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学良:大学生就业,要分开急性病和慢性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775 次 更新时间:2009-03-04 14:18

进入专题: 大学生就业  

丁学良 (进入专栏)  

提要: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要把哪些是慢性病,哪些是急性病分清楚。对于急性病,只要能解决大学生的肚子问题,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都行,但救急的措施不能长期实施。不解决中国高校专业配置、中国经济发展和职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浪费资源浪费人生的问题就将始终存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慢性病而不是急性病。

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难,既有长期的问题,也有金融海啸导致的紧急问题,既有慢性病也有急性病。解决就业难,我们可以借鉴美国和韩国的经验教训。

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因素很多,其中最大的要素是美国经济。美国高教能根据就业市场的信息做出迅速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和实习项目等资源配置。反观中国,高等院校和就业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不匹配的,高校的很多专业是根据教育系统的自我考虑设置的,受着经济政治等专业之外要素的制约。很多专业和中国经济发展曲线之间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导致很多经过专业培养的人无法被职业市场接受。数据显示,2009年以前积累下的大学生失业人数已超过700万。这就是中国大学生就业慢性病的部分。这个问题不解决,无论有无金融危机,中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都始终是个大问题。

韩国在工业化起步以后,因为生活水平提高,高等教育获得蓬勃发展,新的高等院校不断涌现,原有高等院校也扩大招生,造成了高等院校在量上的超前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半期培养出的大学生数量就已经超出了当时他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需求,但韩国却始终没遇到中国大陆这样的就业难题,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韩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非常注重以研发为导向的高附加值产业的发展,消化了大量大学生。反观中国,经济虽然有了长远发展,但研发这一部分在经济中占的比重很小。有资料显示,平均起来中国企业只是把资金中的0.7%拿出来做研发,显然这对受过专业训练的大学生的需求不会太大。

过去二十几年,中国在投资生产方面花的钱太多了,金融危机之前,中国的产能至少超过中国国内各种消费能力总和的10%,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一旦订单不足,对大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因为出口公司的雇佣人群中,大学生占较大比重。台湾也是以出口为导向,在台湾57万的失业人口中,21万-22万是大学毕业生。中国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向哪个方面投资需要非常小心谨慎。如果继续投到基础建设的硬件方面,那就必须很小心,因为中国有很多硬件已经过剩了。

中国全国范围内的失业率(包括农民工和城市人口),有好几个版本,官方的统计是4%,外国投资银行给出的数字是8%,世界银行预计中国09年的GDP能达到7.5%的增长,即使能达到这个标准,到今年年底明年年初,中国的失业率也很有可能再翻一番。据预计,到今年9月,中国大陆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将在1200万到1500万之间。

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和农民找不到工作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农民找不到工作也是很大的悲剧,但农民找不到工作,回到农村后,虽然生活标准大大降低,但多多少少还能找一碗饭吃。大学生若找不到工作,只能有极少数能回去种田。很多大学生是全家的唯一希望,越是在贫困地区,这个问题越是严重。家里把一切能拿出的储蓄,甚至还借了债让孩子上大学。他们只有毕业后找到一个收入较好的工作,家里才能够翻身。如果这个梦想破灭,那就不仅是个人的悲剧,还将是家庭和社会的悲剧。

在中国,很多高校是通过改名字来提升形象的,从专科学校改到学院再改叫大学,但是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都没提高。我们不能再容忍这种靠改名字为生的学校了,它们对提高中国人力资源的素质毫无作用。要通过竞争,淘汰这些学校。那些没有就业前景的专业,要么取消,要么削减,要么改变训练内容和方式。世界大部分经济体都难以承受这种浪费资源浪费人生的配置。这是一个慢性病,不是当前的金融危机造成的。

各级政府要从经济刺激计划的资金中拿出一部分,提升人力资源。大学生卖猪肉、养猪养羊都是可以的,如果大学生能用科技手段养猪解决猪肉问题,养牛解决牛奶问题,这对食品安全都是有贡献的。政府的4万亿资金也应该鼓励这些人。

很多大学生毕业后技能不足,什么都不会做,政府也应该拿出一部分钱给现有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进行培训。美国英国等发达的经济体在遇到这次金融危机之后,就把刺激计划的相当一部分,拿来做人力资本的提升。这不仅能使大学生在经济走出谷底之后具备再就业的新技能,也能给那些因金融危机被迫升级的产业提供人力资源。

所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一定要把哪些是慢性病,哪些是急性病分清楚。把由不同原因造成的就业困难混在一起就不可能把改革的方案提出来。对于急性病,只要能解决大学生的肚子问题,只要不违法,什么方法都行,但救急的措施不能长期实施,这些措施只是救急不是治病的。千万不要以为等中国经济好了之后,慢性病也会自然好。不解决中国高校专业配置、中国经济发展和职业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浪费资源浪费人生的问题就将始终存在。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慢性病而不是急性病。(根据口述整理,未经丁教授审阅)

来源:网易评论

进入 丁学良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大学生就业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5190.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