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文军:试论发展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470 次 更新时间:2009-05-13 17:05

进入专题: 农产品物流  

龙文军  

现代物流作为现代服务业向生产、建设、商贸等领域渗透和延伸,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现代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绿色物流、逆向物流、应急物流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鉴于此,本文将阐述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分析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的必要性

(一)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是解决农产品配送成本高的重要途径

农产品是有生命的动物性与植物性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存在包装难、装卸难、运输难、仓储难等问题。农产品物流技术要求较高,比如水产品的冷冻运输,分割肉的冷藏运输,牛奶等制品的恒温运输等等。“新鲜”是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大大限制了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我国农产品物流业由于起步较晚,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重生产、轻流通,在我国建立生鲜农产品供应链非常困难,环节过多、成本高、损耗大,找不到大的供应商,致使一些农产品的进出口物流还必须达到国际标准,影响了农民出口贸易。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广东省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达25%~35%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二)现代农产品物流是开拓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重要手段

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因此,发展现代物流对于开拓农村市场意义重大,不仅能为经营主体提供真实、准确的有效信息,减少市场运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并能有效地提高农产品流通速度,还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的成本,使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增值,有利于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并推动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2]。

(三)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迫切需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市场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第一,企业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将会把主要资金和精力集中在核心业务上,而把物流剥离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完成,这迫切需要大量的物流企业为生产性企业服务。第二,按WTO承诺,我国道路货运、仓储行业、货运代理及其辅助服务等将会对外开放,国外大型物流公司已开始大举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我国物流企业发展面临巨大压力。第三,国外物流企业进入,势必带入大量的相关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和标准规范等进入,这需要物流发展相对较成熟企业来承载。

(四)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农业产业升级换代的新趋势

物流业的发展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推动作用。第一,发达的物流业能更好地推动物资合理流动,从而加速资金的周转,有利于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第二,发达的物流业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产品的流通,从而将农民的更多精力和资金集中在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第三,发达的物流能够促进新型商业企业和业态形式发展,加速传统运输、仓储和零售等行业向现代物流服务领域延伸。

(五)发展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是改善投资大环境的现实要求

物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的物流服务是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优势企业在选择新的区域市场和生产基地时,都非常注重当地物流设施和物流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物流业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是强化物流领域的竞争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为生产和流通企业创造一个高效的物流环境,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从整体上加强企业竞争能力。

(六)现代农产品物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

物流条件和运作模式落后是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重要因素,改善农村物流条件,采用新的物流理念和技术,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措施。要改善基础条件,加强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建设,建立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节点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物流网络体系。要加快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整合农产品物流分散运作资源,推广网上订单、拍卖、配送等物流方式。加快城市郊区农产品加工配送基地建设,加强产后的包装、加工和配送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打破地区封锁,建立农产品物流的“绿色通道”。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落后不适应物流需求

1.交通设施在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

尽管近年来交通设施建设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边远地区、山区及村道路建设滞后,影响农产品的收购与调运。我国农产品运输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现况,已经使得农产品物流的效率大打折扣。许多进行农产品运输的企业拥有的运输手段单一,运输网络也不完善,重复、对流运输比率较高,货运汽车空驶率高,返空现象严重;再加上有些地区交通阻塞频繁发生,也造成相当大损耗[1]。

2.农贸市场的脏乱差现象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农产品靠贩销户自发组织,分散经营,盲目性大。各类农贸市场虽然有一定的数量和规模,但主要为经营户提供了一个经营场地,大多数设施简陋,脏乱现象普遍存在,经营档次较低,商品质量欠佳,交易方式传统。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程度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3.农产品的仓储设施严重不足

农产品专用仓库、冷藏库、保鲜库严重不足。技术含量高、上规模的农产品仓储设施基本没有。据调查,当前在我国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中,建有冷库的仅占38.56%。由于缺乏规范保温式的保鲜冷藏运输车厢,中国的铁路冷藏食品运量仅仅占总货物运量的1%。在公路运输中,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也只占运输总量的20%。另外,与市场相关的污水处理设施等也不够健全。

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农产品物流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级政府十分重视。但是,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的现象。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短缺经济年代中形成了抓农业就是抓粮食、抓粮食就是抓产量的封闭观念和做法,生产与流通严重脱节,对农业市场化、国际化趋势了解不多。现有农产品流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及市场体系、质量标准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不健全,没有为农产品流通创造一个良好的经营环境。因而造成了基础设施比较落后,而影响物流的进一步发展。

(二)技术投入不足不适应消费需求

1.保鲜技术水平不高

现在中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食品安全问题非常突出。“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整个物流链条上,由于农产品未经加工的鲜销产品占了绝大部分,而这样多环节的流通链条,无论是时间和流通效率,还是现有的保鲜手段都无法适应农产品的鲜销形式,因此相当一部分新鲜产品由于品保鲜技术原因而损失巨大。当农产品集中上市时,物流不畅,损耗情况更为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

2.农产品加工包装技术较低

农产品加工包装能力比较低下,品牌数量少、覆盖率低。品牌及包装产品一般是粮油等大宗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品,进入市场的鲜活农产品基本上仍以散装原产品为主。近几年来,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流通环节的初加工、简单包装的品牌产品数量虽有增长,但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很小,这导致了流通环节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市场间的差价而不是加工增值。比如目前我国粮食由运输到流通的过程,平均散露率在5%左右;再如我国果蔬流通量较大的海南省,2003年水果瓜菜产销260多万吨,产值60亿元,包装消费总额约2.9亿元,包装成本4.8% 。而有关数字表明,比较发达的农业国农产品包装成本达产值的15%,但可多得到32%的利润。

