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思源:“墨西哥奇迹”与墨西哥宪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2909 次 更新时间:2013-05-27 17:14

进入专题: 墨西哥   宪政  

曹思源 (进入专栏)  

墨西哥与俄罗斯,这是一个奇异的对比:

两国人口总数比较接近,都在一亿多。国土面积则相差很大,俄罗斯是墨西哥的8.7倍。一般理解,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应该比墨西哥强得多,然而实际情况却是倒过来。以2000年为例:墨西哥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814亿美元,是俄罗斯的2.2倍;而人均国民总收入,墨西哥5110美元,俄罗斯1710美元,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两国经济状态为何如此悬殊?

与俄罗斯形成巨大反差的还有,1940—1981年连续40多年的时间里,墨西哥的经济以年均6.1%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政局大体保持长期稳定,被国际上称为“墨西哥奇迹”、“墨西哥稳定之谜”。

谜底在哪?我看就在1917年。

1917年,墨西哥立宪会议通过了一部宪法,确立了三权分立和普选原则,从此走上了虽有坎坷却顺应世界潮流的宪政之路。

1917年,俄罗斯发生十月革命,尔后以武力解散立宪会议,否定宪政,走上了一条斯大林一个人说了算,5000万人蒙冤的无产阶级专政之路(详见《炎黄春秋》2009年第11期《俄罗斯走向宪政的大弯路》)。

此可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一、墨西哥简史与宪政概要

墨西哥是美洲文明古国。大约两万年前,墨西哥就有人居住,处于旧石器时代。墨西哥是印第安人古文化的摇篮,它孕育了驰名世界的玛雅文化、托尔特克文化和阿兹白克文化。

1519年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墨西哥,1522年在墨西哥城建立新西班牙总督区。1810年9月16日,伊达尔戈神父在多洛雷斯城发动起义,拉开了墨西哥独立战争的序幕。1821年墨西哥宣告独立。

1867年法国、英国和西班牙入侵者被赶出墨西哥。

1910~1917年墨西哥发生民主革命,定国名为墨西哥合众国。

1917年,宪政主义者卡兰萨总统颁布了奠定国家宪政基础的《墨西哥合众国宪法》(2月5日由制宪会议通过)。这部宪法执行至今,期间虽进行过近200次修改,但其宪政民主方向始终没变。宪法规定:国家为总统制的联邦共和体制,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总统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6年,终身不得再任。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联邦议会是国家立法机构,主要职权有:批准条约及总统关于法院、财政、外交、军队高级官员任命;修改宪法;批准总统出访;必要时任命临时总统等。内阁是政府行政机构,由总统直接领导。墨西哥各州制定本州宪法,但州政府权力受国家根本法约束。

二、宪政初期 组建政党(1919~1940年)

墨西哥在走向宪政之前,有较长的地方封建割据历史。地方军阀和地方首领史称“考迪略”,相当于地方小诸侯。考迪略的惯性,一直延续到1917年宪法颁布之后的十多年,军人暴乱、军阀混战、破坏选举、扰乱政局。

在这种情况下政治强人卡列斯(1924~1928年任总统)开始把全国约1800个地方考迪略和200个党派团体联合起来,组建一个用以取代考迪略势力的全国性政党,以解决政权交接的制度化问题,这就是1929年3月创立的国民革命党。从此,开始了墨西哥历史的新阶段。国民革命党(PNR)是一个官方党和一个职业政治家的党。以前通过武力较量来解决的政权交接问题,现在可以在党内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协商解决了,考迪略的个人领导地位已由政党的领导地位取代了。

1934~1940年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支持工农运动,实行与工农联盟的民众主义政策,建立工农武装,与正规军相制约,并实行竞争性考试,进一步加强军队的职业化。军队编制也缩小到49038人。此后,军队开始脱离政治斗争,专心致力于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军人教育水平的提高,过去只听命于考迪略的武装力量,逐步变成一支国家化武装力量。

1938年3月卡德纳斯解散了国民革命党,在它的基础上成立了新的官方党——墨西哥革命党。墨西哥革命党(PRM)的成立是墨西哥宪政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政治改革。这次改革的要点有二:一是把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广大民众吸收进执政党,纳入官方机构,把卡列斯时期的考迪略和地方首领党改造成一个有工人农民加入政治体系的党。二是把卡列斯建立的地区结构的官方党,改造成职团结构的官方党。将墨西哥国民党分成4个职业部门——农民部、工人部、人民部和军人部,形成一个广泛的、中央集权的执政党。官方党的这种职团结构,对于宪政制度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意义:

