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儒敏简介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921 次 更新时间:2002-07-11 11:02

进入专题: 温儒敏  

籍贯广东紫金。1969年北京中国人民大学语文系毕业,在基层工作多年后,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师从王瑶先生攻读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生,1981年获北大硕士学位,留在中文系任教,1984年至1987年读博士生,1987年获北大文学博士学位。1987年任北大中文系副教授,1992年聘为教授,1996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现代文学教研室主任, 中文系学术委员会主席,北大出版社总编辑。现任中文系主任,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评审委员。

著作与论文

(一)专著:

1.《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ISBN7-301-00255-6/I.018,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本书是第一本系统评析现代文学中现实主义思潮的专著,分四章论述了五四以来新文学现实主义的发生、发展和流变。前三章依时为序,各以十年间文学理论及创作为考察对象,对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在中国的流变与作用,作总体的勾勒评说。第四章属理论概括,分六个方面总结现实主义在发展中所显示的成就与缺失,并在世界文学发展的格局中比较考察其民族特色和历史位置。本书从史述着手,对诸多问题作了有创见的科学分析,提出了不少引人思索的独特见解。本书获首届全国比较文学书籍一等奖,1993年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

2.《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ISBN7-301-02224-7/I.298,共四次印刷。该书有选择地论评14位最有代表性的批评家及相关的批评流派,以此概览中国现代批评史的轮廓。14位批评家是:王国维、周作人、成仿吾、梁实秋、茅盾、李健吾、冯雪峰、周扬、胡风、朱光潜,以及沈从文、梁宗岱、李长之、唐湜等等。本书所着重展示的是各宗各派对文学的认识活动和历程,大致理清批评史的流脉,特别是各派批评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对立、互补、循环等结构关系。书中各专题的选论很注重从多元竞存互补的批评格局中,去分析批评史的“合力”,其中贯穿对现代批评传统的了解与重估,其研究探索的意义大于历史记录的意义。该书1999年获全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995年译成韩文在汉城出版。

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与钱理群、吴福辉合著,北大出版社1998年出版,ISBN7-301-03670-1/I.0468。另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繁体字版。该书出版于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四次印刷,1998年修订本对初版有重大修改,有些章节几乎重写。该书所讨论的“三十年”指1917年到1949年,展现了这一通称为“现代”段落中的“文学现代化”的进程,包括其对传统文学的历史性变革与改造,对外来文学资源的改造和运用,文学语言与形式方面的变革,以及其在“思想的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方面发挥的特殊的作用。全书分三编28章,论列各时期文学思潮与运动,各文体的状况及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该书被教育部推荐为全国高校中文系基础课重点教材。许多大学还指定该书作为中文专业考研的主要参考教材之一。至2001年底已12次印刷,印数14万。

4.《中华文学通史》(近现代卷),与人合作,华艺出版社1998年出版。温儒敏负责撰写其中有关文学思潮与批评,以及部分作家作品的章节,约10万字。

5.《文学课堂:温儒敏文学史论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收论文36篇。内容包括鲁迅研究、作家作品论、文学批评史研究,学科史与文学史观四个方面。

6.《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与人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收有关现当代文学重点作家及重要文学史现象研究论析16篇。

(二)编著:

1. 《比较文学论文集》,1984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2. 《中西比较文学论集》,1987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3. 《郁达夫名作欣赏》,1998年和平出版社出版。

4. 《时代之波》,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

5. 《北大风:北大学生百年作品选》,1998年北大出版社出版。

6. 《百年学术:北大中文系名家学术文存》,1998年北大出版社与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7.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学习指导》,200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三)部分论文:

1. 《论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0年第2辑。

2. 《试论〈怀旧〉》,《鲁迅研究丛刊》,1980年第3辑。

3. 《略论郁达夫的散文》,《读书》,1981年第3期。

4. 《鲁迅前期美学思想与厨川白村》,《北京大学学报》,1981年第5期。

5. 《外国文学对鲁迅〈狂人日记〉的影响》,《国外文学》,1982年。

6. 《港台比较文学研究述评》,《当代文艺思潮》,1982年第3期。

7. 《重读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读书》,1983年第2期。

8. 《深刻的思想 特异的构思:读鲁迅的小说〈药〉》,《阅读与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五》,1983年。

9. 《〈朝花夕拾〉风格论》,《北大研究生学刊》,1985年创刊号。

10. 《欧洲现实主义的传入与五四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国社会科学》,1986年第3期。