造成农副产品流通环节浪费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从事商品流通环节的企业及人员对冷冻保鲜物流理论认识不足,技术和设备落后;另一方面是政府在相关技术研究的投入上显得不足。

(三)物流信息不畅影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1.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下

我国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下,体现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上。首先,从生产过程开始,由于我国农户分散经营的特点,使得对于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获得主要还是依靠传统的方式,特别是那些落后的地区。其次,在农产品价格信息的获得方面,一项对全国十几个省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对于市场信息获得的渠道,自己的信息渠道所占的比例最高,依靠同行的传播占第二位,第三位是依靠对方上门供货,其他渠道如当地市场发布、政府部门发布、传播媒体及网络所占的比例都很少。另外,对批发市场供给信息的调查结果表明,不提供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的发布占58.6%。再次,批发市场本身小差散乱,没有专门的信息发布平台,只有个别做得较好的摊位业主拥有如库存管理、财务管理等的软件,整体信息化程度还是很低。另外,农产品流通中各方信息阻塞,环节脱钩,造成农产品在运输途中发生无谓耽搁等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进一步导致风险增多,损耗加大。

2.电子商务在农产品物流中发展缓慢

现今企业十分流行的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中基本上没有体现出它的价值。国家缺乏相应法律法规制环境和诚信体制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人才资源缺乏制约农产品物流发展

现代农产品物流业需要高素质的物流从业人员,但是对农产品流通人才的培养没有摆上议事日程,农产品流通经营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素质普遍不高,难以适应流通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五)相关组织发育落后于农产品物流发展

1.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尚不能在农产品物流中发挥很好的作用

从物流网络的节点讲,自从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每户的经营规模一般都很小,分散经营,再加上农村分布面积广,致使物流过程的各个节点之间分布面广,形不成规模效益和网络化运作。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但是,这些组织尚不能在农产品物流中发展很好的作用。

2.各种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发育落后于农产品物流

各地有不少农贸市场销售规模很大,但基本上是由各自独立的经营户组成,没有形成合力,市场辐射功能有限。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农产品产销脱节,农、工、贸企业间缺乏有效的分工合作。现有农产品流通产业协会组织、流通组织化程度低,企业规模小、经济力量弱,没有规模优势。

(六)规范性制度制订落后于农产品物流发展

1.政府缺乏对农产品物流长远的、整体的规划

政府在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上,并未制订长远整体规划,涉及农产品物流的相关部门和企业各有山头,各自为战,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农户之间都自成系统,相互割裂,沟通困难,重复设置市场、无序竞争、重复建设的现象严重,因而形成不太完整、不太健全的物流体系,难以形成物流系统的一体化和供应链之间的有效衔接。

2.对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规范化程度低

对农产品流通企业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够,市场规范化程度低。农产品多渠道流通格局形成后,如何加强价格调控、风险规避、质量保证体系和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等缺少行之有效的政策与措施。

三、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适合中国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

合理制定物流产业发展规划,提高物流产业的决策支持水平,为农产品物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给予农产品物流产业较其他第三产业更为优惠的土地、贷款、税收及相关扶持政策。完善相应的市场准入法律法规体系,建立以农业行政部门为主,各有关职能部门协同参与的一站式管理体制和服务机构,消除多头管理,简化物流企业立项审批程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政管理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二)采取积极的财政、税收和其他扶持政策

尽快建立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的社会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既应给予第三方物流企业必要的扶持和政策优惠,又要积极引导农业企业在强化自身物流管理的基础上,重新确立物流职能,剥离低效的物流部门及设施,逐步实现企业物流活动的社会化,为现代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培育广泛而又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

(三)积极培育市场主体发展多元化流通渠道

一是要研究、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必须研究开发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建立农产品冷藏链,发展冷链物流,只有这样才能以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保证食品的质量,减少食品的损耗。二是改造和提升农产品市场。在粮食、蔬菜、水果、禽蛋、水产品、花卉、土特产品等农产品集中产销区,改、扩建一批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促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从初级形态向中级、高级形态发展。三是要积极培育发展物流中介组织。以市场为依托组织农产品运销协会,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代表农民利益的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形式,改变目前单个农户抵抗风险能力差、生产规模小、封闭运行的现状。

(四)抓好现代农产品物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通过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形式,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基地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既要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上和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的操作上以及产后的加工、包装、产品质量的检验和农药残留的监测上,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又要在包装、运输和装卸等环节,适应国内、国际贸易的要求,采用国际标准或通用的国家标准,推行和国际接轨的关于物流设施、物流工具的标准,如托盘、货架、装卸机具、条形码、车辆、包装、集装箱等,不断改进物流技术,以实现物流活动的合理化。

(五)用现代农产品物流理念推进农业现代化

一是成立由气象、内贸外贸、供销、统计等部门参与的农产品市场预测预报体系,对有关情况及时分析预测和发布,为市场提供服务。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制度。应用计算机网络将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实现市场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包括交易结算、物业管理、客户管理、财务管理、人才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切实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三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经营方式,利用现代信息网和网上交易,实现农产品“双向直达式平衡物流配送”,适应信息化、网络化的要求,提高物流速度,拓展农产品流通和市场空间。四是在第三方物流服务或有更多层次的外包服务需求时,探索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

参考文献:

[1]王新利,张襄英.构建我国农村物流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23 (4):P263-266.

[2]谢培秀:《试论发展中国的农业物流业》,《中国流通经济》2003.11。

    进入专题: 农产品物流  

本文责编:jiangxl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学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7181.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