng) 13 ,即单名译为“珠”了。

1921 年在“交际场”上殷明珠与但杜宇初次相遇。但杜宇(1897-1972) 属新进名流。他原籍贵州,出身于书香门第,曾祖但明伦为《聊斋志异》作批注,遂名垂文史。13 岁时丧父,门第凋敝,后来携母等来上海谋生。其时上海流行美女月份牌,但杜宇即在这一行当中崭露头角。他聪明绝顶,单看其《杜宇百美图》便和沈泊尘、丁悚的风格大不一样,完全是新潮开拓。在这交际场中,这位来自僻壤的小伙子正闯荡出一片天地,已经与人合资从一个洋人那里买下一架旧摄影机,踌躇满志地准备自己拍电影了。但杜宇是个影迷,也是白珠的粉丝。1917 年为包天笑主编的《小说画报》作一幅《和好如初》的插图,题曰: “美国著名影戏大家宝莲女史侦探戏中之一幕”,口吻很是虔诚。

他对明珠久闻其名,当下邀请拍电影,她欣然应允。

《海誓》使殷明珠一鸣蹿红,实际上影片占了她不少便宜。当时《申报》上的广告大书特书:“FF殷明珠女士杰作《海誓》六大本”14 ,或如《新闻报》大字标出:“请看F . F . 杰作”15 ,卖点在于F F 的名气。大多数观众冲此而来,为了一睹殷氏的风采。影片女主人公叫“殷福珠”,与殷明珠真名相似,故意使用“影射”策略,为的是使观众看真人更甚于看故事。《海誓》见世后数年间流转放映于上海各影院,据说卖座之盛,超过舶来片。的确与外国片相比,本土片流通方便,或租赁费用较为低廉,其重映频率也较高,除这些原因之外,F F 具有特别的号召力。如1923 年3 月《海誓》开映于法国影戏院,《申报》广告云:“钟鸣七下,满座牌已高悬铁棚之外。此片表情确有过人之处。殷明珠之一举一动,无不描摹入神。”16 又如6 月的《申报》云:

“《海誓》影片,前晚映于新海伦,颇受顾客欢迎,连映四夜,坐客皆满。咸以殷女士之表情,实足满意也。”17 也有截然相反的批评,如同年7 月《最小》报中楼一叶说:“其最为是片之玷者,则殷明珠之表情也,几乎无一处不出之浮滑。”18 不管怎样,由《海誓》催生了最初的国产片评论,而殷明珠则标志着国产电影“明星”的诞生。

当时观众对国产片不看好,但出自爱国心理,评头品足之余也勉励有加。对《海誓》的不满大多集中在情节或场景有欠“逼真”方面,如有的指出福珠去看她舅父,去时带一只手提皮包,出来时换了一只日本式的藤夹,于是觉得莫名其妙。或者“福珠要蹈海时,面带笑容,就好像拿着蹈海看做一件好玩的事似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19但杜宇初拍电影,技术和设备都极简陋,这类例子颇多。有趣的是,国人看惯了好莱坞电影,耳濡目染,动辄以之为标准。如周瘦鹃(1894-1968)在影片开映数天之后即在《申报》上发表《记海誓》一文,可说是第一篇像模像样的国产片影评20 ,文中认为殷明珠在某些情节的表演“表情俱佳”,但与好莱坞明星恼门?塔文(NormaTalmadge,1893-1957) 或曼丽?毕克福(MaryPickford,1892-1979)相比,“固相差尚远”。不过最后希望《海誓》的制作者“精益求精,勿自馁退”,并乐观表示国产电影由此“发轫”云。这番评论在今天读来不免感慨系之,从最近几部把“大片”搞砸的例子来看,百年之后的中国电影仍带着“先天不足”的胎记,悲夫!

