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杰:“扩内需”不能瞄准单一增长目标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810 次 更新时间:2008-12-26 21:41

进入专题: 扩大内需  

赵杰 (进入专栏)  

这次扩大内需只能看作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保增长的核心考验和长久考验,仍在调结构、深改革、保民生。

今年7月份以来,当国际经济环境急转直下,直接危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时,社会上又蔓延着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前途的悲观情绪,用粗放增长来拉动中国经济的老路子又开始回头。一时间,如何认识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三过”、“两防”,到年中的“一保一控”,再到年底的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的变动中,来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统领,如何将宏观政策的“变”与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认识的“不变”统一起来认识,科学发展观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外部影响,究竟“灵不灵”,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文件正是针对影响科学发展的理念、体制、问题,结合外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系统全面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在宏观经济走势判断、宏观经济政策运用、经济社会协调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基本观点和政策取向。主要包括:

1.中央认为当前的经济困局是“国际金融危机快速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我国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共同作用形成的。这就是说,当前的经济困境,原因不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碰到国际经济形势不利影响,而在于中国传统的发展模式越来越依赖于外部经济;当前的经济困境,原因不在于科学发展观贯彻的力度和节奏出了偏差,而在于科学发展观贯彻还不及时,针对外部形势变化的政策措施不够系统。

2.“善于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通过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来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践科学发展。增加了对科学发展观的国际背景的认识和估计,经历了这种国际经济危机加深与国内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的双重挤压,我们才会有立足内需、调整结构、发展民生的长期打算,我们才会在保增长的当前任务与调结构的长期任务的协调权衡方面,更加自觉和坚定。

3.当前,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扩大内需的工作,不能瞄准单一的增长目标,而是在扩大内需进程中,更加注重发展方式转变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与提高开放水平、改善民生和社会建设。这是不同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外需萎缩条件下扩大内需的一个根本区别。1997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为36.1%,2007年的外贸依存度为60%以上。我们由于外需萎缩导致的经济增长缺口更大,一方面说明扩大内需的紧迫性,另一方面也昭示在扩大内需过程中,根本性地转变发展方式,才是走出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治本之策。可以说,这次扩大内需只能看作是保增长的根本途径,保增长的核心考验和长久考验,仍在调结构、深改革、保民生。当前,4万亿元扩大内需的投资计划只有运用完整的“保增长”政策组合,才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保证投资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带动效应,从而使本轮扩大内需的过程,为未来根本地改善投资和消费环境,长远地优化经济结构。

4.抵御外部经济风险能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经济竞争优势和吸纳就业能力、发挥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增强经济发展内在活力,这五大问题,直接缘起于这次国际经济新考验。但解决和处理好扩大内需与稳定外需、保持增长速度和提高质量效益、推进结构升级和扶持就业创业、推进金融创新和提高金融监管能力、加强政府调控和发挥市场机制等关系,无不涉及国内改革的深化,无不依赖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持续探索。

5.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入手,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扩大最终消费需求,加强社会保障网络建设,深化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相当于一个物理“连通器”,收入水平与保障水平呈同向变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最终转化为扩大最终消费需求的政策实效,离不开民生保障网络的改革。

总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理论阐发和政策主张,可以看作是一个在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的背景下,贯彻科学发展观并在这个实践中丰富和完善它的最新成果。在危机条件下,针对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和具有惯性的传统模式,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机遇。

(作者是中央党校研究室博士,广州日报)

进入 赵杰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扩大内需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684.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