第一,除了军队,党的其他3个部都有从基层到中央的垂直组织系统。

第二,进一步把军队引入制度化的轨道,避免了他们经常非法干政的弊端;同时把他们过去那种左右政局的决定性作用缩小到只有1/4的比重,并对他们严格限制。

经过民主革命后近30年的不懈斗争,特别是经过卡德纳斯的政治改革,宪政制度终于在墨西哥基本确立起来:军人只能服从宪法政府的领导;教会和大学已同政府达成妥协;地方考迪略以及有组织的工人农民都已加入执政党;所有这些社会势力都已服从于一个强大的政治机构;权力中心已不是某个人,而是依法选举产生的总统。总统身上是“两制”结合:一方面是总统集权制,兼任执政党领袖;另一方面是总统一任制,终身不得再任。

1940年在卡德纳斯总统执政后期,墨西哥的经济出现了危机,从而又引发了选举危机。执政党墨西哥革命党内部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是以卡德纳斯总统所支持的总统候选人穆希卡为首的“激进改革派”;一派是前总统希尔为首的“恢复秩序派”,他们提名当时政府的国防部长卡马乔为总统候选人。并发起了强大的竞选运动。

尽管卡德纳斯想控制总统候选人的提名,发动群众游行以支持穆希卡,但在当时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压力下,如果坚持提名穆希卡为总统候选人,就有可能使国家陷入分裂,甚至内战。最后,众参两院以多数票通过支持卡马乔为总统候选人,并在两院组织“政治行动集团”,从而避免了军队内部暴乱的灾难。一场严峻的政治危机终于过去了,1940年7月7日举行大选,卡马乔赢得了胜利,当选为合众国总统。

卡德纳斯遵照宪政程序,把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虽然不是他自己最满意的,却是依法选举产生的总统卡马乔。从此,每6年一次的总统选举和权力移交制度化了;总统不得连选连任,以杜绝个人独裁的规定制度化了;任何觊觎总统职位的军人野心家都无隙可乘;墨西哥大众梦想了一个多世纪的宪法秩序终于确立起来。随着这一秩序的确立,墨西哥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经济增长时代,这种增长很快使墨西哥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

三、宪政巩固 执政党自身制度的改革(1940~1958年)

1940年墨西哥革命党的军人部被卡马乔总统取消,标志着墨西哥历史上军人干政时代的彻底结束。

卡马乔取消军人部的决定是个人做出的,并没有得到党的正式文件的认可,但国防部长卡德纳斯和绝大多数将军都支持这项决定。首先是因为卡马乔把他最忠实的朋友都安排在领导岗位上,这些人都坚决支持他。其次,欧洲战争的发展使许多军官认为,在战争的威胁下,军队的内部团结是绝对必要的,不能因为国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军队的稳定。再次,党的人民部的领袖们也都坚决支持,在他们看来,这一决定有助于“从一个军人政府到一个文官政府”的过渡。所谓“文官政府”自然是40年代从中产阶级中涌现出的政界人物领导的政府。所以,他们都认为,这个决定对建设墨西哥宪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在议会选举中,墨西哥革命党的人民部(主要是中产阶级)尽管数量上还是党内的少数,但在党的领导机构和新的议会中已变成多数。墨西哥革命党的性质也逐步由原来的以工农为主要依靠对象的各革命阶级联盟,变成以中产阶级为核心、以职业政治家为骨干的联盟。在选举后的第39届国会中,众议院几乎全由官方党的成员组成,在147名众议员中,144名是官方党的代表,只有3名是“独立的”(无党派)议员。而在官方党议员中,又绝大多数是人民部的成员。

1945年12月31日公布了卡马乔政府向联邦议会呈交并经国会批准的“新选举法令”。1945年的选举法实际上已经把后来几十年墨西哥政治制度最一般的轮廓具体描绘出来,是墨西哥宪政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它不但为墨西哥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合法化、为墨西哥政治生活进一步制度化提供了法律依据,取缔了有可能带来选举暴力的各种组织形式,而且也为墨西哥过渡到文官政府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1946年卡马乔总统任期将结束,对革命党自身制度进一步改革的需要比任何时候都迫切。因为:第一,墨西哥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民众的民主意识有了提高,政权的民主形式被摆到最重要的地位;第二,1945年,一些市政府的暴行,酿成了遍及全国的抗议浪潮;第三,1945年末选举法改革后,新一轮总统选举(1946年)即将来临,为了适应新选举法的需要,许多人都提议进行党的制度深入改革。

