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雁:大空难后看波兰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338 次 更新时间:2010-04-18 16:46

进入专题: 波兰  

金雁 (进入专栏)  

4月10日,波兰总统专机在俄境内坠毁,举世震惊,这场罕见的空难被称为波兰历史上的 “黑色星期六(18.10,0.01,0.06%)”,而“卡廷森林惨案”以及波俄之间的历史恩怨也因此被带入公众的视线。坠机事件将对波俄关系的走向以及对波兰政坛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曾在波兰做过访问学者的东欧问题专家金雁教授。

经济观察报:你认为波兰总统专机坠机事件背后有什么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它对波兰的政治生态有什么影响?是否会改变波俄关系的走向?

金雁:现在关于这件事的讨论很多,比如为什么波兰的诸多高层政要,特别是三军诸司令都要在4月10号这天赶往斯摩棱斯克;为什么一国最高元首乘坐的却是服役年龄已达26年之久的苏联图-154老飞机;为什么在地面控制人员多次要求转飞明斯克机场的情况下,飞机驾驶员执意要在恶劣天气下着陆等等都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我会在下面逐个回答你的问题。4月10日那天是星期六,当我打开电视得知消息时,第一个反应是这绝对是波兰历史上的一个 “黑色星期六”,似乎是冥冥之中“卡廷森林惨案”的冤影不散,托起的大雾铸成了总统专机的坠毁。“卡廷惨案”这个几乎已经淡出人们视线的历史事件重新被拉回到现实当中,它似乎成为“挥不去的历史魔杖”在对俄、波关系发生着重要影响。

其实,从华沙到卡廷森林所在地——斯摩棱斯克的距离并不远,乘火车也就几个小时的路程。我1990-1992年在波兰留学,专门重走拿破仑的进军路线时曾经来过这里,我当时指着城外的森林对朋友说,波兰军队的精英惨死在那里,是被苏联人杀害的,当时朋友们听了都觉得不可思议。苏联在1990年4月才公布事情的真相,承认卡廷事件是苏联人所为,在此之前,苏联和德国就谁是制造惨案的罪魁祸首彼此推诿不休,让人们无从判断事情的真相。而今年正值 “卡廷森林惨案”发生70周年纪念。正是由于俄罗斯的态度发生转变、主动邀请波兰方面前来卡廷进行纪念活动,才发生4月10日“黑色星期六”悲惨的一幕。

波俄的历史恩怨

经济观察报:波俄两国历史上的恩怨纠葛很深,直到现在他们的关系都没有摆脱过去的阴影,这对邻居之间的民族仇恨是怎么结下的,能为我们简单梳理一下吗?

金雁:这可说起来话长。波兰在东欧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一方面它是苏联的西邻,德国的东邻,历来被两者视为互相的屏障,尤其是对沙俄、对苏联来说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历史上波兰作为中世纪的东欧大国曾经与俄罗斯处于敌对状态。17世纪初期,俄罗斯在留里克王朝皇统中断时期,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正在鼎盛发展阶段,进入“百年辉煌”时期,建立了贵族共和民主政体,便对它的东邻发动攻势,曾经两度进军莫斯科并扶植了两任“伪季米特里傀儡政权”。彼得大帝以后俄国由弱转强,而波兰势力日衰,俄国转而西侵,最后在一百多年里与日耳曼列强连续四次瓜分波兰。

1772年俄国在镇压了波兰农民起义后与普鲁士、奥地利在彼得堡签署瓜分波兰条约,使波兰丢掉了1/3的领土,1792年俄国伙同普鲁士以波兰帮助“法国革命的雅各宾党人”为借口出兵波兰,对波兰进行第二次瓜分,波兰只剩下20多万平方公里,400万人口,面对危难中的祖国,曾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科希秋什克秘密潜回克拉科夫组织了一场全国性的起义,史称“科希秋什克起义”,后来被俄国人镇压。1795年波兰第三次被瓜分,国家彻底灭亡,地图上已不存在波兰了。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根据凡尔赛条约被瓜分长达123年的波兰重获独立,从此这一天就成为波兰的“独立日”,被称为“波兰拿破仑”社会党代表人物毕苏斯基从德国监狱回国当选为国家元首。1920年苏波战争爆发,托洛茨基领导的苏俄红军直逼华沙城下,被毕苏斯基领导的“民族军”重创,战争结束后根据“里加和约”把今乌克兰西部的里沃夫等五个州和今白俄罗斯西部的布列斯特、格罗德诺两个州划归波兰(此前历史上乌克兰与白俄罗斯都未形成过独立国家,这片地方是波兰被瓜分前的国土,但居民以乌克兰人与白俄罗斯人为主,俄波双方分别把此地称为“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与“东波兰”)。