另外饱受诟病的是影片过于西化,不光人物皆穿西装,室内家具等全是西式,当然在表现爱情方面也颇为大胆开放,以致有人以中西风俗迥异为由,要求把剧中男女拥抱的镜头删除掉。21 这部电影如此洋派,体现了殷、但的共同作风,两人初次合作,不仅心有灵犀,且种下爱根。碰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也是个画家,不知是否但杜宇有意作自我影射,埋下伏笔。后来但杜宇对明珠展开追求,却遭到殷母的反对,恐怕有辱诗礼家风,不许明珠再拍片。三年之后,她冲破阻碍重又回到影坛,1926 年与但杜宇结婚,成为中国第一对“银坛夫妻”而传为美谈。

二、“明星”的来由与时尚杂志

殷明珠名声在外,在拍《海誓》之前即给印刷媒体瞄上,在“西洋时髦”上做文章。1921 年先是《时报图画周刊》刊出她的照片,9 月里周瘦鹃主编的《半月》杂志上有KK 执笔的《FF》一文,颇为别致,开头说:

自男女社交之风尚开,《时报图画周刊》之艳影出,人乃无不知有窈窕倜傥之F . F . 者。F.F. 为英文FOREIGNFASHION 之缩写,译意为外国式,因其装束力摹西式,极艳丽之致,出入于交际场中,进退自如,久蜚芳誉,而其装束尤擅浓华,大多别创一格,力开装饰风气之先河,在海上游戏场中俨执交际界之牛耳。人见其浓若桃李,艳媚入骨,莫不心醉神移焉。22此文叙述F F 能骑马、泅水、自驾汽车等,当然涉及电影和宝莲,不无夸张地说殷明珠“好观电影,剧院每一片出,虽载风雨,亦必往观,海上所演者,殆或无遗。其装束均摹影戏中女郎,故尤得西方美人之风度。平生所推崇者,唯一宝莲女士PearlWhite……而其姿容之美,亦克似于宝莲”。

文章疑出自袁寒云(1890-1931)手笔23 ,用文言写成,满篇艳辞丽藻,颇有唐人“传奇”笔意。

比方叙及明珠家世时说她的后母不良,由是某姑妈聘她为媳妇等处,与一般殷氏传记不合。作者说这些都是从一位叫“凌波”的朋友那里听来的,如果添油加醋作小说家言,也无可厚非,然而文章刻意渲染殷明珠的罗曼史,说她有未婚夫,在某洋行任职,“每星期六,夕阳方斜,秋千刚罢,其未婚夫某君恒驾油绿之车,来迎芳躅”。包天笑(1876-1973) 的《钏影楼回忆录》也提及这个名贵女校,每到星期六下午校门口停满了私家车,把千金们接回去。24《F F》一文更诗意形容这对情侣“鞭丝轮影,相与俊游,迨至疏星三五,凉月澈照,乃轻车缓缓归”。后来又说:“今年则人事已非,花寂云去矣”,似乎明珠与其未婚夫断了关系。作者议论说“飞短流长,吾终不敢信,亦不忍信之”,为她深加惋惜。

如此大爆明珠的绯闻艳史,倒也凸显了F F的含义,正如说到明珠“剪发易西装,为解放女子”,为自由恋爱的风尚张目。不消说她的从影之举也是“自由”的表现,文章也不忘为《海誓》预做广告,说她“近方从事于影戏事业,将来环姿艳体,显露于绮场绣幕间,其芳誉当十百倍于此间也焉”。

1921 年上海流行杂志风起云涌,如《礼拜六》、《游戏世界》、《快活》、《家庭》等纷纷登场,其中《半月》杂志卖力为殷明珠做广告,实际上出自其主编周瘦鹃的追星热与生意眼。这番“捧角”之举一箭双雕,一方面对国产电影满怀信心而呼唤其出台,另一方面也是为杂志自身品牌,使之成为一种都市景观,并居于打造时尚的新潮前沿。殷明珠正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其“F F”的徽号具有“西洋时髦”及好莱坞作派的丰富含蕴,不过也正巧碰上周氏,此前他在流行杂志上不断发表“影戏小说”,热心介绍外国电影,又在《申报》上连载《影戏话》,对于世界电影作了系统介绍和评点,竭力输入电影观念。25 也恰恰是周氏,在引进好莱坞明星文化方面有褴褛筚路之功。

