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泉:信仰及其他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596 次 更新时间:2009-01-07 17:37

进入专题: 信仰  

史海泉  

信仰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珍贵的,它可以激励和督促一个人为了心中的目标而努力;信仰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珍贵的,它可以凝结人心,鼓舞士气,加快社会的进步。这些积极的作用只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信仰是值得信仰的,也就是它具有合理和正当价值取向,能够为个人带来身心的愉悦,从而带动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假如信仰本身不具有价值上的可供公共选择性的话,这样的价值一般也是名存实亡,无论它是依靠什么力量来推动,也无论它推行了多久,终究要灰飞烟灭。广大民众是不会长期甘愿被少数既得利益人所坚信的信仰所捆绑,抗争和解放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在信仰的选择问题上,则是个人的私事,谁也无法也无权干涉。多数人的选择也未必能代表智慧和真理,少数人的选择也同样未必就是该废弃。这是社会正常的视角分析,但有一点则是需要判明的是,无论是多数人的选择还是少数人的选择,有没有不可告人的私性目的,如果选择的结果不会造成对多数人或少数人的恶意非法剥夺,则是没有问题的,反之,则是加以反对的。由于人的恶性天然,在权力的后盾下,故意剥夺他人的信仰就会被粉饰,借助于强力覆盖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种靠暴力推行的信仰有着它的推行者的险恶动机。如专制制度下的独夫民贼、军国主义下的法西斯等等。

由于人类是一个类群体,所以在这个大家共同生存的社会里,一个人信仰或一群人信仰的问题其实不完全是他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直接或间接地总要牵涉到他人。所以确立一个具有公共选择的信仰就显得十分必要。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无论是什么制度,什么形态,有一点是几千年几乎盛行的,那就是社会的自由与正义从来就是人们奋斗的号角和追求的归宿,自从它们被先知们提出就一直鼓舞着后人不懈奋斗。现在的世界也还是走在这条奋斗的路上。

一个社会是不是自由的社会,是不是正义的社会并不取决于这个社会的政府所宣扬的意识也不取决于这个政府所确定的制度和路线、方针,也就是并不取决于形式上的条条框框,而是取决于这种社会有没有真正确立体现自由和正义的规则同时将规则真正贯彻到底。不制定正义和自由规则的社会大家都了解过;制定过这样的规则但没有真正实行的社会大家也了解过。这样的两种社会里民众是不可能树立起什么普遍信仰的,因为在一个社会里生存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所以当一个社会不能提供和保障自由和正义,而是时常侵犯人们的自由和正义的时候,要大家从心底里萌生自由和正义的火花是一种牵强,也是一种奢望。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了,从表面上看似乎大家都可以起来庆贺一番,因为我们的什么实力、财力和国力等等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很多的旧时代的屈辱烙印已经被抹平,心理的自我慰藉也多少提供了些满足感。但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真的有自由感觉和正义感觉了吗?如果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测试的话,答案我是不敢太乐观的。如果社会不能给我们提供有效保障自由和正义的图景,则如何让人们树立起对自由和正义的信仰,相反人们更多的是怀疑和责难与不满,心中的自由和正义也因之悄悄地逃逸,徒留疑问和郁闷,积累久了也许会形成一种爆发的行动,这已经离开自由和正义的口号已经很远了,如果这种行动真的到来也就是寻找新的自由和正义的时刻到来,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自由和正义相对与民主来说更多的体现为目标层次,对发展到今天的人类而言,我们知道是必须要借助于民主的,贤人明君是不靠谱的。但民主只是达到自由和正义的条件,作为信仰是高级层面的追求,是归宿。政府如果不能为自由与正义开出一条明路,则自由和正义的信仰对于一个传统依靠和相信政府的国家里的国民来说,信仰的危机形成也就没有必要太多的大惊小怪了。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今天信仰上的危机?是改革开放吗?还是人更现实化世俗化了,不再对信仰的问题感兴趣了?也许答案会有很多种,但有一疑点我相信是很多人都会认同的,就是在这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人们的信仰感觉是增强了还是削弱了?应该说结束文革开始搞经济建设早期给民众一个很好的期盼,对未来还是充满着期待的,但改革发展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共和国的财富在改革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对公平的分配,普通民众的被剥夺感越来越强烈,制度建设在防止民众被剥夺方面的努力与成效难以满足急切的心理等待。体制内的倒腾也好努力也好并没有使人产生一种保障性的安全感。相反给予直面的消极社会影响反而刻骨铭心。由于权力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权力向资本转化的进程在加速,权力行使的非法化造成的意识与信仰的退却是所有促退力量中的主要力量。结果就有了两个基本的信仰转变,一是,本来有一点信仰的,就是对社会和政府的未来有一些正义期待的结果被打消得一干二净;二是,压根就形成不了信仰,剩余下来的只有对金钱和权力的迷恋与向往,甚至为之不懈苦斗。信仰真空的形成导致了社会的各种庸俗意识的泛滥,群体素养的整体下滑,社会风气的日趋恶劣。这种迹象表明了一种糟糕的未来景象,也就是不少学者担心的衰败气象。

信仰的空白对于个人而言影响是有限的,但对于社会的发展影响是长远和深刻的。因为没有了正义和自由的支撑,诚信严重缺失,社会的交往成本成倍扩大,政府的权威下降,合法性遭遇危机。更为严重的还是尽管政府尽量在采取措施但得到的正面的反映和支持的却并不让人乐观,近期出台的很多政策为什么遭到普遍的质疑就是在表明,政府承当社会正义的使命让人不能放心,甚至被一些人误认为又是在为少数即得利益集团谋利益。这样的例子中比如推迟退休年龄、工资提升、房改政策等等。

信仰的丧失可怕的后果很多,现在就基本的三点作以说明,一是与信仰直接相关的事业难以有效地开展和维护,如思想、意识、文化领域的工作以及动员工作等。二是间接的正义事业遇到了极大的阻力,政府的各项工作得到的思想认可遭遇到考验。三是社会群众心理的冷漠化,从不再相信什么或什么也不相信的变化正是表明了信仰真空的可悲结局。再造信仰、价值体系的使命任重道远,个人、社会、政府只有形成合力,才能为国家的未来精神线路寻找到一个方向,因为任何自由和正义毕竟是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立足点与归宿。

    进入专题: 信仰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心灵小语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4038.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