波兰复国后共产党人因“亲苏”而受到迫害,许多人流亡苏联。但1938年波兰共产党却被斯大林解散,2万旅苏的波兰共产党人,包括所有政治局委员(除在国内坐牢的兰普一人外)遭苏联人杀害,因为在苏联人看来,一旦战争爆发,维护波兰利益的爱国主义者,很可能同德国人勾结反对苏联。

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同时还有一个秘密议定书,确定了两国在东欧的利益范围,苏联同意德国占领波兰,而德国同意苏联吞并“东波兰”。1939年9月1日希特勒闪电战进攻波兰,波兰军队抵挡不住向东撤,9月16日60万苏联军队从东面包抄波兰,导致了波兰第二共和国的灭亡。在苏德的夹击下约十余万波军向苏联军队投降,被苏联人俘虏的1.5万军官编成146个战俘营送到苏联的集中营。这期间形成了“卡廷惨案”,这可是波兰军队的全部精英啊,它对波兰军队造成的重创多年以后都无法恢复。这也就是为什么4月10日波兰三军最高指挥都一定要到现场去祭奠亡灵的意义。

波兰人把 “科希秋什克起义”、卡廷森林惨案和1944年8月1日的“华沙起义”列为波兰历史上最悲壮的三大历史事件,而波兰历史上的多灾多难以及这三大历史事件都与俄国人有关,俄国两国历史上的冲突加剧了他们之间的隔阂,尤其是“卡廷森林”和“华沙起义”中苏联人的所作所为叫波兰人无法原谅,历史上的昨天带给他们的记忆太深刻,致使波兰民间形成与俄罗斯的疏离感自然在情理之中。

经济观察报:是否可以说,“卡廷森林事件”已成为横亘在波兰与俄国之间的一个障碍,不把它处理好就无法跨越到正常的状态下?

金雁:当然,因为被苏联人俘虏的波兰军官和文职官员、知识精英2万多人送到苏联的集中营以后就地遁般消失得无影无踪。此后苏联对外声称,俘虏营已经取消,波兰战俘已经回国。波兰将军安德斯从苏联监狱放出来后找斯大林要这批人,斯大林说,他们都跑了,可能是跑到满洲里绕道回国了。1942年,波兰方面再次要人,斯大林说我们把所有的人都释放了,他们可能在德国占领区。1943年,在苏联斯摩棱斯克附近的卡廷森林里发现了多个埋葬着万名波兰军官尸体的大坟场,苏联方面的国际委员会坚持说,这是德国法西斯的罪行,因为枪杀波兰军官使用的是德国子弹;1946年苏联还在卡廷竖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写着:“纪念1941年被希特勒匪徒枪杀的波兰军官”。这个悬案一直到1990年4月才揭晓。卡廷森林的集体屠杀是根据斯大林下达的绝密指令执行的。因为斯大林对1920年的苏波战争耿耿于怀,认为得此机会可以报一箭之仇,消除后患。现在我们看到枪杀令上有所有政治局委员,包括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米高扬、卡冈诺维奇等人的签名。枪决是在室内进行的,为了不让外人听见,审讯室外面都用毛毡包裹起来,双手被绑缚的波兰战俘从后面用德国手枪射杀。

1992年叶利钦政府把当年的档案文件交还给波兰政府,事后瓦文萨说,我捧着档案的手在颤抖、心在滴血。到1995年波兰举行了盛大悲壮的迎遗骨国葬仪式,55年后这些波兰军官才踏上了回家之路,他们的遗骸被安葬在24小时有仪仗队守护和长明灯燃烧的无名烈士墓里。

经济观察报:按理说“卡廷事件”这一页已经翻过去了,波俄关系可以朝着正常化方向发展了。

金雁:当所有的人都认为卡廷森林已成为“过去式”的时候,俄国方面又传来各种否定的声音,一直到2004年俄总军事检察长萨文科夫向媒体公布说,在卡廷森林中枪决的人数只有180人,不是1.5万人,关于种族灭绝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俄罗斯官方的这种态度再次激起了波兰方面的强烈愤慨,俄波关系又一次陷入僵局。俄国要想改善与波兰的关系,“卡廷事件”是一个绝对绕不过去的坎。

经济观察报:除了“卡廷事件”,你刚才提到的“华沙起义”和苏联人有什么关联呢?