早在1915 年《中华小说界》杂志刊出周瘦鹃《美国影戏中明星曼丽碧华自述之语》一文26 ,“明星”一词从f i l m s t a r 翻译过来,应当是周的发明了。曼丽碧华即前面提到的MaryPickford,其时在上海影迷当中,她的名气及不上白珠和卓别灵(CharlesChaplin,1889-1977)。1917 年《小说画报》上除了但杜宇画的宝莲像之外,次年又刊出“卓别灵——影戏滑稽大家”的漫画像。

与此形成有趣映照的是一些上海的西文报纸,虽然读者一般为西人。如《字林西报》(TheNorth-ChinaDailyNews) 的电影广告从1916 年开始标出卓别林的名字。《宝莲历险记》在前一年已经放映,但广告只说剧中宝莲如何如何,至1916 年《爱莲娜新历险记》开映时才打出演员白珠的名字。此后凡故事长篇必定伴随主角的大名,曼丽?毕克福等当然出现得更晚了。这些广告大致反映了好莱坞明星制度的发展。在1910 年代中好莱坞摄影场纷纷建立,拍片愈趋机制化,明星制度也逐渐形成。

制片公司以高薪争取明星,社会也很快出现了追星族,这方面电影广告、报纸杂志的评论及年度排行榜都起了作用。周瘦鹃以擅写“哀情”小说见称,也喜欢翻译西洋文学和电影,把《旁贝城之末日》之类的影片转写成他的哀情小说,发表在《礼拜六》杂志上。27他留心西文的电影资料,把影星的奇闻逸事介绍过来。在1919 年《影戏话》中,周氏极力推崇好莱坞“四女王”。除白珠、毕克福之外,对《紫面具》(Th e P u r p l eMa sk)中的女主角格兰丝?苟那德(GraceCunard,1893-1967)钦佩甚至,说她扮相“慓悍矫健,可谓女中丈夫。每演一剧,均好勇斗狠,不作儿女子娇怯态,盖能与剧俱化者。”更使他心仪的是:“此女仅二十有六,不特着演影戏已也,复能提笔伸纸,自编脚本,为前列三女王所弗及。”28 而且据美国电影杂志说她共写了四百多种剧本。

也为周氏大力渲染的是卓别灵,更像在推广好莱坞的明星文化,说卓的名声老幼皆知,简直赛过帝王,其影像还被制成儿童玩具。又说他如何富有,欧战期间斥资购进英国公债券,又自己组成影片公司,一次售出其八部滑稽片,高达二百万美元。29 在周瘦鹃笔下,卓别灵与明星的尊崇的社会地位、偶像崇拜及商品市场联系在一起,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半月》上炒作殷明珠的某些手腕也是从好莱坞那里批发来的。《FF》一文之后,继之以《又一记F . F . 者》,后来又陆续刊出《童年之FF》、《FF 之交际手腕》等文章,可谓大张旗鼓,不遗余力。《海誓》开演之后,又及时刊登了殷明珠剧照以及她以文言写成的《海誓》情节概述,可见其文字也颇有根底。30

三、好莱坞明星的中国范式

从1921 年7 月起不到一年的时间,《阎瑞生》、《海誓》和《红粉骷髅》三部最早故事片接踵问世,中国电影好似注射了兴奋剂,一股闷劲儿往前冲,尽管是摸石头过河。困难重重自不消说,资金和技术、人才和经验,什么都缺,就演员一端也足以见之。但杜宇的上海影戏公司失去殷明珠之后,物色到叫做“AA 女士”的傅文豪,也来自中西女校。傅瞒着她的母亲拍了《古井重波记》,公映之后名声大振,却也遭到家人强烈反对,从此离开影坛,嫁为商人妇了。此时郑正秋(1888-1935) 与张石川(1889-1953) 所办的明星影戏公司成立了培养演员的学校,但一时救不了急,要等一阵子人才方始陆续培养出来。