选举中,官方党首次提名一位文职人员米格尔?阿莱曼为总统候选人,并赢得了选举竞争的胜利。此后,墨西哥再没发生过军人专政的事情。

1946年1月卡马乔将墨西哥革命党易名为革命制度党,简称“普里”(PRI),表明墨西哥的革命任务已从群众性政治斗争转为维护和完善现行的制度,相应地,意识形态宣传也从过去的以阶级斗争、社会公正为主,转变为以“全国团结”为旗帜,淡化阶级冲突,强调民族利益。

1950年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有政治意识的公民和专门化利益集团的参政要求,革命制度党重新恢复了部门提名制度,职团结构再度得到承认,并且扩展这一结构的外延。在党的外围创立特殊的群众组织,把更多的政治力量整合到党的周围。如:为了保持与军人的团结一致,革命制度党建立了“全国荣誉和公正委员会”;为了鼓励妇女和青年加入官方党,又成立了“全国妇女参政委员会”和“全国青年组织”。

1950年2月初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在首都剧场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总结阿莱曼执政4年来党的工作,并作了一些制度性调整。经过这次调整,在卡德纳斯执政时期基本确立的墨西哥政治模式才真正确定和巩固下来。阿莱曼政府的头四年(1946~1950年)是自20年代末开始逐步形成的墨西哥宪政制度最后建成的决定性阶段。

1956年墨西哥首都发生学生运动,军队进入工学院校园,把坚持反抗的学生强行赶出宿舍,并将这所高校封闭了数月之久,许多学生被军队交给警察局。这是革命制度党的一大败笔,为1968年更大的学生运动埋下了火种。

四、选举制度改革(1958~1982年)

从1958年洛佩斯?马特奥斯就任总统时起,以推动选举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政治体制改革,一直是墨西哥历届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此之前,由于墨西哥议会一直实行多数选票制,因此,议会几乎全部被执政党垄断,反对党中不仅没有参议员,而且连众议员也很少,议会实际上是革命制度党的一党天下。为了扩大众议院的代表性,鼓励各个合法组织将其政治能量更多地用于通过合法途径参与国家政治生活,1963年通过修改宪法进行改革,建立了政党代表制,规定凡参加全国选举的政党,只要在选举中获得2.5%的选票,即可得到5名众议院的席位,所获选票每增加半个百分点,再增加一个席位,但最多不超过20个席位。由于这一改革,各反对党在联邦众议院的席位总数从1961年的6席增至1964年的35席,其中当时最大的反对党——国家行动党就拥有20个众议员席位。1970年埃切维里亚总统执政后,为了能更多地听到少数党的意见,一方面他把反对党获得党众议员资格的总票数由2.5%降至1.5%,另一方面又把党众议员席位的最高限额从20席增至25席;此外,为引导和鼓励青年参与合法的政治竞选,埃切维里亚还把当选参、众议员的年龄下限分别降到30岁和21岁。应该说,马特奥斯和埃切维里亚的政治改革,虽然并没有改变革命制度党在联邦议会的主导地位,但却大幅增加了反对党在众议院的席位,并从此拉开了墨西哥现代政治改革进程的序幕。

1970年埃切维里亚就任总统后所进行的政治改革,与此前若干年的学生运动是有密切关系的。

1968年10月12日,奥运会在墨西哥主办,而恰恰是奥运会成了学生运动的导火索。人民对墨西哥革命制度党长期一党独大的政治体制表示不满,如:革命制度党控制了国家的所有方面,对执政党几乎没有任何监督,以至于腐败成为国家的严重问题;由于一党独大,客观上造成了上届总统可以挑选下届总统,总统可以直接任命议员、法官、州长,所有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权利几乎都成了一纸空文。民众的这些不满,此刻都借着奥运会这个导火索爆发出来。学生们认为,在国内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政府投资1.5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的体育设施,是政府在炫耀自己的“繁荣”,是“无聊”和“空虚”的表现。

1968年10月2日,即奥运会开幕前10天,墨西哥首都的“三文化广场”举行了抗议政府暴力镇压的万人集会,当天下午6时许,政府出动满载军警的坦克、装甲车包围了集会群众,镇压极为严酷,当场打死20多人,并用火箭筒攻击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的校门。在此前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大约有800~1000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2000多人被捕,成为墨西哥历史上最著名“三文化广场”惨案。结果,使稳定了数十年的墨西哥宪政一度处于危机之中。

