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中华武德压倒“军队国家化”思潮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970 次 更新时间:2009-02-16 14:24

进入专题: 军队国家化  

解放军报  

党的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认识其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坚持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对于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从一个独特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现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历史和今天都证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建设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

所谓武德,就是从武、用武、尚武之德性,包含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品质等。最早提出“武德”概念的是楚庄王。他说:“武有七德”,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武”与“德”二字联用,始见于《国语·晋语九》:“有孝德以出在公族,有恭德以升在位,有武德以羞为正卿……”。《尉缭子·兵教》中说:“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此处“武德”指的是军人的历史使命,即责任、义务和军人的价值。司马迁在《史记》中赞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是“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义诛信行,威燀旁达,莫不宾服。”至汉代,曾置有“武德舞”,舞人悉执兵器和乐而起,以颂扬除乱而安天下的功德。梁启超认为武德传统起于炎黄时代,他高度赞扬黄帝“以武德贻我子孙”。为提升中华精神品格,复兴中华民族,梁启超大声疾呼要以“我先民之武德”作为子孙后代的模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当高度重视中华武德文化的价值。

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根基和最广泛的社会性、民本性特征。首先,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是以“仁”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在武德文化之“仁”的思想体系中,爱民、爱国是武德的最核心价值,是军人的最高价值追求。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就是“精忠报国”与捍族保民相统一的文化体系。从楚庄王的“保大”“安民”、孔子的“执干戈以卫社稷”到《国语》中的“为国者利国之谓仁”等,无不揭示出武德文化核心价值的真谛。一部中国古代史揭示,那些被历史讴歌、被人民敬仰的民族英雄,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郑成功等,大多是“精忠报国”“扶众安民”的典范。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又是职业性与广泛的民众性、社会性相统一的文化体系。尤其是以捍族保民为特征的这面爱国主义旗帜,不仅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而且能产生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特别是在反对外敌入侵、军队一时成为民族生存寄托的战争时期,军人的“精忠报国”精神对全民族、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孙中山对于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规范体系,在继承的基础上作了创新性发展。孙中山为“智、仁、勇”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明确提出军人价值、军人使命等概念,强调指出:军人最重要的是真正懂得“捍族卫民者,军人之天职”的道理,发挥其“忠爱民国”的优良品质,尽其“兴武止战”之使命;只有努力恪尽“天职”,永葆“良质”,才能“以保军人之价值”。“捍族卫民,矢忠必勇”,是孙中山的军人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武德文化“精忠报国、和军制胜”价值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武德文化的继承者、创新者和发扬者,对中华民族的尊严和性格的影响具有革命性意义。人民军队的武德文化,是有史以来对中华文明影响最深刻、最广泛、最受世界人民敬仰的先进武德文化形态。多次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历史学家何炳棣,访问大陆后在美国以《民族“武德”的重视》为题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正值民族面临旷古未有的生死斗争期间,久已沦丧的‘武德’开始复兴了——孕育于江西的红军和陕北的八路军,成熟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他断言:“‘武德’不仅是新中国受世界尊敬的主因之一,而且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已经起了革命性的涤清作用。”这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我人民军队武德文化的先进性、民族性和伟大价值的深刻揭示和高度礼赞。