金雁:1944年8月1日的 “华沙起义”也是波兰人心中的一个“痛点”。1944年6月苏联红军发动夏季反攻,7月21日暗杀希特勒的消息传来,7月30日苏军在离华沙6公里的地方号召波兰人民起义,华沙全市响应,很快占领了三分之二的市区。当时华沙是德军的交通枢纽,有5个精锐师把守,有大批精良装备,而起义的波兰国家军只有2.5万人,只有10%的武器装备,双方力量对比十分悬殊。起义爆发后,波兰人苦苦支撑,期盼着苏联红军的到来,而苏军却在维斯瓦河边隔岸观火,而与此同时德军却不断向华沙增援,希特勒要求把华沙夷为平地。8月13日,德军驻华沙司令冯·巴赫亲临一线坐镇指挥,在重武器的掩护下发挥正规军的优势。10月2日起义军司令科莫罗夫斯基与德军驻华沙司令冯·巴赫签下投降书。起义坚持了63天,最终还是极其惨烈的失败了。整个华沙被夷为平地,有20万人死亡,华沙所有的平民被赶出了城,9万人被送到德国服苦役。

事后波兰人称莫斯科在1944年7月的广播中还号召波兰人民起义,为什么却不给予援助?苏联方面答复说,这个广播只是一般性的呼吁人民拿起武器,起义方事先没有与苏联具体协商起义时间,苏联对此一无所知。这样的回答怎能令波兰人信服呢?波兰是二战中损失最惨重、流血最多的国家,直到70年代人口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1990年我在波兰目睹了“亡灵节”的盛况,这是一个缅怀、追悼死难者的节日,类似我们的“清明节”。这一天举国哀思,尤其是在华沙起义和卡廷死难者墓碑前面油灯万盏、鲜花堆成山,儿童和波军战士自觉地为先烈们守灵,很多蹒跚学步的幼小孩童由父母把着手点燃油灯、走到墓碑前肃立片刻,然后才返回父母的怀抱,那种情景令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就好像战争是在昨天发生,你处处能感到波兰人身上的历史伤痕和悲剧精神。

经济观察报:波兰是一个有着沉重历史感的民族,时间的推移并不能让历史模糊而抚平伤口。

金雁:虽然事隔半世纪,但是民族的伤口还没有愈合。波兰人要求俄国起码应该有个诚恳的态度——德国的勃兰特能在奥斯威辛下跪,俄国人为什么就不肯为曾经的错误道歉呢?要想两国关系正常化,承认历史是需要迈出的第一步,不能对流过的鲜血熟视无睹。而俄国人则认为,苏联已经剧变,过去的历史包袱不应由我们来承担,应该向前看。波兰人认为,勃兰特政府与法西斯政权也没有瓜葛,他们能以如此的姿态为当年希特勒的罪行表示忏悔和道歉,俄国人为什么就做不到这一点呢?

逐渐升级的拉锯战

经济观察报:即便是和平年代,两国之间的龃龉似乎也是有增无减,自1999年波兰加入北约、2004年加入欧盟以来,这种趋势好像更加明显了。

金雁:由于俄国对历史旧账的认识达不到波兰人的底线,对东邻的不信任感始终存在。在波兰人看来,德国人在民主制度下已经有洗心革面的表现,而“俄罗斯尚未准备好接近历史问题的实质”,向西靠强过向东靠,向西可以寻找到安全和经济稳定,向东则要为自己的政治前景担忧,所以波兰向西靠的决心很大,波兰融入西方主要是基于外交、战略目的,而且是全民族不分左、中、右一致的愿望,这也导致波兰在外交上亲欧、亲美的一系列举动。它主动要求美国在本国领土上建立反导基地。