1971年学生们借联邦政府领导人换届的时机,要求重新评价1968年的学生抗议活动、平反和进行政治对话、消除腐败、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他们组织了各种学生团体,开展了小规模的抗议示威,在这次抗议活动中,学生们汲取了1968年遭到残酷镇压的教训,没有采取1968年时的大规模抗议示威策略。政府也从1968年镇压学生运动使执政党威信大降和危及其执政基础的教训出发,不敢贸然再次公开使用武力了。但原内政部长出身的埃切维里亚总统却希望将学生运动消灭在萌芽状态,为此,政府利用便衣安全部队来对付学生,在随后的镇压行动中,使10多名学生和民众死于非命。

路易斯?埃切维里亚由于直接参与和指挥了1968年的镇压行动,也是1971年压制学生运动时的总统,涉嫌下令杀害学生,直至33年之后,他虽然已是八十多岁的退休老人,仍受到墨西哥特别检察官的谋杀指控。

但也就是从这时开始,墨西哥的反对党慢慢成长起来了。他们与执政的革命制度党内主张改革的人士一起,逐渐形成了与执政党的竞争关系。在民心向背的变化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此消彼长,也在进一步改变着革命制度党的执政策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墨西哥国内政治危机发生的过程中,执政党革命制度党不但没有停止,而且还继续积极地推进选举制度的改革。

1976年洛佩斯?波蒂略总统执政后,主张迅速对国家的单一政治结构进行现代化的改造,鼓励国内的各种政治势力参与政党竞争,以便尽快建立起一个多元化的民主社会。为此,波蒂略于1977年很快颁布了《政治组织和选举程序法》,宣布取消政党议员制,而代之以“比例众议员”制,即众议院设400个席位,其中300席由全国300个选区多数票产生,另100个席位在获准登记的各反对党按得票率加以分配,后一类产生的众议员称“比例众议员”,两类众议员享有完全同等的权利。此外,改革还放宽了政党登记的条件,反对党还可以联合参选。这一改革得到大多数反对党的支持,特别是使一些左翼政党取得了合法地位,并参加了1979年的议会选举,选举结果墨西哥共产党取得了18个席位,一度成为议会中仅次于国家行动党的第二大反对党。

尽管如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革命制度党仍然占据优势,在全国选举中,革命制度党的得票率一般都在70%左右,党在联邦议会中的主导地位还没有发生根本改变。

五、议会制度改革 政权平稳更替(1982~2000年)

1982年墨西哥出现外债危机,外债累计额达830亿美元。墨西哥不得不实行紧缩政策,并加入了关贸总协定,采取以偿付外债为目的的出口导向型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政府降低了关税,开放市场,吸收外资。墨西哥人口从1950年的2500万增加到1985年的7700万,而人均GNP却从每年的362美元上升到2734美元;人均寿命从41.5岁上升到64.2岁,文盲率则从80%下降到6%。

1982年上台执政的德拉马德里政府,做出了一个对墨西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定,就是开始实行议会制度改革。他下决心把众议院中的“比例众议员”的席位由100个增加到200个,—方面是广纳民意,另—方面是扩大在野党的席位,充分发挥各政党在议会和国家政治中的作用。他认为,没有政治制度的改革,要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很多年后,德拉马德里回忆说:“党长期执政形成根深蒂固的腐败现象,最终导致了党在国家大选中的失败。”

1988年1月当年是墨西哥1968年学生运动20周年。1988年1月上台的萨利纳斯总统面对再次兴起的学生运动。这时的学生运动已经不再是20年前的状态,而是与在野党力量密切联系在一起。这时的政府也明白,要想取得民众的拥护,必须听取民众的呼声和意见。所以,当学生提出公开与政府对话的要求时,萨利纳斯政府不得不答应,并由议会制定了公开对话的相关法律,把对话纳入法制化轨道。由此,民众的意见表达在墨西哥有了较为畅通的渠道,对民众批评意见和反对声音的压制事件,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为了重树革命制度党在民众中的形象,萨利纳斯和其继任者塞迪略推出了政治改革方案。萨利纳斯将众议院的席位增加到500席,其中300席由多数票产生,200席为“党的众议员”,由比例代表制产生。

1991年11月1日萨利纳斯在国情咨文中正式提出,“社会自由主义”将成为革命制度党的指导思想。在“社会自由主义”理论指导下,萨利纳斯政府对2000家国有企业实行了私有化,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被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宪法第27条也作了修改,允许村社土地私有化。

