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可金:全球思想交锋下的模式之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271 次 更新时间:2010-01-13 01:45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学习时报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化改变了世界,全球思想文化的版图发生了复杂的变化。近年来,与经济全球化伴随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元思想文化和发展模式的交流碰撞,擦出了文化争鸣和思想交锋的诸多火花。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全球“数字鸿沟”导致的文化信息不公平流动日益突出,西方国家凭借信息优势和文化交流中的主动地位,向其他国家出口文化商品及其意识形态,推动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社会转型和价值改造,各种“颜色革命”和“推特革命”层出不穷,全球思潮的交融和交汇趋势十分明显。另一方面,在全球信息同步化和世俗化压力下,各种宗教原教旨主义、政治极端主义和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在世界各地泛滥,形成了抵制西方文明主导的现代社会思潮的众多文化思潮,尤其是基于发展模式多样化形成的众多社会发展模式,以其呈现出的强劲生命力和勃勃生机日益展示出极强的竞争力,全球思潮的交锋也呈现加剧的态势。如何在复杂的全球思想文化碰撞中寻找中国发展的时代机遇,日益成为攸关中国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课题。

当今世界进入发展模式多样化时代

当今世界,在同质性飞速发展的同时,异质性和多样性也在快速发展,当今世界进入了发展模式多样化的时代。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模式都是多样的,在当今世界已经找不出完全相同的发展模式。

发达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是多样化的。按照经济学家普遍的分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有三类发展模式:一是美国模式。特征是大公司领导庞大、多变的证券市场,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原则,坚持较少的宏观调控,主要是股东对公司管理层施压,要求利润最大化,亦称“股东资本主义”。二是德国模式。特征是银行和公司间关系密切,银行以股东和放款人的双重身份对公司实行监督,追求创造高利润、利益分配平衡和较高的收入水平等三个目标,强调国家宏观调控。西欧多数国家的经济模式与德国相近。三是日本模式。与德国模式类似,都是公司和银行集团关系紧密,只不过它侧重企业的利益,通过复杂的互相持股网联系在一起,主要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尽量多的利润。相比之下,欧洲模式比美国模式更具凝聚力和包容精神,在经济和政治上日益融合的欧盟的存在是这种凝聚力的直观反映,而注重民生福利,对贫富差距的竭力避免则是欧洲包容性的反映,日本模式则更加体现了集体价值观的特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近年来,在第三世界现代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崛起了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等若干发展模式,尽管这些模式同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外源型现代化模式,但它们却各有其内容和特点。“东亚模式”是指战后亚洲“四小龙”(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以及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所经历的经济持续增长及其运作模式,其基本要素包括实行市场经济、推行进口替代——出口导向型贸易战略、鼓励自由贸易、实行政府主导下的管制等,创造了所谓的“东亚奇迹”。尽管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东亚模式遭受了金融危机的重创,但东亚模式的基本要素仍然存在,发展潜力依然不小。拉美模式是指阿根廷、墨西哥、巴西、智利等拉美新兴市场国家的发展模式,拉美模式的特点是经济依附发展,全面融入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坚持进口替代的贸易发展战略,军人干政导致政局不稳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拉美模式在新自由主义的指导下推行了所谓“后进口替代工业化战略”,全面推行以美国模式为范本、强调私营经济和自由市场体制的《华盛顿共识》,导致经济动荡,发生了墨西哥的所谓“龙舌兰效应”、巴西的“桑巴舞效应”以及阿根廷的国家破产危机,拉美模式陷入困境。“印度模式”是近年来逐渐成长的一种发展模式,就是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塑造企业家精神的同时,加快其优势领域——信息技术产业的前进步伐,跨越发展阶段,进而回头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此外,新兴大国所谓的“金砖四国”模式、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景象五国”(VISTA)等不胫而走,发展模式的多样化日益突出。

如果把视野放大聚焦定位,可以发现几乎每一个国家的发展都呈现特定的模式,都具有独特的发展活力。不管属于何种模式,凡是从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出发、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方向、立足本国发展优势所创造的发展模式,实践证明都是正确的发展模式,都带来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升。因此,发展模式并无好坏之分,亦无优劣差别,只要立足本国国情特点,并广泛学习一切文明发展过程中被实践证明了的优点和长处,并与本国优势和实际相结合,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在全球化时代,西方国家垄断发展话语和独占发展模式霸权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了。

当今时代是两种体系并存和多元模式竞争的时代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西方模式特别是美国模式受到金融危机的有力冲击,发展中国家对西方模式弊端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加关注中国模式,不同发展模式和社会理念的竞争较量日益激烈。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角度来看,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两种体系长期并存、多元模式激烈竞争的时代。

所谓两种体系长期并存,主要是指资本主义体系与社会主义体系的长期并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的两大基本社会制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两者将长期处于相互竞争之中,竞争共存是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双方在斗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关系,往往只看到两种制度的本质差别和相互对立,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和相互影响,这是认识上的一种片面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制度的,是资本主义高度发展自身制度不能容纳此种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都没有建立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水平,而是相对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模式中还有很多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乃至其他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值得社会主义模式学习、吸收、消化和借鉴。社会主义只有创造出高于资本主义生产力,在科技和经济上赶上和超过资本主义国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越性,才谈得上取代资本主义,而这需要很长时间。

所谓多元模式激烈竞争是指:西方文明模式与非西方文明模式以及总体模式内部的各种亚模式长期竞争。近代以来,现代化运动在西方的发展融合了西方的历史、社会、文化等特殊条件,形成了独特的西方文明模式。尽管如此,现代化作为一种普遍的人类社会运动,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任何国家都不能脱离或者回避这场波及所有社会领域的人类文明的运动。非西方文明国家也必须积极参与并推动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非西方文明国家也必须从本地实际和具体国情出发,积极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社会模式。近年来,亚洲价值观和亚洲区域主义驱动下的区域合作和东亚模式、非洲一体化及非洲模式、拉美国家探索的拉美模式,都是非西方模式的重要发展,也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的产物。同时,在每一种总体模式之下,还存在着众多亚模式的争论。比如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模式中有美国模式与欧洲模式、北欧模式之间的争论,在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内部有苏联模式、朝鲜模式、中国模式、古巴模式、越南模式等的争论,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有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非洲模式等模式的争论。几乎可以这样说,存在多少个国家,可能就存在多少种模式,全球化时代就是一个多种模式竞争的时代,任何国家无论主观上是否愿意承认,都无法摆脱发展模式上的竞争,都应该重视并积极寻找符合自己国情和发展要求的独特模式,多元模式竞争的格局在可见的未来将越来越激烈。

由此观之,在全球化时代,所谓“普世模式”的西化战略是注定无法实现的,当今世界的竞争不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问题,世界的未来既不可能是“全盘西化”,也不可能是“全盘东化”,而是“西化”与“东化”相互交流、平等竞争和实现共赢,这是全球化时代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

    进入专题: 中国模式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132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