男演员问题不大,难找的是女演员。傅文豪离去,但杜宇又要物色女主角,《申报》上一则消息说上海影戏公司在《古井重波记》开映之后,“力图改造,演员方面,尤为严重取缔。非身家清白、品行端正、学问高尚者,决不取录。”31 尽管求才如饥似渴,但选拔条件颇为苛刻,因为一旦成为“明星”,即成公众焦点,还关乎影片的声誉。

正在青黄不接的当口,电影市场和印刷媒体给好莱坞明星占尽风光。电影发展势头正猛,影院和观众与日俱增,专门的电影杂志也开始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始自1923 年《申报》除了电影广告之外,在“本埠新闻”版上增刊有关电影的消息报道,从好莱坞动态到电影原理及历史等,内容极其丰富。的确世界电影已发展了十数年,国人还等于蒙在鼓里,于是赶忙补课,做一番启蒙教育。的确,这一电影启蒙前所未有。随着本土电影的增长,广告和评论越来越多,文字之间渗透着鼓吹的热情。另一面对于国外则专注于美国,如《美国电影新讯》等专栏追踪好莱坞各制片场的最新动态。其实不止于此,另如美国导演和影星的经验谈,美国电影业如何吸引观众、如何作广告等,都意在借鉴他山之石。像《今年拟建影戏院之美国各城》一文说,在美国“人民爱观影戏之热度,愈引愈高”,将在25 个城镇建造新影院,并详列其地名。32 或如《留美学生抗议劣电影》一文说明在国际银幕上国人的形象仍然不佳。33 其时专门的电影刊物还寥若晨星,因此这类报道与电影广告一起,虽出现在报纸末端的版面,却在逐渐扩张,且日积月累,对于电影文化的传播功不在小。

在鼓吹自由恋爱和女权方面,上海一向领风气之先,而女子从事电影问题引起新旧价值之间的激烈冲突,更涉及女性职业自主等家庭和社会的广泛议题。好莱坞明星热无疑给女权意识添加翅膀,《申报》中的美国女明星形象表明,她们沐浴在自由的阳光之中,不仅才艺出众,且具备良好的人格。突出的一点是:演艺绝非“贱业”,男女平权更是亮点。如《曼丽毕克福幼年轶事之自述》给长篇连载34 ,由这位好莱坞“富婆”现身说法,当然更具说服力。的确如殷明珠、傅文豪那样大家闺秀涉足影艺,在突破传统观念方面走出了一大步。此后如王汉伦(1903-1978)、杨耐梅(1904-1960)具有相似的经历,而她们不惜与家庭决裂,坚决走上银幕生涯。

在追捧好莱坞熠熠众星之时,丝毫未怠慢本土影星,如《古井重波记》在这一年里多次重映,其报道和评论也没断过,并对片中演员一一点评。刊出傅文豪的全身像,冠之以“中国电影界女明星”35,也是国产女星在《申报》第一次亮相。该片中另一位六岁“神童”但二春,像傅文豪一样,其照像也不止一次刊登,虽然比不上对于“年入百万金元”的好莱坞“天才童星”贾克·哥根( Jackie Coogan,1914-1984) 的那种火热宣传,却是在推崇“国货”方面不甘示弱的表示。

其实在竭力推崇好莱坞明星时,有意无意地在为发展本土明星文化作参照。如《电影家注重人格之论著》、《电影演员之十戒》、《电影演员资格谈》等文章就直接切入本土电影所面临的问题了。的确,女子从影步履艰难,但另一方面是,怀有明星梦的年轻女子愈来愈多,以为只要长得漂亮,一踏进影艺圈便能星缘畅通,大红大紫。针对这种情况,华《影戏杂谈》云: “影戏女明星宜具有之要素有二,曰:人格与艺术。既有伶俐活泼之动人表情,亦即尽量发挥一己之个性,而适合剧中人之情形与心理。是故徒藉面貌美艳之女子,现今已不足侧身于电影界。影戏导演家于选择女明星时,切不可以‘美貌’为标准。因貌美而无人格之女子,与市上发售之洋娃娃无异,虽云影戏女明星之美貌为一假面具,亦可也。”36 电影杂志中这类文章也不少,无不强调当演员须有内涵和素质。如静霞女士《女子投身电影界的资格》一文,借用好莱坞女星的经验之谈,告诫那些希望将自己女儿送进电影界的家长们,首先要让她们具备“体力”、“恒心”等“资格”,而“年龄”和“面貌”并非决定因素,即使年长貌平者,只要有真本领也能立足于好莱坞。37

