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刚:县级财政收入建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447 次 更新时间:2009-09-17 01:16

进入专题: 县政改革  

赵永刚  

充足的财政收入是支持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更是各级政府进行宏观调控最有力、最直接的工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进步。当前,我们已进入重大发展机遇期,但经济发展对财力的需求与可支配财力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财政是解决这些诸多不利因素的基础和保障。因此,调整经济发展方式,夯实经济发展基础,培植稳固的财政来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继续大力招商引资,培育新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财源后劲;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税费征管,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各地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夯实发展基础,培植稳固财源

财源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虽然短期内难以见效,但它是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经济,通过财税政策和资金方面有所侧重的扶持,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带动相关产业,把优势转化为强势,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是加快财源建设,做强财政实力的首要任务。

(一)坚持既抓大又促小,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经济,壮大主体骨干财源。工业企业是财政收入的主体骨干财源和重要支撑,因此,必须强化工业主导财源的观念,把主攻工业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的重要工作来抓。要以资源为依托,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调整优化工业结构为重点,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打好壮大工业主体财源的总体战。要鼓励企业加强整合,增强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鼓励开发上下游产品,发展产业配套项目,拉长变粗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积极培育产业市场容量大、成长快、能耗低、污染少的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利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嫁接改造,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管理水平,努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要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在技改贴息、项目申报、融资服务等方面向大企业倾斜, 大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旗舰型地方骨干企业。支持大企业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合资合作,推动骨干企业进入跨国公司产业链和全球营销网络。依托骨干企业,培育一批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信誉度高的优势产品,争创国家和市名牌。坚持不懈地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促其快速成长,努力培植一批重点纳税企业和纳税大户,优化财源结构。要抓好一批新批建设项目企业的开工建设,抓好在建企业和开业项目的投产进度,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放宽市场准入,积极支持引导,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新兴财源。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丰富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有利于促进市场发育、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水平,方便和丰富人民生活,也为增加财政收入开辟了新的领域。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加大投入,推动第三产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要在改造提升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交通物流业、金融保险业和休闲娱乐业,尽快造成第三产业的龙头,使之逐步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要制定优惠的财税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第三产业创业,并为创业者创造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财税环境,尽快使第三产业的税收成为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

(三)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和特色经济,巩固农业基础财源。内陆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较大,但其缴纳的税收却非常有限,没能形成规模的经济效益和财政收入,但内陆地区具有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能成为税收的重要来源。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把农业培育成特色创税产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养殖基地和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和农家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通过多种促进方式把农业经济潜能充分挖掘和释放出来, 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大力发展特色创税农业,提高农产品的多重增值创税能力,培育新的农业税收财源增长点。

二、利用现有资源,大力招商引资

(一)加大招商力度。壮大经济实力,单靠自身发展,“闭关锁国”,难度非常大,必须以超常规的发展思路,通过上大项目、引进大企业,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发展,才能实现经济腾飞的目标。尤其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源成本较低,要抓住这个有利因素,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矿产、农业、旅游、社会事业等领域,开发资源,创业兴业。要制定出台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发挥各地在资源储备、交通建设、自然条件、区位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引进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大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强力牵引作用和推动效益。

(二)大力向上争资融资。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除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外,还必须求得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加大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当前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机遇,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无偿资金投入和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支持。要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做大做强融资平台,发挥融资功能,推动城市道路、农村公路、农村卫生、园区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要用资本运作的方法经营政府资产,盘活政府所拥有的资源,包括国有资产以及专营权、广告权和冠名权等各类特许经营权等资源,增强经济持续发展能力。

