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与出路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56 次 更新时间:2004-07-03 17:15

章毅   周边疆  

从江西省11个农村固定观察点950户样本户的调查情况看,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88元,比上年2300元增加188元,增长8%。

农民增收面临的困境

在农产品供给短缺的情况下,农业增产就意味着农民增收,现在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业增产与农民增收的矛盾突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缓慢,严重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在流通环节上,农产品“卖难”、卖好,卖多的问题,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一是农产品卖难问题。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农民增收对市场的依赖性明显增强,农民说得好,在市场上没有买不到的农产品,只有卖不出去的农产品,就是这个道理。当前,农产品卖难问题,一方面表现为不能实现交换。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2002年,农户年末待售的农产品人均69元;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不能实现有效交换。根据南昌县粮食生产的成本调查,每亩水稻的生产成本(含物化成本和劳力成本)691元,而在市场上实现的交换价值只有630元,每亩亏损61元。

二是农产品卖好问题。增长农民收入,就是要使农产品在市场上卖到好的价格,实现盈利经营。据初步调查,2002年,在19种主要农产品中,能够赢利的农产品只有棉花、水果、烟叶、蔬菜、生猪共5个产品。与上年比,价格上涨的有棉花、水果、油料、蔬菜、水产品等5个产品。可以说,大部分的农产品不是未能找到市场空间,就是根本没有它的市场空间。这种农产品的市场状况,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农业增收将成为一句空话。

三是农产品卖多问题。卖多的前提条件是卖好。如果失去这个条件,卖多不仅无益,而且会给农民增加新的经济负担。对待农产品卖多问题,不能简单的看农产品商品量的增加和商品率的提高,而应具体分析赢亏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率的变化情况。如果赢利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商品率在不断增加和提高,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收入的增长。否则,只能适得其反。从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情况看,粮食已是明显亏损的农产品,严重制约我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虽然在不断加大,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传统农业的色彩仍然浓厚,猪粮型结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调查点950户农户粮食总产量比上年仅减少9079公斤,粮食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尤其突出。

(二)在生产环节,农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性不强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目前农产品的生产状况是:一方面生产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性和赢利性,另一方面,生产出来的农产品缺乏市场需求。具体表现在:

(1)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高。虽然也逐步形成一些经营规模大户,但毕竟是少数。大多数农户仍然处于小规模家庭经营阶段,这种经营状况,只能是用较高的生产成本,获取小批量的商品量。据样本户调查,2002年,种植业的投入产出比为1:2,如果计算劳力成本(每工日10元),全部投入产出比为1:0.33,明显是赔本经营。

(2)产业化程度低,市场风险大。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经营,虽然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仍然不尽人意。突出表现在:一是龙头企业小、少、弱。据不完全估计,目前,我省共有龙头企业827个,国家级的仅有4个。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0个,超亿元仅22个,可带动的农户只有225.9万户。二是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农民与龙头企业、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多数为松散型联合体。没有建立明确的经济契约关系,更没有建立利润返还和返哺农业再分配机制。

(三)农民职业分化速度缓慢,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少。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和择业能力的增强,农民的职业分化已明显加快。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在逐渐减少,新型的从事各种职业的农民队伍在不断扩大。尽管如此,目前的这种分化速度,仍然不能适用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我省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的情况看,2002年调查户劳动力中,农业劳动者占55.8%,农民工占8.7%,乡村集体企业管理者占0.1%,个体、合伙工商劳动、经营者占4.7%,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经营者0.07%,合伙企业经营者占0.14%,受雇劳动者占19.7%,乡村干部占0.16%,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文化艺术工作者占0.7%,其他劳动者占0.7%。农业劳动者过多地拥挤在大田里,导致劳动力资源的浪费和劳动生产率的低下,严重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加快农民增收步伐的对策

要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必须确保农村小康目标的顺利实现。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的基础条件。为此,我们认为现阶段应着力采取以下对策:

(一)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强化龙头启动措施,加速弱质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

大量的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能有效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社会效益与自身效益、分散经营与规模经营、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及城市与乡村二元分割等矛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新飞跃的最好的组织形式,也是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后劲增强的必须选择。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1、抓好龙头企业建设,各级政府要重点抓好几个市场前景好,辐射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企业。并在财政、涉农资金、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倾斜扶持政策。

2、抓好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要本着发挥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按 照围绕市场建设基地、依托龙头建设基地,突出特色建基地的要求,大力开发名特优新产品,择优确立主导产业。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专业乡、专业村和专业户,做到县有主导产业、乡有拳头项目、村有骨干产品,真正成为特色明显、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格局。

3、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要妥善处理好产业化内部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要通过采取合同契约等方式,合理界定产、加、销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严格规范各方面的经济行为。

(二)实施产业重组战略,强化结构优化措施,加速产业层次由低向高转变。

农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越来越依赖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要通过调整,实现各种生产要素和最佳配置。

1、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调整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产品,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尤其是优质水果、无公害蔬菜等。

2、优化农业结构。要千方百计调减和淘汰无市场空间的种植业,大力发展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业产业。充分发挥我省草山、草坡、草洲面积大的资源优势,同时也可以调整大量的稻田以及冬闲田种植黑麦草等饲料作物,大力发展牛、羊、鹅、免等草食动物,把草业作为一大产业,走立草兴畜之路。要充分种用水面资源,大力发展以蟹虾为主的水产业。要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江西特色的林业产业。

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首先要选择对农民带动面广,对农民增收作用大的产业和项目,从我省实际出发,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应选择蔬菜加工、水产品加工、果业加工、肉禽加工等项目,带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通过农产品加工,一方面,农民可从种养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又可从农产品加工增值中受益。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强化科技推广应用措施,从根本上转变农业经济的增长方式。

要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切实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把农业的发展逐步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提高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一要狠抓良种的培育和推广,积极实施种子工程,努力提高农作物良种化水平。二要大力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三要健全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实施技术承包制度,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四要加快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技术培训,努力把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四)加快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城镇水平,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搞好城镇建设,对于加快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扩大农村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节约资源、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改善生态环境;对于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工农业良性循环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镇建设,要与工业园区结合起来,要与农业产业化,特别是龙头企业结合起来。在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应分期分批重点抓好一至两个小城镇建设。要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取消“农转非”控制式的管理。要允许进城农民对其原有的承包地继续承包权,消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五)搞好劳务输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实现跨区域流动的有序性。

各级政府必须积极培育联结劳动力供求妇方的中介组织,提高外出劳动力的组织化程度。要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的培训,各种农村经济发展的项目资金,应专列出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资金,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择业能力和就业水平。要加强信息服务,及时准确而有效地向劳动力输出地区发布用工信息,增强劳动力外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建立跨地区劳动力流动的管理机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范用工企业、中介组织和劳动者的行为,保障外出劳工的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保障劳务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作者单位:江西省农办)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306.html
文章来源: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