在这样的脉络中,有关殷明珠的公众亮相具有示范的意义。她自离开影坛后,一度在一家日医诊所里当挂号员,但《海誓》仍在周转放映,对她的报道和评论不断。正如《半月》上文章所描绘: “F F 明眸皓齿,丽绝尘寰。实沪上交际界之明星也。性倜傥,不拘小节,力矫旧时女界闭塞风气。”殷的公众形象犹如好莱坞明星的中国范本、女权“解放”的先驱,事实上她并未完全退出公共领域。1922 年3 月在《快活》杂志上发表她的《中国影戏谈》一文,言及当初怎么与但杜宇谈到拍电影的:

但君亦酷嗜影戏,且研究有素。言谈之顷,颇不满意于泰西影戏之摹仿东方人行为,每饰为盗贼之伦,其野蛮情形较诸印第安人有过之无不及。丑态传遍世界,实为国人之耻。予亦深表同情,因思急起直追,非自行编演影戏,将吾国社会真相揭示外人不可。但君闻而首肯,因之遂有《海誓》影戏之作。

但君的这番高论其实是当时有识之士的共识,也即国产片起飞的动力,殷明珠则为民族大义所感召。文中谈到《海誓》本来应当拍得更好,“奈各股东已迫不及待,坚欲开演”,结果质量不尽如人意而“议论起”。又说自己初次演戏,“手足无措,形同木偶”,幸亏这些镜头都被删剪云。文章不长,夹叙夹议,高调中有低调,俨然大家风范。叙及在寒风炎日中艰苦拍戏的情状,不失幽默,还夹杂文言典故,显示她的文采。

1924 年5 月《电影杂志》创刊,载有朱瘦菊《〈海誓〉中之FF》一文,极力表彰殷明珠勇开风气及其敬业精神:

盖彼时女界妆饰犹未取法西方,故少见者不免多怪,今则F F 几于触目皆是,亦不知谁为此中嫡派焉。明珠秀外慧中,于中西文都有门径。其入电影界也,实具一种牺牲的宏愿。当《海誓》影片之初摄也,明珠虑晏起失时故,每秉烛达旦,以视今日之所谓影戏明星者,日上三竿,犹高卧未起,其热忱殊不可以道里计矣。

文章说殷明珠“脱离电影界而深藏闺闼”,为此深表惋惜。朱瘦菊当初与但杜宇合伙拍电影,在他编缉的《电影杂志》上发表此文,当然有鼓动明珠出山的意思。果然次年她重返影坛,谁知短短数年间,“睡洞”里一觉醒来,洞外桃花几度开落矣。此时已产生一批新女星,尤其是明星影戏公司占龙头地位,旗下的“四大名旦”王汉伦、杨耐梅、张织云、宣景琳(1907- ?)等无不风头十足。是年殷明珠在但杜宇导演的《重返故乡》中演女主角,该片以画面唯美著称,对她的评价则平平。

1926 年与但氏终于缔结良缘,此后一直夫妻拍档,1927 年以《盘丝洞》一片票房奏捷,明珠剧照见诸京沪报刊,光艳照人,造型风流,如果照现在的标准,稍欠瘦身功夫。当时不以此为病,引起不满的是她的大胆出镜,如《北洋画报》以《F F 真不愧为F F》之文恶意讥讽她“裸体”演出,连带攻击上海的“洋派”作风。38