在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的创新发展中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武德文化是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发展的。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承载着中国历代军人不懈追求崇高价值的人生理想,清晰地展现了军人所奋斗的价值目标、价值实现途径和价值评价标准等完整的军人价值观体系。其发展的规律性与价值特性,对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军人政治导向的时代内涵,坚贞不移地忠诚于党。任何军队都是执行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所以任何军队的军人价值观,都是为了军队有效执行历史赋予它的政治任务而确立的。因此,从古至今各个民族、各个阶级的军队,无论是否明确规定军人价值观及其政治内涵,其军人价值观的政治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从先秦时期的“尊主安国”、“保人利主”,至封建社会的“忠君报国”,再到孙中山的“捍族卫民”、“忠爱民国”等,其政治内涵无不是随着历史发展的变迁而改变。与中国传统武德文化不同的是,当代西方军人核心价值观在话语表述上往往竭力回避和模糊它的政治内涵,这种表面上所谓的“远离政治”、“非党化”,实际上本身就是政治,是作为整个阶级的资产阶级政党“党化”的使然。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鲜明地把忠诚于党放在首位,赋予了中华传统武德新的时代内涵,这就是要自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指挥;尤其在西方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进行价值观渗透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努力锤炼坚定不移忠诚于党的品格,这是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第一要义。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时代内涵,真心实意地热爱人民。以人为本是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核心内涵,是历代兵家所崇尚的最高价值理想。《孙子兵法·地形篇》中说,“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于主,国之宝也”;《孙膑兵法·月战》开篇即说“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武德文化的以人为本有其丰富的内涵,既包含对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也包含对军人“励气”、“贵德”、“尚和”、“精武”等军人素质方面的要求。爱民是以人为本的精髓。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不仅重视“民”的价值,而且更重视将爱民的价值追求付诸于军人价值实现的武德实践之中。但是,古代武德文化更多的是把爱民作为一种价值实现的手段,其目的在于满足治军安民、攻取战胜的需要,因而还不能把“爱民”彻底灌注于武德行为之中。我军是人民的军队,在继承中华传统武德文化的基础上,赋予了以人为本新的时代内涵,确立了以热爱人民为核心的军人价值观,开辟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以“服务人民”为优良传统的先进武德文化的新境界。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矢志不渝地报效国家。“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忠于自己的国家、民族,是任何阶级的军队都共同信守的最基本的价值准则。虽然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同朝代、不同性质的国家形态,但是就普遍意义而言,为捍卫祖国、民族利益而捐躯献身的军人,总是被历史所讴歌,为人民所怀念,为后人所垂范。我军是在“救中国”的民族呐喊中诞生和发展的。无数革命军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拯救中华民族的人生征程,前赴后继,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鲜血和生命,谱写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的壮丽诗篇。把报效国家规定为革命军人的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和我军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对于当代革命军人来说,就是要在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的基点上,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坚决维护不断拓展的国家利益,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军人价值实现的途径,义无反顾地献身使命。价值目标和价值实现的途径,是价值观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坚持价值目标和实现途径的有机统一,才能有效地实现军人的价值。中华传统武德文化揭示,“精忠报国”、“捍族卫民”主要解决的是为谁当兵、为谁打仗的问题,是价值目标;“和军制胜”、“矢忠必勇”等,主要解决的是怎样当兵、当什么样的兵,怎样打仗、打什么样的仗的问题,是价值实现的途径。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仅要牢牢把握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的价值目标,而且要明确价值实现的有效途径,并努力付诸实践。献身使命就是当代革命军人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军人使命是厚重的历史责任,是一定历史时期、历史阶段军人价值目标的具体化和集中体现,是军人伟大而神圣的价值担当。从一定意义上说,中华传统武德文化就是一部传承使命文化、激发强烈使命感的教科书。“马革裹尸还”的献身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烈气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价值担当,“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的忧患意识,以及无数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中国军魂,无不是一部部献身使命的武德篇章。

——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要牢牢把握军人价值评价的标准,科学自觉地崇尚荣誉。荣誉是道德的最高奖赏,也是价值的最好证书。对于荣誉的追求是社会文明进步、个体人格完善的重要动力。高尚的人们往往视荣誉为生命。在我们这个有着悠久武德文化传统的国度里,荣誉在军旅人生中有其特殊的价值魅力。“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等,都告诉世人,军人的荣誉重于生命。荣誉对军人有强烈的召唤力和吸引力。中国古代武德教育之所以十分重视“明耻教战”,就在于激发军人崇尚荣誉,扬荣抑耻,奋发进取,创建功勋,已成军旅人生之不朽,价值之升华。武德荣辱千古事,军中将士应先知。我们是新时代的革命军人,既要牢牢地把握好军人价值评价的标准,更要自觉地传承和发扬中国历代军人珍视荣誉的优秀传统,树立科学的荣辱观,崇尚荣誉、珍惜荣誉、创造荣誉,争创一流、建功立业。

    进入专题: 军队国家化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87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