墨西哥出现了4000万贫困人口,其中有1700万属于赤贫,20%的最贫困人口仅享有全国4.4%的财富,而20%的最富有人口却占有53.5%的财富。经济和社会矛盾由此可见一斑。

1993年墨西哥修宪,使得反对党成员也能够担任参议员。塞迪略总统执政时期,加快了墨西哥政治改革的步伐:总统不再指定革命制度党的下届总统候选人;联邦区长官不再由总统任命,而是由该区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联邦选举委员会不再由内政部管辖,而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至此,由于墨西哥历史上的三次学生运动(1968年、1971年、1988年),用血的教训换来了政府与民众对话、政府听取民众意见的成果,也换来了执政党民主执政的政治理念。

在长达数十年的执政过程中,革命制度党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利益集团。由于长期独霸政坛,缺乏必要的监督,政府权力在革命制度党中间传递,社会财富也在他们中间分配。

在萨利纳斯执政期间,一方面,政府官员的腐败日益严重,不断受到反对派的猛烈攻击与指责;另一方面,革命制度党内的矛盾和冲突进一步加剧,党内分歧已达到非常严重的地步。

1994年1月1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墨西哥正式生效。

同日,位于墨西哥东南部的恰巴斯州农民发生暴动。数千印第安土著组成的“萨帕塔民族解放军”袭击并占领了该州的一些城镇,扣押了当地政府的一些官员。墨西哥政府紧急调集军队进行镇压,战斗中双方都有人员伤亡。此事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1994年8月在总统选举中,革命制度党虽然保住了统治地位,但墨西哥的一党独大的政治模式却遭到了全面的挑战。

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固然是过度利用投机性较强的短期外国资本,但这些流动性极大的外资之所以逃离墨西哥,就是因为1994年墨西哥的政治局势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动荡:继恰巴斯州农民在这年元旦揭竿而起之后,又接连发生两位革命制度党要员被害、总检察长辞职和一位银行家被绑架等事件。动荡的政局与一些不良经济因素交织在一起,终于促使大量外国资本逃离墨西哥,从而引爆了震惊全球的金融危机。

对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克林顿政府采取了紧急援救措施,给墨西哥数百亿美元的贷款担保,使其终于安然度过危机。美国政府这种援救的政治意图,用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的解释,是要捍卫墨西哥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捍卫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整个西半球自由市场和民主的命运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曾经是拉美经济、政治革命先锋的国家(墨西哥)。因此,帮助墨西哥就是帮助美国自己。

金融危机之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加快,据美洲国家组织统计,1995~2007年,12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几乎翻了一番。由此,就业机会大幅度增加,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出口美、加没有关税,发展也较为迅速。

1997年墨西哥中期选举,左翼的民主革命党和右翼的国家行动党异军突起,两党在议会中的席位之和已经超过了革命制度党。同年,在首次由民选产生的首都联邦区长官角逐中民主革命党又击败了官方党。这宣告了革命制度党左右墨西哥政局的时代的终结,墨政局基本已成三足鼎立之势。

2000年7月2日墨西哥进行了历史性的总统选举,由国家行动党和绿党组成的反对派竞选联盟“争取变革联盟”获胜,国家行动党人文森特·福克斯当选总统,革命制度党首尝败绩。

在这次选举之前,革命制度党已执政了71年,是当时世界上选举上台执政时间最长的政党。在此期间,革命制度党度过了党内的多次政治危机,避免了一次军事暴乱(1940年),并且克服了3次严重的经济危机(30年代的大萧条、1982年的债务危机和1994年的金融危机)。从2000年7月2日大选失败,到同年11月30日晚上政权交接,这中间还有五个月时间。革命制度党如果要抓住政权不放手,发动“反革命政变”,时间是绰绰有余的。然而,它没有这样做。革命制度党是一个成熟的宪政主义党,70十多年来它亲自在墨西哥培育宪政秩序,自己也自觉去维护。事实上,墨西哥是唯一没有发生过成功的军事政变的拉美国家。

六、和平转型 和平发展(2000年12月之后)

2000年12月1日国家行动党人文森特·福克斯就任墨西哥总统。

新一届联邦议会的组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福克斯总统所代表的政党国家行动党在众议院的500个席位中仅占208席,在参议院128个席位中更是只占46席,不仅都没有达到半数,而且还分别少于反对党革命制度党1个和14个席位,这样一来,福克斯总统就不可能拥有过去革命制度党总统经常拥有的议会支持,议会不可能充当执政党和政府的“橡皮图章”。实际上,总统的行为受到了联邦议会更大的制约。墨西哥联邦议会已经今非昔比,议会不仅在“强而有力”地行使着宪法所赋予的各种职权,并且还在努力推动着墨西哥的政党政治、民主政治和议会政治的历史进程。70多年的宪政发展不仅使联邦议会成为墨西哥民主的象征,而且是墨西哥民主的保障。

