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中原:中国经济发展的八大信心来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727 次 更新时间:2009-09-15 20:31

进入专题: 经济发展  

卢中原  

2009年的经济增长可以保持在9%,消费价格涨幅可以控制在2%-3%,这是模型预测结果。资源价格改革要留出空间,要预留2%的空间。我们还要考虑后续改革,为继续改革留出空间。经济下滑要防通缩,价格要进行大的调整。上升期通常是3-4年就该回调了,这轮上升期已经6年了,比过去延续了两年,经济回调正是推进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时候。

经济回调的类型取决于内需的潜力和外部环境变化。假如没有内需潜力,外部环境又不变,可能就是L型,大幅度下滑,然后低迷。V型时间可能比较短,W型也需要一个时间段看出它如何波动,我个人比较倾向于U型。我强调人民币汇率在当前形势下要稳定,不轻易贬值,更不能升值。

现在的情况与1998年完全不同,当年我们跟东南亚商品出口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贬值是要吃大亏的。现在贬值没有用,所以不能靠贬值来刺激出口,反而有可能造成国际上的竞争性贬值,把我们的贬值抵消了。我们现在反周期政策要和增长方式转变密切结合起来,防范出现反周期背景下的复萌。我们一定要有内部经济体制改革,来保证反周期政策和发展方式转变。

坚定信心促发展。目前我们经济发展的信心在哪里?

第一,中国国民需求会持续增长。这种持续增长的内需潜力到底有多大?按照国际发展规划,这一潜力至少会持续10年多。首先是“两化”加速,再加上消费拉动。中国正处于资本替代劳动的时期,它意味着大规模的投资。另外,城市化也意味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大量的农民进城,又拉动投资和消费,不仅拉动城市也拉动农村。我们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我们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这个时间至少要十几年。温饱型就是吃穿用改善,小康型就是买房买车改善,为什么买房买车带来巨大的需求?因为住房、汽车是关联程度最高的。我们以往的消费结构升级都没有这么高的产业程度,所以这轮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结构性的变动。

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动力一是技术进步优化结构,二是体制创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像中国一样,把这么大的内需投资消费结构叠加在一起。我们要从生活中去找经济规律,将宏观、微观、国际、国内结合起来,才有信心。这一轮信心来源不仅是“两化”,更重要的是终端市场的需求,是老百姓掏钱买出来的。我们这轮工业化的加速是老百姓消费升级推动的。这些年来,在中国经济结构发展变化矛盾的突出的背后,都有经济和市场规律在起作用,因此,我们要研究战略、政策和指导方针要具有预见性。

第二是资本问题。中国同期社会总储蓄率高达40%以上,其中一半以上是居民储蓄,这就极大地拉动了中国投资,高储蓄等于高投资。现在国内储蓄关键在于什么?关键也不在于中央银行放宽货币政策,而在于我们有金融改革的规划,把金融资源调动出来,来支持经济增长,支持需求潜力。

第三是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带来新的人口红利。低成本低素质的人口红利正在消失,但是高素质、收入水平又偏低的这种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是存在的,它是新的人口红利来源。

第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业应用技术是根本不缺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技术供给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商业化和产业化。

第五,我们的基础设施体系是比较完善的,和产业配套条件综合在一起,是一个优势不是劣势。

第六,市场经济体制在不断完善。

第七,中西部发展加快,区域经济增长点增多。现在我们的经济增长是往中西部转移。中西部补上了,高端补上了。这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绝好时机,这是我们增长的千里来源。各地都在加快发展,就会比较协调。

最后一点就是区域差距缩小,要是公共服务能力均等化,而不是攀比GDP。不要争GDP,一定要争公共服务能力。在转移支付之前,中西部差异很大,之后,要适当改革财税体制。

    进入专题: 经济发展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30339.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