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俄日大三角关系的框架下进行东北亚大国博弈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296 次 更新时间:2008-07-22 16:53

李寒秋  

综合今年一月份以来的各类媒体的报道,由于日本从中作梗,提议以更为优惠的条件建设一条通过俄国太平洋出海口向日本输送石油的“安纳线”,原本一帆风顺的俄国向中国输送石油的安大线工程有可能废除或者延期。日本的建议满足了俄国极度缺乏资金的需要,也暗合一部分俄国民族主义者以及俄国决策层中对中国日益强大的防范心理,因此俄国有可能废除“安大线”,至少是通向日本的“安纳线”优先施工。这个消息在中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甚至有人提出了中俄战略协作关系是否值得存在的问题。俄方是否履约,“安大线”是否继续开工,这个问题在九月份俄国总理访华后也没有得到最后的保证。而且在十月底,俄国警方又逮捕了在“安大线”中起关键作用的俄国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使得“安大线”的前景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在十一月中旬,俄方出于的保护环境生态的考虑,由俄国政府自然资源部而不是外交部出面否决了“安大线”,这个问题总算是告一段落。

这样的结局在意料之外,却完全在情理之中。在国际关系和外交斗争的场合中,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都必须经过精确的利害关系算计和讨价还价才能得到。根据人性与利害关系,建立在交易基础上的友谊比建立在友谊基础上的交易更为可靠。那么,中国与俄国的石油交易就不应该建立在中俄之间的友谊而应该建立在两国的战略利益契合的基础上。俄国希望在石油输出的问题上获得战略利益的最大化以及左右逢源的自由行动空间,这完全是一个“正常国家”的合理举动。中国必须也站在同样的立场上来看待这一切,而不是以“非正常”的盟友、兄弟或者同志的眼光以及厚往薄来与施恩图报的作风来分析本国和他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海路要经过印度洋与马六甲海峡,陆路要经过中亚国家,这两个地区中国的军力都鞭长莫及。中国从俄国进口石油对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来说是一个极大的保障,中国必须为这种战略能源输入格局的调整付出相当的代价,而不应该把这一切看成仅仅是一种纯商业的活动。中国必须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给予俄国相应的战略补偿和保证,以使得两国之间的战略收益大致相等而不是仅仅有利于中国的战略利益和国家行动自由的最大化。

俄方关于废除安大线决定并不是不可推翻或者进行再调整的,俄国决策层也还是保持了战略决策的模糊性和可变性。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比较雄厚,人力成本相对充足便宜,可以与俄方重新谈判,考虑在“安大线”项目中追加资金或者全部由中国承包,或者干脆另起线路。只要中国不把垄断俄国的远东石油出口份额作为最终的外交目标,那么,不管今后中俄石油输出线路如何安排,综合权衡利益,中国还是得大于失。由于俄国在这个交易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掌握着中国急需的战略能源,中国在这个讨价还价过程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不可能谋求绝对平等的条约。

总而言之,在中俄战略协作关系的框架下,中国不能把俄国仅仅当作一个临时性的军用技术与能源输出国,随时准备弃之若敝履,甚至打算趁着俄国战略地位虚弱的时候打算收复失地。俄国是中国地缘政治环境中最重要的国家,在单极世界下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尤其是经过数百年来的较量尤其是上个世纪下半叶的中苏关系演变。中国必须认识到,中俄两国目前的边境划分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对比还是现实、合理与均衡的。这种划分和对比对中国的好处是:其一是保持了东北亚地区的中俄日三足鼎立战略格局的稳定,其二是存在着中俄两国互相合作的空间。由于两国互为邻国,因此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是建立在长期甚至是永久相互利用和相互提防的基础上的。

由于近年来中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迅速发展,有打破中俄战略力量平衡和威胁日本的世界第二位置的势头,这必然会引起中国的邻国俄国和日本的疑虑,因此日俄接近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这一点中国不应大惊小怪,这是大国政治家促进力量均衡的考虑在起作用。没有一个国家的领导人愿意把本国的生死存亡和长远发展空间的战略问题统统交由另外一个大国处理,即便这个国家有着无比良好的历史记录和无比善良的动机也是如此。在外交斗争的场合中,人性恶的观点比人性善的观点更为高明适用,虽然未必更为真实正确。国家就是魔鬼,忘恩负义就是国家的特权,因此国家与国家之间只有也只应该有赤裸裸的利害关系,其他的一切都应该看作虚妄。这样看来,中俄之间的斤斤计较,日俄之间的勾勾搭搭,都是合理的。

