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855 次 更新时间:2009-08-02 18:38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张传开  

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套植根于该民族社会成员意识深处、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调节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观念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它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管子》就非常重视礼义伦理在治国安民中的作用,在其开篇《牧民》中提出了著名的“四维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那么,什么是四维呢?“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在这里,所谓的礼义廉耻实际就是古代中国的纲常。从《管子》提出的“四维”,到后来形成的“三纲五常”,逐渐构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虽然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但对于维护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不可否认的历史性作用。特别是《管子》把一定社会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到国之安危的高度来认识,就是现在来看也有一定的道理。

纵观历史、放眼世界,任何国家在任何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只不过内涵有所不同。比如,英国以“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团结”的核心价值观统领其经济社会发展,使其在多元文化共存的基础上得以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二战后的德国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德意志民族具有一种崇尚理性、勇于反思、尊重知识、严谨认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韩国在20世纪下半叶打造了一个“汉江神话”,支撑这样一个神话诞生的正是以儒家文化为底蕴并吸收现代西方优秀文化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灾难之后,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可能经受得住灾难和风险的考验,就不可能有长期稳定的发展,更不可能在世界舞台上有所作为。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软实力中的理论指导力、理想凝聚力、道德教化力、舆论导向力、艺术熏陶力等,构成了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主导方面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生活中,核心价值体系以其价值的整合、导向和认同功能对全体社会成员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和凝聚作用,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因此,那种单纯以政治制度、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为考量标准的理念已经过时,文化特别是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民族国家的软实力已经成为各国博弈的重要领域。

我们党历来重视精神力量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江泽民同志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在我们党80多年的历程中,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始终激励着我们顽强进取、百折不挠,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敢于胜利。我们党也历来重视精神的培育:革命时期,我们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我们形成了雷锋精神、大庆精神、大寨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时期,我们形成了改革创新精神、抗洪抢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功,就在于我们有这些伟大精神的支撑,就是因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都把精神文明建设、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价值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同一客体对于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价值。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价值体系都与一定的社会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都是特定阶级利益的反映。“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反映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这种鲜明倾向性,渗透于整个体系的各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不仅要失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想武器,而且会改变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进而使国家和民族丧失光明的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目标,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表现形态。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就是高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旗帜。离开了这种理想和这面旗帜,一方面会使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成为一纸空文,从而犯超越阶段的空想主义的错误;另一方面也会使我们失去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从而陷入新自由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设置的陷阱。无论是以上哪一种结果,对于中华民族都意味着不幸甚至是灾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在当代的基本表现形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中华民族又形成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相互补充、相得益彰。离开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就失去了根基;离开了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就脱离了沸腾的现实实践。只有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才能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产生排山倒海的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有机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其主体提出的行为规范,是维护社会稳定、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的基本精神保证。只有将社会主义荣辱观转化为全国人民的自觉行动,才能保证各项事业有序推进,才能实现社会和谐,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民族在国际大家庭中的良好形象。

作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价值体系对经济基础发挥着巨大的反作用。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适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认同,在实践中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当然,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并非一帆风顺,遇到过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不论是在顺境还是在逆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都能够为我们党指引方向、凝聚力量、鼓舞斗志,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破浪前进。

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所以才成为西方敌对势力消解的对象。其重要手法之一,就是用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和多党制等所谓的“普世价值”来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任何特定民族和社会的价值观,都是本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和确立的。脱离阶级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所谓“普世价值”只是一种思维中的虚构,现实世界中难觅其踪。我们不能无视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现实条件,生搬硬套地把西方理论、观念、模式和思想话语作为标准,来规制中国实际。这是事关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绝不能掉以轻心。3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告诉世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能够引领我们发展壮大,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在实践中彰显出鲜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必须毫不动摇地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旗帜,而不必理会别人怎么说。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又指导社会实践的发展。在推动观念体系与社会实践的双向运动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多样化的社会意识共处于一个社会有机体中。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产生强烈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出现“海纳百川”的景象。但必须明确的是,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绝不意味着对错误思潮放任自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精神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它的主导地位绝不能动摇。一方面,对于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错误思潮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批判;另一方面,必须坚持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社会效果。总之,要在多元中立主导、在交流交融中谋共识,不断巩固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变成亿万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马克思曾经说过:“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第9页)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主动采取的精神形式。

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一经形成便永恒不变的封闭体系,而是一个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开放体系。实践无止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我们要根据实践的发展,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牢固的精神支撑和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政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490.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