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兴祖:中国政治现代化

——面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12 次 更新时间:2009-07-22 20:14

进入专题: 中国政治现代化  

浦兴祖  

回顾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时,首先应该明确,“现代化”是一个广涵的概念,它包含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 领域的全面变革与全面发展,还包含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观念、行为的革新与完善。国内外研究现代化的学者大多认同“全面现代化”的观点。难怪有些国家经济发 展飞快、政治革新平平,便只能得到“工业化国家”的誉称,而不能荣获“现代化国家”的桂冠.从理论上分析,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由多因素有机结合的整体,仅有 某一领域的“单兵独进”,可能见效于一时,而及至久远,要末造成社会畸形发育,要末因其他领域的阻滞,致使一度冒进的领域也难以继续举步。

事实上,中国自甲午战败后,国人中一些先进者已经开始突破“坚船利炮”的局限,将“自强图存”的视野从军事、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以今天 的眼光看,他们至少已初具“全面现代化”的理念。这是国人认识上的一次飞跃—顺便说一句,若以对全面现代化的追求为界标,那中国现代化的起点真该定在甲午海战后,至今恰好100年。此后,发起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改革家、革命家,虽然鉴于当时之历史条件将政治变革置于首位,然而他们所设定的总目标却都是贯穿“全面现代化”取向的。时至当代,邓小平顺乎时代之需,突出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的中心地位,但与此同时也一再强调要以全面改革促全面发展,最终达到全面现代化。

全面现代化自然不可排斥或忽视政治现代化。换言之,政治现代化当是全面现代化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政治现代化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政治民主化。

言及政治民主化,无须回避的一个事实是,作为政治取向与政治制度的民主,首先是在西方出现的。古有雅典民主,近有风靡于世的欧美民主学说与民主制度。而在中国历史上—严格而论—压根儿没有自己的民主传统。这就决定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现代化)必然是在外来因素的影响下起步,而且,在其向前迈进的整整一个世纪中时时面临和经受着西方民主的影响。甚至可以预言,在今后的一个长时期中这种状况还会继续存在。

关于西方民主对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影响,本人有两点思考。其一,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历史作用的问题.唯物史观要求我们,“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中 国现代化的100年,历史条件先后有过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是,西方民主的影响在不同历史阶段上也呈现出不同的历史作用。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在中国尚无民主传统的条件下,西方民主的影响使一批爱国志士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束缚,接受和具备了民主意识,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或资产阶级革命派。而正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的民主革命之浪涛一举埋葬了中国末代封建专制王朝。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的这一步与西方民主的影 响存在着不可否认的联系,此为众人所知。还应看到的是,后来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他们的早期(即本世纪初),大多接受过西方民主的影响而成为急进民主主义者,然后以此为起点,才逐步转变成为共产主义者的.可见,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西方民主的影响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由于辛亥革命终告破产,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之爆发,一部分急进民主主义者逐步认清了西方民主的本质,决意寻找西方民主。十月革命的成功使他们最终认定要以无产阶级民主取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与此同时,仍有一部分民主主义者在西方民主的影响下坚持要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即建立英美 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于两种民主模式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因此,这时西方民主的影响对于无产阶级民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自然起着一定的阻碍与诵毁作用。然而,问题的另一面是,两种民主模式之间毕竟也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因此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不同民主力量联合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专制独 裁的统一战线,且取得了最终胜利。可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西方民主的影响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前者是主要的.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移植西方民主的主张在中国行不通,也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基本确立。然而,西方民主的影响并非随之而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有增无减。这种“影响”使一些人盲目迷恋于西方民主,认不清不同民主模式之间的本质区别;少数人则主张照搬西方民主,以取代已 经确立但不尽完善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显然不利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换个角度看问题,窃以为,即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已基本确立的条件下, 西方民主的影响也不能说毫无积极作用。因为这种“影响”所造成的压力,也可以促使我们更加增强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紧迫感.是谓化“压力”为“推 力”。再则,这种“影响”还便于我们进一步了解西方民主。除了更清楚地认识其本质外,也能更具体地了解其运转方式、运作机制与运行程序。应该说,这些方 式、机制、程序作为民主的表现形式在西方是较为完备的,其中一部分也完全可以作为我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是谓化“压力”为u助力”.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是否可以说现阶段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中,西方民主的影响对于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仍有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中消极作用是主要的,但,积极作用似也不必否认。

其二,在西方民主面前,我们应取何种态度的问题。纵观百年中国政治现代化之进程,不难发现,在西方民主的影响面前,国人常常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态度。主张 “全盘照搬”者有之,主张“全面抵制”者有之,主张“有选择的吸取”者亦有之。进而细察,又发觉,对待西方民主的不同态度往往与国情问题连在一起。一般来说,“全盘照搬”论者总是否认国情的特殊性,而强调西方民主的普遍适用性;“全面抵制”论者总是只强调国情的特殊性.不过,这里还需分两种情况一是如封建保皇派,一听到“民主”二字,便本能地摇头长叹“国情不宜矣”。对于他们,所谓“国情”只是一个幌子,其实质是维护封建专制传统,抵制西方民主—准确地 说,是抵制“民主”而不在乎“西方”与否。二是如某些可爱的先生们,总是将西方民主与无产阶级民主视为水火二物,绝然否认它们之间的某些相通之处。先生们 一旦确认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只可搞社会主义民主(这是对的),于是便“合乎逻辑”地存“水”弃“火”,一味排斥西方民主,连同其一切方式、机制与程序。看来,他们是抵制“西方”而不是痛恨“民主”。“有选择地吸取”论者,一般既注意到国情的特殊性,因而不赞成照搬西方民主,又注意到西方民主也有某些 可资借鉴之点,因而主张有选择地“拿来”,结合国情为我所用.应当指出,这里也可分为两种情况。由于各自立足点及审视力之差异,在对西方民主的估量和对本国国情的判断方面会有不同结论,从而导致有的主张选取西方民主的基本框架,而反对照搬其全部形式;有的则主张在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前提下,选取西方民主的某些合理形式,而反对植移其基本框架。

由上可见,国人在西方民主面前至少出现过五种态度。它们之间的相似、相异,导致不同政治力量之间或靠近、或摩擦、或碰撞。这便构成了百年来中国政治舞台上极为错综复杂的局面。诚然,具体的政治力量、碰撞程度、靠近方式时有变化,这些姑且不去细谈了。重要的是,以史为鉴,当前与今后的一个阶段中,我们当准确 把握国情,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时大胆地、有选择地借鉴西方民主中那些可为我所用的形式。至于不顾国情全盘照搬或以“国情”为由全面排斥等态度, 均应归入我们反对之列。唯有如此,才有利于中国政治现代化的推进,从而也有利于中国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实现。

    进入专题: 中国政治现代化  

本文责编:zhangch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政治学 > 中国政治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926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