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我的民主,答案就在风中飘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853 次 更新时间:2010-05-03 09:48

进入专题: 民主  

熊培云 (进入专栏)  

开始写这一小节文字的时候,我正在从巴黎飞往北京的路上。在天上,阳光灿烂,碧空如洗。

几天前,我受邀在瑞士参加一个“全球反对死刑”的国际性会议。和我同住一室的是四个非洲人。除了一位布隆迪记者外,其他人都来自刚果、几内亚和乍得等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包括无国界律师的工作人员、报社的记者和维权人士。言语之间,无不尽显人性的光辉、改变国家与社会的热忱。正是他们日积跬步,日拱一卒,让那片土地渐渐变得丰饶,变得适于人类居住,也让自己和那片土地渐渐赢得了世界的尊敬,使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其中,身体力行,并且乐见其成。

而我的电脑里,此刻便藏着这样一部关于公民日常自救的日记。它不是来自非洲,而是来自我正在努力书写的故乡。在去日内瓦之前,我甚至顾不上收拾行李,因为这部日记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至于我有了一种难以抑制的激情,想尽快读完它。

事情还得从2010年的这个春节说起。为了躲避春运高峰及城中近乎荒凉的新年,我在除夕那天飞回了乡下老家;两天后又去县里拜访一位老朋友,并在他的介绍下,我有幸结识了当地负责基层民主选举的官员M先生。虽是初次见面,但我们谈得十分投机。一来二往,M先生向我赠阅了过去五年间的“民主日记”。在前面的章节里,我曾经感慨“何世无奇才,遗之在草泽”,而这一次,我的叹息已经深不见底了。

接下来说说为什么M先生深深地打动了我,想来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态度。我有一个信念,即在这样一个时代,虽然我们无法立竿见影改变大环境,但是,只要你愿意,肯努力、有担当,改变小环境总是可能的。而M先生便是这一信念的践行者。尽管他意识到乡村自治在很多地方搞不下去,其阻力主要来自官方是否有足够的诚意,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愿意全力以赴来做好这件事,即在其能力与职权范围内,必须表现出最大的诚意。

二是见识。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论调———村民自治的理论过于超前,农民的素质太低!对此,M先生深不以为然。

一个村选举搞得不顺利时,乡某主要领导也把责任一股脑归结为“选民素质太低”。然而一经调查,M先生发现乡里在指导实际操作时,竟有10处与法律法规相违背。这样的情况下,你会责备谁的素质更低呢?

有意思的是,每到选举时,M先生不仅将“民主是个好东西”到处张贴,而且会独创一些标语,并且乐在其中,如“你有治村抱负吗?那就踊跃参加竞选吧”、“群雄逐鹿大丈夫不惧挑战自我?百姓握权小选票定能成就未来”。几年来的民主实践让M先生相信,凡是基层民主落实得较好的村,村级事业就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民心就比较顺;反之,村级事业就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村就很不稳定。

三是勇气。说到勇气,除了勇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有就是抵制。虽然M先生的事业远不及梭罗与甘地,但这并不妨碍他赢得了我的极大尊敬。比如,当市委要求“各地党报党刊征订任务未完成之前,不得征订其他报刊”,M先生会认为这无异于要求“征订腐败”,也反映了政府之言行不一:为什么一方面要减轻农民负担,另一方面又强迫农民征订他们也许并不需要的东西?其结果是农民损失了钱财,政府丢掉了威信。为此,他紧急通知扶贫办,告知全县13个贫困村,今年村里报刊征订费不得突破400元(省里有规定),谁突破谁负责。虽然连他自己都怀疑这类“指示”能否落实,也许只是螳臂当车,但他还是做了。其愿望朴素得令人动容———“至少会让这些村感觉到,已经有人在采取措施,设法抵制这种荒诞无稽的腐败”。也正是因为这种抵制让他深感力不从心,并透过与村民的交往,M先生坚定一个看法:若不能真正实行村民自治,这种抵制就很难成功。

M先生给这篇日记起了一个标题———《痛苦的抉择》。这个视推动民主为生命的人,让我蓦然想起那位在广西支教的德国青年卢安克。M先生不止一次向我表达了这样一种感受,即在当地很少有人能理解他,他是孤独的。即使是那些平时和他交情很深的朋友,也只是将他视为“民主斗士”,并认为他的一些做法脱离中国国情。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他的这种孤独,是一种光荣的孤独,而非可耻的孤独。以我对时代的理解,更不会将其视为一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即便他有着堂吉诃德一样的孤独,但也绝不是生活在堂吉诃德的那个时代了,因为“T he tim esthey are a-changin”——— 时代在巨变。

感谢2010年春节这次偶然的相识,让我对今日中国从此多抱了一些希望。此后,M先生也时常会在网上和我谈到自己如何促进村民自治,当天又跑了多少个村庄,有什么心得。想着M先生奔波于各个村落时的情景,近十年来的寂寞与坚持,在选举现场协助张贴标语、给村民发相机拍照及维护选举秩序的场面……就在此时此刻,就在我静静地写完这篇文字的时候,自始至终,我的脑海里一直回荡着鲍勃·迪伦的那首老歌———《答案就在风中飘》: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称作是一个人?

一只白鸽要翱翔多少海洋才能安息在沙滩上?

炮弹要飞行多少次才能永远被禁止?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风中飘。

一座山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冲进海洋?

一个民族要生存多久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扭多少次头还是假装看不见?

我的朋友,答案就在风中飘。

答案就在风中飘。

……

进入 熊培云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民主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34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