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力:悦读“大明宫”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57 次 更新时间:2009-07-07 10:42

进入专题: 大明宫  

江力 (进入专栏)  

从历史上的周秦汉唐说起,西安作为中原之土、首善之区,其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说到西安,在古代就不能绕过中国历史和文化,而在当代,就不能不说文学评论界就陕西作家群崛起的所谓“陕军东征”,以及生活在西部的了不起的很为国人争面子的几个大作家。

早先,小范围听到一个段子,说外人到了西京必然要“听秦腔,吃泡馍,见平凹”,与文学青年到了北京,要“爬长城,吃烤鸭,见 敬泽 ”一个意思,转个段子给各位看官一笑,文化圈的茶余饭后的话题我们姑且不论,说起生活在西部的中国作家,陕西还真些说头。老前辈里是写《创业史》的柳青,写《平凡的世界》而英年早逝的路遥,一鼓作气拿出一部《白鹿原》的陈忠实,写《秦腔》而新获“茅盾文学奖”的贾平凹,都成了中国文坛的魄丽而壮阔的风景。

近年来,有一个名字风头渐起,似有盖过几位的意思,是《美文》的穆涛先生放出来的话,仔细打听他的小字叫“大明宫”,大名叫做“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

这位老兄,1961年就上了国家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红名单”,是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确定的“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遗址保护工程”,也是铺满真金白银因而又美丽的“丝绸之路”,作为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领头雁”,仅保护文化遗址就近二十万平方,将要建成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也有三、四平方公里之大呢,所以顺理成章就有了这次“2009海内外作家学者大明宫笔会”的西安之行。

看到西安,历史的天空依旧,汉唐人民依然还是当年“瘦死骆驼比马大”那个故都长安皇家大内的架子,一出手就是干了一个国内第一的活。都说北京是“皇城根”,其实人家古代长安才是真正的皇城根呢。从秦朝的咸阳,到西汉、隋朝、大唐的长安,从“根”上就是皇宗国戚的样子,干起事来,自然大度、大气、大手笔。

对于长安的历史,我没有研究,有限的常识也仅限于中国历史,唐诗与“隋唐”、“说唐”那个水平(读《史记》、《汉书》、《旧唐书》、《新唐书》这四部惶惶正史自然是正业)。但几年前,我阅读了考古学界前辈齐东方先生的研究文章,算是正正经经补了一课,齐先生的路数我也打油一句,算是概括:人说长安好,有诗来证之。他引证了唐代诗人沈亚之《春色满皇州》,诗云:“何处春辉好,偏宜在雍州。花明夹城道,柳暗曲江头。风软游丝重,光融瑞气浮。斗鸡怜短草,乳燕傍高楼。绣毂盈香陌,新泉溢御沟。回看日欲暮,还骑似川流。”诗中所述“雍州”即是当时的长安,今日的西安,长安“曲江”自然就是千古流传至今没变的西安曲江了罢。

唐代长安宫城气势恢宏,水系四通八达,齐先生还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唐代宫中的寂寞宫女,以红叶书写诗赋,顺宫水飘流,诗云:“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巧逢一位读书人拣到,“同情”而“相思”,也在红叶上题写了一句“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问谁?”,然后放红叶流入宫中水道,竟然感动了当权者,被释出宫,两人缘结秦晋之好。不仅爱情浪漫动人,传奇巧绝,也有长安宫城的城市设施完备,水道通达之意。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据说当年词学大家俞平伯给学生讲诗词,等先生抑扬顿挫念完词句后沉湎于词意之中,半天不发一言,大家都安静地听讲,这位清貌古心的老先生,沉默半晌,自言自语地说:“好,好,就是好”,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长安城怕也是如此吧!

说到今日的西安,不能不说大唐的长安,在当年的长安城,自然不可不说大明宫。据史料记载,大明宫为唐高祖李渊二子世民唐太宗公元634年为其父所建,66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子高宗李治正式进驻大明宫,使大明宫成为长安城内三大皇宫之首,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唐政治中心。大明宫内正殿含元殿,是国家举行大典、朝会、即位、朝贺、大赫、阅兵,以及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是历史上的“天安门”和“中南海”,一年建成,二百年不败,后来,经历地震、大风、大雨等自然灾害,最终毁之于长安城内的饱经战火之中。

1959年和199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对唐代大明宫含元殿遗址进行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考古发掘调查,“并复原了两座重要的宫殿”。据齐东方先生《隋唐长安城》文载,一座唐王朝“举行国家大典的含元殿,殿基高出地面13余米,东西长75.9米,南北宽42.3米。宫殿面阔11间,进深四间。宫殿向南为三条斜坡台阶道,长约70米,叫做龙尾道。主殿还有向南的廊道,分别与斜前方的‘翔孪’、‘栖凤’二阁衔接。宫殿建造面积约为4平方米,内部跨度达十米,木构建筑的工程技术惊人”。

“另一座是开设宴会,接见外国使节和举行祭的麟德殿,殿基四周以青砖镶砌,上面建南北相连的三大殿。前殿东西度58米,面阔9间,进深4间。中殿面阔同前殿,进深5间,左右各有一亭。前、中殿的地面大部分原铺有表面磨光的矩形石块。后殿紧接中殿,二殿有东西山墙相连。后殿面阔同中殿,进深3间,左右有郁仪楼和结邻楼。麟德殿经常举行各种大小宴会,最曾容纳3500人。”当年盛况引唐代诗人张籍《寒食内宴》可以见证,诗云:“城阙沈沈向晓寒,恩当令节赐余欢,瑞烟入处开三殿,春雨微时引百官,宝树楼前分绣幕,彩花廊下映华栏。 宫筵戏乐年年别,已得三回对御看。”这大概能说明唐代大明宫举办国宴的盛况吧。

这不由让我想起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先生的权威考证研究文章《隋唐长安城和洛阳城》,老先生文笔如橼,引经据典,验证了千百年来我们的文学想像。

进入 江力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明宫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吾乡吾土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8749.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