中国不能在东北亚地区忽视日本的存在,尤其是日本在中俄之间所起的微妙作用。在推行中俄关系时,必须考虑到日本的存在和作用;在推行中日关系时,也必须考虑到俄国的存在和作用。中国不可能在东北亚地区分别推行彼此独立和互不联系的中俄关系与中日关系。中国必须有一个全面的视野,把中俄关系与中日关系统一起来,并且随时关注到日俄关系的动向,这样才能够对东北亚地区战略全局有一个框架性的了解和把握。

目前东北亚地区的外来国家美国在东北亚地区占有优势甚至是主导性的地位,但这个现状并不是不可推翻的。上帝把中国、俄国和日本三个大国安排在东北亚地区,就是要促成中俄日三足鼎立格局的天定命运。中国的战略任务就是把握好本国的战略边疆朝鲜,利用韩国的虚弱地位与之开展经济合作,同时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把韩国这个包袱丢给美国与日本去争夺,集中力量解决台湾问题。促成中日俄三国的谅解与合作,把美国势力赶出东北亚地区,使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恢复到自然状态。

中俄接近和缔结战略合作关系是中俄两国在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和外交行动的自由空间,同理,日俄接近也是俄国和日本在如法炮制。对这一切充分理解后,中日接近也就是顺理成章了。中国对日外交需要的不是新思维,而是旧均势。所谓的旧均势,就是建立在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势力均衡基础上的均势外交政策。那么这就意味着,日本的独立与中国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否则两国之间的战略接近将被外来因素主要是美国所破坏。

中日接近是有益无害的,那些历史恩怨、人情往来与意气之争在外交斗争中根本不值一提,但是中日接近的战略目的到底是什么则大可商榷。中国的外交斗争的最高战略就是要为推倒美国的霸权服务,保持国家的统一、独立与强盛。因此中日接近的战略目的就是要使日本最终脱离美国的战略控制,获得完全独立自主的正常国家地位。如果日本能够获得跟法国即便是德国类似的国家地位,对于中国的全球外交格局来说就是一个极好的结果。

在目前的全球外交格局和东北亚地缘政治处境中,日本走向正常国家的借口有四个,其一是朝鲜威胁论、其二是中国威胁论、其三是针对俄国的收复失地论。其四是针对美国的恢复主权论。这四个借口,按照可能性来说,依次降低,但按照战略意义来说是依次升高。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必须以各种巧妙的手段促使最后一个借口成为日本的战略决策,而要竭力避免中国成为日本民族主义以及朝鲜民族主义攻击的对象。

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后是否会染指台湾,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在美国的占领和控制下,美国有办法把日本推到台湾海峡与中国对抗的第一线上。因此中日接近也是为了有效地制止美国这一战略计划以及降低收复台湾的阻力。在中日两国已经极为密切的经济交往和中日力量对比趋于均衡的前提下,日本不会盲目扩张,引发一连串无法预料的事变。日本只有完全恢复当年的大日本帝国,才能够在东北亚地区地缘政治格局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前景在中俄美三个大国的制约下,很少有希望变成现实。

中国要推动日本走向正常国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做超出了中国自身的能力。中国应该站在一个相对超脱的位置,乐于见到日本与俄国的相互接近与利用,在适当的时机参与进去,以便使得日本成为正常化国家的进程不可逆转。伴随着日本走向正常化国家的进程,中国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和有利的力量对比的情况下解决台湾问题,以降低自身外交决策的难度,消除日本的觊觎,为中日接近与中美谅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地缘政治、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历史文化路径的差异,现在日本首先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地区性的大国,日本外交丧失世界性就是日本在东北亚地区丧失影响力的开始。同时,如果中日双边关系过分紧密,将影响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更有可能造成中美之间的过分对立,使得中国外交丧失回旋余地。在这些限制条件下,中日之间不可能也没必要建立一种全面合作的具有排他性质的关系。法德模式不适用于中日关系,只适用于日本与韩国或者未来统一的朝鲜。因此,促成中俄日三国间的谅解、合作与力量均衡是东北亚大国博弈唯一明智的目标与唯一合理的结局。

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的东北地区面临着再次复兴的历史任务。中国政府可以考虑借鉴历史经验,同时引进俄国与日本的资金、技术与能源在东北地区进行合作开发,造成中俄日三国事实上的经济合作以及日俄之间的竞争关系。这将为中日俄大三角关系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及必将带来政治上和军事上合作的扩展。由于目前中国的战略地位还不够优越,面临的外交关系复杂多变,因此中国必须将十九世纪杰出的均势外交大师梅特涅的观点牢记不忘,严格遵循——只要中国与日本和俄国分别保持比它们两国之间更为密切的关系,那么日俄之间无论是竞争还是合作,它们两国间的矛盾都能够更好地为中国所利用。

本文责编:linguanbao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97.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主题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