上海影戏公司类似家庭作坊,在激烈竞争中刻意出奇,屡兴波澜。每有新片,对于殷氏的宣传也算做足,其时她正当妙年,星光却老是若显若晦。

据统计,从1921 年至1935 年,殷明珠始终在上海影戏公司拍片,在14 部影片中担任主角。39 这些影片从《盘丝洞》、《飞行大盗》、《媚眼侠》、《画室奇案》、《古屋怪人》等名目来看,大多属武侠、侦探、惊悚等类型,在情节上花样翻新,追求票房效应,加之但杜宇讲究画面的奇崛华美,这些都会限制殷明珠朝“演技派”方向的发展。1937 年抗战爆发,上海影戏公司不能继续拍片。殷、但两人随战局颠沛流离,辗转桂林、贵阳、重庆,最后到香港,生活艰苦。但杜宇于1972 年弃世。郑逸梅的《但杜宇和殷明珠》出版于1987 年,据书中所述,那时殷氏还在世,已经八十多岁了,只说她居无定所,往返于香港和美国(因她的女儿居住美国,为好莱坞拍片,曾在某次“选美”中胜出)。此后怎样就不清楚了,世人也不知其所终。

四、明星的美足与消费社会

“明星”诞生了!由是影戏院、橱窗、霓虹灯、报纸杂志逶迤于都市风景线上,如银河闪烁,背后是商业和媒体在操作。喧腾于社会的,F F 和A A 之外还有S S 女士袁澹云。她不拍电影,因常与殷明珠同进同出而得名。晦气的是傅文豪,与另一个叫A A 的徐姓女子相混淆。后者是交际花,也被称为“女影戏家”,放诞风流,名声狼藉,但传媒津津乐道40 ,交际界与电影界混淆不清,当然是有容乃大,利于延伸言说空间。正是靠这些带有洋名的明星,洋场上的传媒步入了明星文化新时代。

花边新闻并不新鲜,清末以来嫖界就有“花国总统”的选举,也有文人和小报为之策划。这与明星绯闻不一样,前者抢占公共空间,从里头打出来;后者由窥视欲主使,侵占隐私空间,从外面打进去,都具有现代的民主意味。20 世纪30 年代上海有本《玲珑》小杂志,张爱玲说女学生们人手一册,其实是给受新教育的女子互相交流“交际”经验的园地,透露出女性对于商品社会欲迎还拒的心理,而这一交际文化实即十余年前由F F 她们给开创的。有趣的是《玲珑》中有篇《拜足狂》的文章41 ,指斥男子眷恋女子美足的病态,并呼吁女子加以抵制。这不由得使笔者再饶舌几句,追溯到F F 女士的一双美足,也是明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商品传奇。

1921 年10 月《半月》杂志刊登一幅题为《F.F. 之足》的照片,配之以“梦芸”所撰的广告文字。说交际界明星FF 女士极其讲究“足之装束”,所穿的鞋袜皆由中华皮鞋公司定做,“式样多出自女士自主,而参以欧西新流行之样本,既新奇入时,尤适合女士之身段”。又说该公司位于南京路抛球场,其橱窗里可时见女士的“倩影”云。42 嗣后《半月》又刊出“卓别灵之足”的照片,说卓氏滑稽天才多得益于他的双足,“与我国F . F . 女士之足相比较,诚足称双美”。43 这也是梦芸为抛球场的皮鞋公司做的广告,其主意或来自杂志主编周瘦鹃,如前面提到,周在卓别灵那里已相当熟悉明星的商品效应了。这个皮鞋公司在《半月》上又推销其仿制的德国“莱茵式”女靴,一种半高跟的尖头皮鞋44 ,另在《电影杂志》上做广告,说凭赠券可在该店打九折优待。这位皮鞋老板似与影戏界有点关系,投资于明星之足,眼光不可谓不尖,不过在市场上与进口皮鞋相竞争,与国产片也是一种联盟的表示。