波俄双方一来一往的拉锯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远的不说,2004年波兰积极支持乌克兰的 “颜色革命”,普京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说,波兰总统应该更加关注波兰的国内失业和国债问题,克瓦希涅夫斯基立即回应说:我无悔于对乌克兰所做的一切,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2005年普京没有参加波兰在奥斯威辛-比克瑙集中营解放60周年的纪念活动,而当年的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也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盛大阅兵活动。普京在那一次的讲话中只字未提波兰人为战胜法西斯做出的牺牲和贡献,这在波兰民众中引起强烈的不满和愤慨,作为回应,当时的华沙市长、后来的总统卡钦斯基要把一条华沙的街道改名为杜达耶夫 (车臣分裂势力的将军)大街,莫斯科官员则威胁说,要把莫斯科波兰大使馆所在的街道改名为“米哈伊尔·穆拉维约夫大街”(波兰1863年起义的镇压者);波兰议会通过决议称:“卡廷森林事件”是第三帝国和苏联人之间的共谋,为的是消灭 “波兰最有价值的和爱国的公民”。2005年6月俄国国家杜马通过一项联邦法律,将每年的11月4日定为国家解放日,以纪念1612年11月4日米宁和波扎尔斯基大公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者赶出莫斯科;接着俄罗斯禁止进口波兰肉类,而波兰则否决欧俄谈判签署 《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卡钦斯基出任总统以后,与乌克兰、格鲁吉亚结为“密友三剑客”,联手对抗俄国。2007年由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需求,希望与俄罗斯搞好关系,却遭到了波兰人的强烈反对,在涉及欧盟对俄事务时波兰屡投反对票把事情搞黄,连德国人都说有些后悔把波兰人拉进欧盟来。

2009年9月,波兰总理图斯克在一次聚会上说:“我们聚集在这里是为了记住谁发动了战争,谁是帮凶,谁是刽子手,谁是牺牲品,我们要记住这些,因为波兰人民知道,如果不能诚实地铭记这段历史和真相,牢记战争的根源和真相,波兰、欧洲和世界仍将面临威胁”。波兰《共和国报》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波兰民众认为,苏联应对二战爆发负有相当的责任;波兰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的波兰人都希望俄总理普京就当时苏联对波兰的政策道歉。俄总统梅德韦杰夫立即反唇相讥驳斥苏联对二战爆发负有责任的说法,称:同等谴责德、俄二者对二战的责任是一个“愤世嫉俗”的谎言。

经济观察报:你来我往的政治报复行动只能使双边关系越来越紧张,这次坠机事件里面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金雁:网上的确有“阴谋论”的说法,在一切技术鉴定方面的结论和确凿的证据没有出来之前一切定论都为时过早。这就好像大个子和小个子在一起,大个子总是欺负小个子,好不容易大个子愿意和好,而突然小个子死了,外界自然会对小个子的死因有所猜测。我个人不认为这是俄国的阴谋,尽管此前两国摩擦很多,但是双方都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愿望。尤其是2010年梅德韦杰夫、普京对波兰政策有较大幅度的调整,主动伸出了橄榄枝向波兰示好。今年是二战胜利65周年,也是卡廷事件70周年,俄国方面表现出很大的诚意,邀请波兰为卡廷森林死难者纪念碑揭幕,4月7日普京也效法勃兰特在卡廷死难者墓碑前下跪,表现前所未有的道歉意愿。普京说,“今天我们向烈士致敬,并分析研究历史问题,希望1939年的悲剧不要重演。”而且空难发生后,普京一直在现场指挥,俄国降半旗致哀、全国哀悼,4月11日俄罗斯国营电视台播放波兰电影《卡廷惨案》也是一种姿态。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也表示在4月18日前往华沙出席为遇难者举行的国葬。前两天我去波兰使馆吊唁,波兰驻华人员也对俄罗斯在这次事件中的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这或许可以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可以感觉到俄罗斯在坠机事件后表现出的主动、配合、积极都是意在弥合俄波关系,消除不必要的误解。

经济观察报:从相关的资料中看,卡钦斯基生前在波兰并不是没有争议,现在总统专机坠毁后该怎样对他盖棺定论呢?

金雁:应当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评价。在议会民主的框架下任何一位政治家所作所为都不会得到百分之百的赞同,如果有这种情况发生,反倒叫人觉得太不真实了。

具体到卡钦斯基来说,他身上兼有保守主义和民粹主义的两种色彩,他所在的 “法律和公正党”(民族天主教派),强调的是波兰主权和波兰传统价值,有基督教保守主义的传统,他本人对欧洲有一种不信任感。尽管议会早已通过,卡钦斯基一直拖到2009年10月10日才不得已正式签署《里斯本条约》。在2005年的总统选举中“法律和公正党”和“公民纲领党”(自由派政党)联手得到50%以上的选民支持,才使卡钦斯基当上总统。他们提出的纲领是建立强有力的政权、恢复国家秩序、健全政治生活和惩治滥用权力等方面,这些方面基本上体现的都是“法律和公正党”的主张。两党合作的基础主要建立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实行“非共产主义化”;第二是保持对俄罗斯防范心理;第三,谋求修改宪法,将波兰的议会共和国变为总统制共和国。

卡钦斯基在位这几年,与欧洲、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直是疙疙瘩瘩的都不太顺畅,国内对他的外交策略颇有微词,这是致使他的支持率走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他的总统座机不接受指挥台的建议转到明斯克,是不是也有与白俄罗斯的关系不太好而不愿取道明斯克的因素在内呢?