11. 《新文学现实主义总体特征论纲》,《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2期。

12. 《〈风景〉:执着的与超然的》,《文艺报》1988年6月11日。

13. 《梁实秋及其文学美学论著》,《博览群书》,1989年第7期。

14. 《香港文学批评印象》,《香港文学》,1989年1—2期。

15. 《梁实秋年谱简编》,《文教资料简报》,1989年第2辑。

16. 《〈围城〉的三层意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年第2辑。

17. 《〈肥皂〉的精神分析读解》,《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第2期。

18. 《雍容(幽默(简单味》,《鲁迅研究动态》,1989年12期。

19. 《〈狂人日记〉:反讽的迷宫》,《鲁迅研究月刊》,1990年第8期。

20. 《客家味:传统人文精神及其他》,《小说评论》,1990年第3期。

21. 《略论胡风的文学批评》,《新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22. 《成仿吾的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2年第2期。

23. 《胡风“主观战斗精神说”平议》,《北京大学学报》,1992年第5期。

24. 《周作人的散文理论与批评》,《上海文论》,1992年第5期。

25. 《王国维文学批评的现代性》,《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

26.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接受与偏离》,《文学史》第1辑,1993年。

27. 《沈从文怎样写鉴赏性评论》,《名作欣赏》,1993年第3期。

28. 《李长之〈鲁迅批判〉及其传记批评》,《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4期。

29. 《对现代批评传统的重估》,《文论报》,1993年10月9日。

30. 《论茅盾的“作家论”批评文体》,《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31. 《文学走向死亡?》,香港《大公报》,1993年7月14日。

32. 《批评作为渡河之筏捕鱼之筌》,《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33. 《历史选择中的卓识与困扰:论冯雪峰与马克思主义批评》,《学术月刊》,1984年第5期。

34. 《郭沫若其人其诗》,韩国《中国语文论丛》,1994年第7辑。

35. 《剖析现代人的文化困扰:评〈废都〉》,《“废都”废谁》,1994年。

36. 《境界》(英文),《TamKang Review》,Spring-Summer,1994。

37. 《战国策派的文化反思与重建构想》,《时代之波》,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5年。

38. 《茅盾与现代文学批评》,《文学评论》,1996年第4期。

39. 《春风沉醉郁达夫》,《中华读书报》,1997年2月19日。

40.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的“误读”价值》,《中国文化报》,1997年10月4日。

41. 《刘以鬯小说的“形式感” 》,1999年香港文学国际研讨会提交论文。

42. 《论老舍创作的文学史地位》,1999年纪念老舍1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提交论文,收入《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化》。

43. 《关于“经典化”与“学院化” 》,《文艺研究》,1999年第1期。

44. 《大学出版的根基:学术为本》,《中国出版》,1999年第9期。

45.《文化批评视野中的小说〈二马〉》,《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0年第4辑。

46.《文学史观的建构与对话:围绕初期新文学的评价》,《北大学报》,2000年第4期

47.《张爱玲热的兴发与变异》,2000年10月香港“张爱玲与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上提交的论文,《中华读书报》2000年12月27日。

48.《浅议有关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第1卷

49.《当代评论与文学史研究的张力》,《现代中国》创刊号,2001年版

50.《论〈中国新文学大系〉的科学史价值》,《文学评论》2001年第三期

51.《思想史取替文学史?》,2001年南京“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

52.《鲁迅对文化转型的探求与焦虑》,《北大学报》2001年第4期。修改稿又提交2001年11月首届“北大论坛”。

53.The Image of Westerners in the Gaze of Cultural Criticism, Amsterdam Atlanta, GA,2000

专业领域

(一)担任过的课程:

1.《中国现代文学史》,本科基础课。

2.《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生课程。

3.《现实主义思潮研究》,研究生课程。

4.《现当代作品赏析》,本科生课程。

5.《现代文学与外国文学思潮》,选修课。

6.《现代文学学科概要》,选修课。

7.《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与学术前沿》,研究生课程。

8.《文革文学史研究》,选修课。

(二)当前开课:

《文论精读》,博士生选修课。

《中国现代文学史》

(三)科研项目:

1.《现当代文学研究史论》,教育部“九五”重点项目。

2.《现代文学学科概要》,北大研究生院课程资助项目。

3.《中国语言文学研究基地项目》(主持人),北大学科建设985资助项目。

4.《近百年来文学批评概念的梳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人合作。

5.《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教育部“十五”重点项目。

    进入专题: 温儒敏  

本文责编:<b>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爱思想综合 > 学术活动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4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