所谓“拜足狂”照马克思的说法是一种“物恋癖”,即把自然之物作局部抽象的展示乃是资本社会商品的特质,由此来看“F . F . 之足”那幅小照,的确双足犹如装在镜框里,目的也完全是商业的。

实际上在1920 年代的上海,如王儒年《欲望的想象》一书所描绘,《申报》上女性身体的广告琳琅满目,从头部、部到腿部,像机器零件一件件细细再现;这种“美的理想”的大众欲望想象,却是促进都市消费社会形成的酵素。45 然而女性的美足常常跑出广告,其消费指符在不断流行,含义变得更为繁复起来。1922 年6 月在《影戏杂志》上登刊锄非的《足相学》一文,附有十幅好莱坞当红女星双足的照片。46 作者从心理学原理来说明人的双足与个性大有关系,而明星形象的完美离不开足相。

由明星美足激起的欲望想象成为各种历史文化价值的冲汇场域,其中传统和现代、西方和东方常常发生吊诡的错位。女足展示不仅仅具商业性质,马克思的商品理论还难以完满解释。据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这种恋物癖根植于男子的性欲想象。清末以来缠足跟鸦片、八股文一起被认为国民性腐败的表征而成为过街老鼠,而明星美足以“天足”为前提,是反传统的标志。但在20世纪20 年代初的美足风景中,旧文化借尸还魂,也是周瘦鹃在推波助澜。1923 年5 月他主编的“个人小杂志”《紫兰花片》推出“美人号”,数十篇文章全由他自撰,收罗了古今中外文学艺术中有关“美人”的材料,可谓洋洋大观。其中包括电影明星,如历数几个与卓别灵结过婚的女子大多是好莱坞明星如何美貌,或根据美国电影杂志的报道介绍纽约1922 年的选美比赛。这一专号把恋物癖表现得淋漓尽致,女人身体从头到脚被一块一块拆开来细细欣赏。脚无疑是一个特别兴奋点,周氏在《美人足》一文中穷尽形容之余,抄录了三首清人的“沁园春”词作47 ,引起他的同仁们的倾情回应,纷纷唱和,刊登于也是他主编的《申报》副刊《自由谈》中。如陈蝶仙(1879-1940)的《新美人足》中,“小立亭亭,碧玉妆成。西方美人,似吴王宫里,偷来响”等句将古典的审美记忆附丽于“西方美人”身上。48 稍后又有同题同调之作,如顾佛影: “莹莹六寸,榜帘浅露,楚楚双弓。罗袜从宽,霞裾不碍,束缚何尝到个侬?”49 由是以“六寸”天足代替了三寸金莲,随之摆脱了“束缚”,也意味着对于女性的审美转型。又如顾青瑶:“追电身轻,溜冰技稳,舞态偏偏撩眼新。惊鸿影,叹欧风醉化,趋步真神。”50 同样也赞叹女子在溜冰场里大显矫健身姿,当然是拜“欧风”之赐。虽是旧形式包装,但在内容与美学上传统也因之“翻新”(f a s h i o n)。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与妥协的吊诡之中,对于明星美足的热捧大行其道,一方面历史地承传着男子的病态欲望,另一方面借外来的东风鼓吹女子解放,蕴含着自由、健康、民主的现代价值。

仅将20 世纪20 年代数年里的零星片段穿缀成文,或许有助于理解上海消费社会的历史形成。在好莱坞群星烘托之中,殷明珠的双足走向水银灯聚照的前台,传来都市脉搏加速的律动。这或许更符合德波?居伊(Gu y D e b o r d ,1931-1994)所说的“奇观社会”(thesocietyofspectacle) 的理论,像周瘦鹃那样在竭力推进都市发展而打造奇观时,已自觉不自觉地遵循着商品的逻辑,为中产阶级制造甜蜜的梦幻。

注释:

1 《电影杂志》,第4 号(1924 年8 月)。

2 李少白. 影史榷略:电影历史及理论续集.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302-340.

