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汀阳:教育为了什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543 次 更新时间:2010-03-07 19:08

进入专题: 教育  

赵汀阳 (进入专栏)  

教育为了什么?

这似乎是个简单问题,人们可能会在脑子里迅速转出十几个答案,但恐怕马上又会发现,这些答案都是些不靠谱的大话。所以,这个简单问题其实是个很难的问题。

世界上有许多很难的问题并不真的需要解决,比如,一些最大的哲学问题,世界本质什么的,这样的问题不去解决也不会给人类生活造成什么损失;或者像数学的哥德巴赫猜想,看上去好像是个吓人的问题,其实这种研究试图证明的只是数学的某种优美性,并非重要推进。人类研究许多问题只是因为好奇,而不是因为问题的严重性。但是教育却是个事关国家命运的严重问题,无法回避。记得李泽厚先生在上世纪80 年代就指出,在21 世纪,心理与教育问题可能会成为所有事情中最重要的问题。今天看来,确实是个深刻的远见。

教育造人,所以严重。教育试图把人造成样样都好,达到“全面发展”,就是说,教育试图使人具有所有“优点”。古希腊的说法是,让人学到各种卓越才情(virtues),中国古代则说是各种“德”。这里所说的“德”不仅是道德,而且是各种本事,和希腊人的意思差不多。什么是优点呢?表面上看就是人皆赞美的能力和品质,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如果某种能力或品质是人人都想模仿的,都想向它看齐的,那么就是优点。这大概相当于古人所谓“见贤思齐”,不过应该理解为人们“思齐”的才是优点。人们想模仿的一定是有好处的事情,没有好处就不是优点。好处或者是使人获得生存优势的本事,或者是使人生活幸福的品质,因此教育试图把人类实践经验证明为最优秀的思想、知识和品质教给每个人。

然而,现代教育试图生产的是批量的通用人,像螺丝钉一样没有个性,也没有才华,但是容易管理,完全符合社会程序。现代教育的目的似乎不是让人变得优秀,而是让人变得平庸。现代教育不再遵循“见贤思齐”原则,不再向优秀看齐,而是向平庸看齐。

这一现象在我国恐怕尤其严重。以中小学文科教材为例,既为教材,就应是经典作品。欧洲教材中有大量的荷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修昔底德、希罗多德之类的最优作品,以此类比,中国教材中就应该相应地有大量的诗经、尚书、礼记、孔子、老子、左传、史记之类,中国喜欢放眼世界,因此荷马和柏拉图之类也在应选之列。至于近现代作品,西方作品不说,中国的也应该选梁启超、王国维、毛泽东等,但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的中小学教材中虽有经典作品,但既少又碎。有些文章,对大事无深刻敏锐的见识,对小事也无体察入微的经验。甚至还有大量差得不值一提的文章,完全不能代表中国文史水平,竟然也入选了中小学教材。

在现今教育制度下,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所教、所学多半是琐碎无聊似是而非的知识,语文惊翻李杜,历史吓死司马,各种考试估计有望证明牛顿、爱因斯坦、高斯、希尔伯特皆为脑残。学习二三十年,虽无真才实学,却收获证书等身。这就是关键所在:证书是谋职的官僚手续,无数证书就如同要做事情需要盖无数公章。在这个意义上,学生真正学到的是如何完成繁琐官僚手续的本事。由此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个庞大社会里高智力的人如此之多,而创造性成就如此之少,还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人有知识却没有文化。记得看过美国关于中国发展的一个报告,里面说,中国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发展实在惊世骇俗,唯独教育奇差,强烈抑制了人的创造性和探索真理的热情,以至于当代中国的创造性成就少到缺乏统计意义。虽然美国人喜欢胡说,但这一点却恐怕不是诽谤,实乃国家危机。

进入 赵汀阳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教育  

本文责编:xiaolu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教育学 > 教育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139.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