卡钦斯基在对内政策上很多亲民的举措,因较多地考虑穷人的利益而被称为“穷人的总统”,这点从他乘坐的图-154专机已有26年历史就可以看出来。波兰的经济发展在整个“新欧洲”中是最好的,已被称为“欧洲六雄”之一,就是在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波兰GDP仍比上年增加4.4个百分点,怎么会连给总统购置一架新飞机的钱都没有呢?我记得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说过,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真实反映了该国的意识形态,领导人到底信奉什么,是人民的政府,还是特权阶层的政府?看看财政支出就一目了然。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议会民主框架下,在反对党和媒体的监督下,当选者要对选民负责。这些转轨国家对财政预算监督比较严格,领导人不能随便乱花纳税人的钱。正如波兰驻华大使霍米茨基在答中国记者问中所说:其实空难前波兰人已经在考虑购买新的专机,“不过它太贵了。前几届政府将财政资金主要用于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和国家安全体系。”于是,尽管波兰民航公司的客机群中比图-154更好的飞机也有的是,卡钦斯基却仍坚持使用这架已有26年机龄、经过屡次大修的飞机。他懂得执政党的一举一动是受到高度关注的,在这点上是不该遭到质疑的。我们国内有人说他是因为考虑到今年10月的选举正在谋求连任,这是一种“政治作秀”。我倒认为,相比起那种为“皇上”大跳“忠字舞”的政治秀来,考虑到选民利益的“政治作秀”是需要大力提倡的,也是老百姓欢迎的“作秀”,我不知道这有什么不好?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波兰可以说是“民富国穷”,老百姓的钱袋子比国家的鼓。所以总统的不幸遇难会让波兰人民记住他的好而忽略掉他的不足。

内政外交的走向

经济观察报:这次事件是否会影响波兰国内的政局稳定,改变经济走势以及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吗?

金雁:这是至二战以来政府高层精英损失最多的一次,有人认为坠机的悲剧会改变波兰的政局前景,军方高层大地震、外交面临变数。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这是对波兰民族不了解的任意论断。以我对波兰民族的了解,这个民族越是在危难、越是在关键时刻,越会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团结一致的决心,各派之间的分歧反而会减少。波兰的民族性格是在长期的历史磨难中历练出来的,正如波兰国歌中所唱的:“只要我们一息尚存,波兰就不会灭亡”。华沙的维斯瓦河畔的美人鱼就是一个一手持盾、一手挥剑的鱼尾姑娘,婀娜的女性美和凛然不可侵犯的刚毅之气和谐的融为一体,有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柔中有刚的匠人之气,这正是波兰民族的真实写照。

我认为波兰的政治、经济策略的连续性都不会因为这次意外而改变。可以看到,坠机事件后波兰的股市、汇市都保持稳定。坠机事件后波兰国民在大选中投票率低迷的情况可能会有所改变,会出现一个比较高的投票率。原定的10月份大选的候选人有:左翼民主联盟的候选人杰尔兹·扎马杰钦斯基、公民纲领党的科莫洛夫斯基、农民党的瓦尔德马尔·波拉克,还有曾担任过外交部长和财政部长的安德泽杰·奥勒乔姆斯基将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在总统遇难前波兰方面的统计显示,左翼联盟和公民纲领党的候选人在民调中都领先于卡钦斯基,而现在有些政党的候选人会有些调整,法律和公正党的候选人还没有推出来,这两个月内也具有不确定因素。当然,就我个人认为,现在的议长、公民纲领党的科莫洛夫斯基出任总统的胜算要更高一些。如果科莫洛夫斯基当选为新的波兰总统,对内方面可能会向自由主义方面进行微调,但调整的力度不会太大,对外交政策可能比卡钦斯基更具柔软性,尤其是借此机会改善与俄罗斯的关系。

空难后这几天波兰这个天主教国家大家最常讲的是 “愿遇难者的灵魂安息,愿上帝保佑波兰”。而我按中国人的习惯也祝福波兰:愿当年与今天的遇难者、愿百年来为波兰复兴而献身的众多先驱者在天之灵护佑波兰。

记者:秦蓓蓓

进入 金雁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波兰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082.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经济观察报,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