3 郑逸梅. 但杜宇和殷明珠,见: 清末民初文坛轶事. 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322. 程步高. 影坛忆旧.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1983.111 ;49。

4 许朋乐. 海上电影溯源.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13-14.

5 11 李允臣. 电影女明星小传?殷明珠. 红玫瑰.1922,2(27).

6 见《中国电影界先进女演员之一班》,《良友》,第22 期(1927 年11 月),页20。

7 8 郑逸梅. 影坛旧闻——但杜宇与殷明珠.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 页15.

9 见《从〈海誓〉谈到上海影戏公司》,《中国电影》,1957 年第3 期;《影坛旧闻——但杜宇与殷明珠》(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但杜宇和殷明珠》,载于《清末民初文坛轶事》(上海:学林出版社,1987)。其中《但杜宇和殷明珠》源自《一对银色夫妻但杜宇和殷明珠》,刊于香港《大成》杂志,第110 期(1983 年1 月),页57-59。个别字句有改动。按:此文及其他在香港出版的有关殷明珠资料,皆由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员黄爱玲女士所惠示,在此谨致谢忱。

10 海上说梦人:《〈海誓〉中之FF》,《电影杂志》第1 卷,第1 号(1924 年5 月)页癸1。

12 殷明珠. 中国影戏谈. 快活,1922,(9).

13 K. K.《F.F.》中作Pearl Youmg,疑Youmg 当为Young,见《半月》,第1 卷,第2 号(1921 年9 月)。Pearl Yang 见李允臣:《电

影女明星小传?殷明珠》,《红玫瑰》,第2 卷,第27 期(1926 年5 月)。另有书作Pearl Ing 的,见《良友》画报,第41 期(1927

年11 月).

14 16 17 28 29 31 32 33 34 35 36 48 49 50 《申报》,1923 年2 月6 日、2 月10 日,3 月10 日,6 月21 日,8 月7 日、8 月22 日,7 月28

日至10 月10 日,10 月18 日;第8、17、18 版。

15《 新闻报》,1923 年3 月3 日。

18 21 楼一叶:《评海誓》,《最小》,1923年7 月7 日。对于片中“西式”表现的批判性陈述,见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中国

电影发展史.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46.

19 朴维政:我对于海誓的意见, 见:影戏杂志,第1 卷,第3 号.1922.27.68. 原载: 中国电影.1957(3). 后来在《影坛旧闻》中不再提及。

20 周瘦鹃. 记海誓. 申报?自由谈,1922-2-4 (8)

22 K. K. , FF, 半月,1921,1(2).

23 《但杜宇和殷明珠》,页321。

24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台北:龙文出版社,1990),页407。

25 陈建华. 中国电影批评的先驱——周瘦鹃〈( 影戏话)〉读解. 见:陈平原主编. 现代中国. 第9 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53-76.

26《 中华小说界》,第2 卷,第7 号(1915 年7 月)。

27 周瘦鹃. 旁贝城之末日. 礼拜六, 1915,(32).

30 42 43 《半月》,第1 卷,第3 号、第5 号、第11 号。

37 静霞女士. 女子投身电影界的资格. 电影杂志,1925, (11).

38 白头.FF 真不愧为FF. 北洋画报,1926-12-15(10).

39 参见:程季华, 李少白, 邢祖文. 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 卷). 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63.525-528.

40 如庆霖.AA 小史. 红杂志,1923,(25). 与之相区别,此后另有杨耐梅《AA 之影戏》一文,介绍傅文豪,见《红杂志》,第30 期(1923

年3 月)。

41 拜足狂. 玲珑,1936, (246) . 2143 - 2146.

44 梦芸.“莱茵式”之女靴. 半月,1921,1(7).

45 王儒年. 欲望的想象,1920-1930 年代《申报》广告的文化史研究.(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15-251.

46 锄非. 足相学. 影戏杂志. 1922,1(3).24-25,65.

47 周瘦鹃. 美人足. 紫兰花片,1923,(12).83-89.

    进入专题: 殷明珠   好莱坞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影视与戏剧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614.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电影艺术》第329期,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