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正教的神人之际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92 次 更新时间:2002-04-04 08:32

进入专题: 东正教   徐凤林  

主讲人:徐凤林  

徐凤林(北大哲学系教授)

时间:4月2日(周二)晚7:00

地点:三教103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个派别,这是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通行的说法。基督教起源于东方的西亚,之后这种东方宗教向西方广泛流传。历史上除了基督教之外,还有犹太教、弥特剌斯教、摩尼教、祆教和诺斯替教等,中国的道教也可以算是一种宗教。尽管各个宗教的起源、仪典和名称术语各不相同,但还是有诸多共通之处。这些宗教的教义都有这样的特征:强调真理的启示性、救世的愿望、先知或救世主、善恶两分法、施洗仪式、教化教外人士等等。

基督教的分裂缘于罗马帝国的分裂。在君士坦丁时代,罗马主教以圣彼得的名义统治着整个基督教世界,是公认的教皇和领袖。然而,他的特殊地位不久就遭到君士坦丁堡主教的质疑。教义分歧开始扩大,基督教最终分裂为东西两派,即东正教和天主教。两派之间的差别变得非常强烈:罗马天主教保持着相对于皇帝和其它世俗政权的独立性,成为一个国际性组织,它的特征在“普救会”中得到反映;而东正教集教权和政权于皇帝一身,由他来任命主教。东正教附属于国家政权,要求教徒既忠于教会又忠于皇帝,而教会权力也随着政治权力的变易而消长。俄国沙皇承续了拜占庭皇帝的衣钵,莫斯科成为“第三个罗马”。同拜占庭东正教一样,俄国的东正教与国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同时,它也是一种具有独特的民族气味的宗教。

东正教教会,是一种统一的自由的和谐。人在自由中有一种共同的统一性。这就是以上对形象说法的解释这三个教派的区别。接着要解释的就是神人之际。神在这次讲座中主要是讲上帝,而人主要指凡间的的个人,有些时候也指信徒,就是那些还没有真正入门获得神的指点的人。神人之际主要是讲神与人的交通,就是他们如何达到交流,缩短距离,而人能达到神的地步。这大略相当于中国哲学中的天人之际,讲上天和凡间的统一与和谐。

宗教的根本问题,就是神与人的距离,就是与人的交通,用这两个较多使用的词,我觉得大概可以用这两个词说明这个问题。人如何与神交流,确实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这个角度看,东正教的神与人的交往,可以说是最远的,又是最近的,是可以达到的。不象西方一些宗教要用很多的理论来阐述、传达,要有很多思维、理性上的工作去做。东正教不需要这些,因为它最远又最近。这种交流的方式,很神秘,又是最难把握的。不是西方所尊崇的理性思维所能把握的,而是从我们自己的认识出发,能够体验,或者通过思维的东西,比如通过希腊哲学中的一些概念,来建立一种体系,达到神学的目的。这是西方典型的从人到神的道路,有一整套的理论方法。这是一种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证明是理性的,是一种方法手段。而在东正教中没有这些东西。所以说,正是在这样的神人之间的场合,存在着东正教的特点,可以从中看出它和两个教派之间的一些差异。所以说,西方的基督教如果要与东正教比较的话,东正教的天更加高远,地更加广大,心更加深邃,人更难以捉摸。为什么要说难以捉摸,这可能要讲到俄罗斯的民族性格。这需要从俄罗斯民族个性讲一下。在东正教这种文化之下,造成了这种民族心理、民族性格。而这种俄罗斯民族心理、民族性格与东正教又是互动的,也影响了东正教的发展。这也是他们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族文化有所差异的基础。下面具体地讲一下东正教的特点,这与西方的天主教、新教有所不同。

一、耶稣崇拜

东正教中,耶稣是受难的形象。他被束缚在十字架上,被钉死,脸上满是痛苦和希望。这是他对受难的人们拯救获得的一种报答。拯救是受造物的神圣化,人们相信,凡人能够被神光所照亮、开启。这和西方的哲学有所不同。西方宗教认为,拯救并不是普遍的,只是有些人生来能够获得拯救,其他人注定是要下地狱的。东正教不会如托马斯阿奎那所说,未来世界里,善良的人能够得到拯救。