(三)继续加大争取转移支付力度。专项转移支付,其数额大、增长快、具有可塑性和机动性,是我们争取的重点。要超前谋划,认真研究争资方案,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抓早动快,狠下功夫,千方百计争取转移支付资金。要积极主动配合主管部门和项目单位争取项目资金,及时互通信息,加快项目上报,确定专人跟进,抓紧对口衔接,形成完善的争资工作网络和强大合力。要围绕专项转移支付,认真研究政策,达到透彻了解“中央的特定政策目标”,透彻了解每一个具体项目实施的基本条件。要努力创造条件,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积极申报,更重要的是,要努力使条件还不成熟的项目尽快符合条件,积极包装项目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要把好统计关口,尽力确保统计数据符合国家政策走向、符合产业扶植方向、符合项目特定条件,掌握主动权。要选准“攻关”重点,项目有大有小,资金有多有少,产业有强有弱,要根据可能性大小及创造可能性的难易程度,以可能性相对较大的优势产业、优质项目为着力点进行“攻关”。

(四)实行政府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土地储备制度不仅能解决筹资问题,也能增加财政收入,筹集政府偿债资金。各地投融资平台要发挥投资的作用,通过收回、收购、置换和征收等方式取得土地,直接储备或进行前期开发后储备,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并以公开招标、拍卖等方式,按市场需求和城市发展需要供应土地,调控城市房地产市场,提高城市建设品位,拉动城市经济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政府要统筹安排用地,引进房地产开发项目。

三、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征管措施

支出对收入具有替代作用,减少了财政支出,就等于相应增加了财政收入。要牢记减支就等于增收的观念,坚持两条腿走路,增收与管理并重。光增收不节支“漏斗”大了不行,光节支不增收“卡死”了也不行,必须既开源又节流,妥善处理好理财与生财、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杠杆的作用,真正达到调控合理、管理科学、服务有效。

(一)健全公共支出制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取得最佳效益。要进一步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和统筹发展的内在要求,清理和逐步剔除不属于公共财政范畴和不符合统筹发展方向的支出,盘活资金存量,用好资金增量,坚决砍掉那些无明确用途和明显效果或作用不大的项目,有效归并整合财政性资金。要进一步规范支出管理,加快支出制度创新,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社会保障资金、政府采购等改革。积极开展资金使用绩效评价,加强对财政支出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纳税人每一分钱都能有效地转换成公共服务、公共产品和现实的生产力。要综合运用财税手段,以整合资金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重点工程项目建设需要,使党委、政府为人民办实事的意图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

(二)严格控制财政供养人员过快增长,压缩不合理的财政支出。鼓励部门控制和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压缩行政成本,通过财政经费“倒逼”机制,逐步解决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增长过快的问题。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严格事业单位分类管理,属于公益性的,财政保障其资金供给;属于准公益性的,财政可采取补助形式;属于经营性的,应当与财政供给脱钩,尽快推向市场。对于属于市场化经营性而又享受公益性减免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没有承担社会公益性责任的单位,必须坚决清理,履行依法纳税义务。要研究制定鼓励事业单位走向市场的政策,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要逐步减少公用经费比重,变养人为养事,提高直接用于事业发展的经费比重,从体制上保证把财政的钱,实实在在地用于促进统筹发展和为老百姓办实事上。

(三)建立健全有效的财政收入运行机制。加强财税联席会议制度,逐阶段分析收入形势,通报收入情况,全面、及时摸清税源变化,分析税收政策对收入的影响,合理测算政策与税源变化对收入增减变化情况,做好税收政策宣传,加强信息沟通,研究应对措施,及时解决征收中的问题。加强对税源的调查分析,完善纳税评估工作,将纳税评估、日常管理、税收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领导包抓收入责任制,分片、分企业包抓收入,一级一级落实责任。对收入情况一月一通报,一月一分析,逐月考核,作为年度考核的依据。适时跟踪反馈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强化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纳税监管。认真清理到期减免税优惠政策,加大对零星税种的征管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收入督察和检查,核查纳税情况,防止税收流失,确保颗粒归仓。进一步摸清各执收单位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等情况,对应纳入预算管理和应缴财政专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及政府性基金等项目内容及收费标准,进行再次明确和界定,进一步规范非税收入征管。抓好国有资产收益的清缴工作,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地产租赁、土地转让、拆迁赔偿、对外投资等收益全部统一收缴入库。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借鉴了部分文章的观点,在此笔者深表谢意)

    进入专题: 县政改革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与治理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38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