作为曾经有过连续71年执政历史的墨西哥最大政党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大选失败之后沦为在野党,便十分坦荡地承认和接受了选民的选择。它虽然在议会政治的合法范围内,利用自己的投票权对福克斯政府有所牵制,但是并没有超越宪政规范去妨碍新政府履行自己的职责,更没有假借多年执政的资源优势去从事非法的拆台活动。在早已实行军队国家化的墨西哥,军队、警察都按照宪法的规定,忠于新的民选总统及政府,没有任何人敢于非法维护落选政党的“执政权”,没有发生任何“兵变”迹象。在宪政已经深入人心的墨西哥,70多年来第一次政权易手,全国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有条不紊,平稳过渡、安全转型。

墨西哥的民主过渡之所以能够比较平稳,与长期以来“渐进”式的政治改革进程有关。

1996年以来墨经济年均增长5%,在拉美各国中名列前茅,也保证了政权的平稳过渡。

福克斯在当选和就任总统后,无论是过渡班子还是新政府成员,都没有让自己所属的国家行动党党员占据主要地位。在福克斯政府29名成员中,国家行动党只占6名,革命制度党占了3名,前墨西哥共产党员1名,无党派人士7名,“福克斯朋友”组织成员5名,军人3名,其他4名。这无疑有助于政局的稳定,并减少“新政”的阻力。

福克斯总统在上任的头5天就先后向联邦议会提交了两份法律草案,要求履行前政府与恰帕斯游击队达成的和平协议,并下令从恰帕斯部分冲突地区单方面撤出1500名政府军,以表示新政府对和平解决恰帕斯州冲突问题的决心和诚意。

福克斯总统的态度得到了恰帕斯民族解放阵线积极的回应,该阵线领导人表示同意与新政府恢复和平谈判,从而使僵持多年的恰帕斯冲突重新露出和平解决的曙光。

2006年墨西哥一举取代巴西,成为拉美国家最大的经济实体。

2006年7月2日墨西哥大选,这是曾经连续执政71年的革命制度党在2000年丧失政权后迎来的第一次大选,国内外都有人估计,革命制度党可能会东山再起。然而,出乎意料,革命制度党不仅未能东山再起,而且名落孙山,连冠亚军决赛权都没有抓到。选票最接近的两位总统候选人是国家行动党的卡尔德龙和民主革命党的奥夫拉多尔。最后是卡尔德龙以0.58%的微弱优势胜出,当选总统。

真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似燕归来”。落去的是革命制度党,归来的是国家行动党。墨西哥的宪政制度,连同它的选举制度、政党制度的成熟程度,都更上一层楼了。

险胜的卡尔德龙后来表现如何呢?

卡尔德龙一上任,就宣布采纳竞争对手奥夫拉多尔的提议,将自己和其他内阁成员的工资减少10%。这项减薪计划为政府节约大量资金,省下来的钱足够在墨西哥建2500所学校。同时,卡尔德龙还承诺削减包括政府官员手机话费和出国访问的费用等其他政府开支。“向纳税人说明每个比索的用途,透明和负责是每个民选政府的责任。”

这一宣言也为他赢得了廉洁的美誉。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卡尔德龙推行了墨西哥薄饼限价、提高联邦军警薪金等政策。为应对通胀压力,2008年5月又取消了对大米、小麦和玉米的进口限制。作为对竞选承诺的实现,卡尔德龙还推行对雇用没有工作经验者的公司予以奖励的政策,以增加就业机会。

与限价政策同时宣布的,还有墨西哥政府向2600万低收入者每人每月发放120比索(约合11.6美元)补助, 1/4的墨西哥人从中受益……

卡尔德龙总统为何这样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有人说,这就是宪政条件下竞选上台的总统的本色。如果能够靠枪杆子终生稳坐铁打江山,他用得着讨好普通群众吗?

如此为民谋利的总统应该是誉满全国、无人敢“恶毒攻击”吧?不,两大反对党民主革命党和革命制度党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容不得半点沾沾自喜、文过饰非;如果胆敢对批评者进行打击报复,那就等于在政治竞争中自挖墙脚。这也许是宪政民主的威力。

进入 曹思源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墨西哥   宪政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2116.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