二、圣母崇拜

神和人要进行交通,圣母是人身亲情的纽带。在宗教中,她是耶稣的母亲,是上帝的妻子,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有了她,人和神之间显得更加亲近。圣母是荣耀无比的天使,帮助上帝和基督沟通,为基督说情。这有点类似于中国传说中的观音娘娘,当然这是两种不同的神的体系。东正教信徒对圣母非常崇拜,他们可以不停地祈求圣母的帮助和恩典。从这个方面来说,圣母是东正教的灵魂。因为有了圣母的存在,东正教具有了人性的特点。但是,这与西方的宗教不同。西方的宗教宣传品中,圣母都是一位安详的妇女,手里抱着婴儿小耶稣。这些宗教画是有一定规格的,圣母都是侧面的,画中圣母面容只有现实人的3/4。但是在俄罗斯的年画中,圣母是一位老妇人,耶稣明显可以看出是一位30岁左右的男子。他们的表情都显得很痛苦,所以西方神学家往往抨击东正教缺少人性,扭曲了人的正常心理状况,比如说欢乐、安详等等,在绘画中,圣母与耶稣的性格是有缺失的。但是,正好相反,东正教认为,这种痛苦能够最准确地表达圣母与耶稣的形象。东正教对圣母的崇拜是很普遍的,比如说俄法战争中,拿破仑被俄国大败,俄国人认为这是圣母的力量在暗中相助。又比如,在莫斯科保卫战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这两个城市也受到了圣母的保护。他们又认为,圣母是他们抵御北方敌人的神,是斯拉夫的保卫者,这样,他们能够有力地抵抗土耳其人的进攻。从上可以看见,圣母在东正教中受到很高的重视,她在东正教中具有独有的形象,非常具体、生动,传达了人与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

三、圣像崇拜

圣像是以艺术的方式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它并不是靠抽象的推理,而是通过色彩、线条、平面的组合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俄罗斯的一位哲学家在《在色彩里面的思辨》中就讲到了圣像的意义。圣像是描绘神的的具体的形式,这与西方有所不同。对圣像崇拜的这个特点,就是来源于彼岸世界能够获得描绘。圣像与西方的自然主义油画完全不同,它是平面的东西,不许对像中人物的肉体和面容作具体的形象描绘。它表现的不是一张张脸,而是和点、线联系密切的一张张面,是“神韵”,而不是“形态”。它不是三维立体的,而是平面的。在一个东正教教徒看来,赏心悦目的形式是没有必要的,他们追求的是超越形式的东西。

圣像主要包括耶稣的、圣母的、天使的。这几类从表情上看来,都显得很庄重、肃穆、沉重、压抑、忧郁。拿现代的欣赏标准来看,这些圣像很难令人赏心悦目,但是东正教的神学家们认为它们恰恰是体现了神在人间。从一位凡人看来,圣像应该多给人们一些希望和快乐才对。难怪现代哲学家批评这个宗教文化没有人性。圣母是如此的忧伤,脸上带着泪痕,这远远不同于西方的光着身子的自然的母亲,没有母亲看着婴儿的怜惜、幸福。而耶稣只是大人的一个缩影,他的外形比正常的成人缩小了很多,甚至有些耶稣还拿着一本书。整个看上去,就是一位俄罗斯母亲和俄罗斯的儿子的形象。很多人认为这就是东正教的风格,我认为其实不是这样,他们更接近拜占庭风格,因为圣母看不出是男是女,耶稣拿着的可能是一本宗教经典。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出现了不少专门学习画圣像的学校,人们在这里学习圣像的画法、结构等等。其实,在16世纪,圣像学校是非常有名的,人们在那不仅要学习圣像艺术,而且需要体验哲学本身,在进行色彩、线条、几何等方面的训练外,还要接受一定的规则训练。

四、圣徒崇拜

圣徒是神的代表,他们代表永生的人,是人走向神的道路的榜样、陪伴、引路人。人们把他们比作镜子,认为透过他们就能够见到神。因为他们是从凡人中走出来的,能接近神而成为神,因此人们就会觉得成为神就不是高不可攀、神秘莫测的事情。而神也可以通过圣徒来关照人、了解人、接触人。东正教很重视圣徒崇拜,因为圣徒与普通信徒不同。普通信徒是有罪孽的,不能获得超度,但是圣徒已经接近了神的境界,他们默默地替人们祈祷,是人的保护者。所以,凡人可以跟着圣徒一起祈祷。据说圣徒死后,尸体是不腐的,这就是干尸,在东正教中叫做圣物,传说它是能够显神迹的。几个月前,我在彼得堡的一个大教堂里看到许多信徒去瞻拜一个看不清的东西,我想可能就是圣徒干尸的象征物,比如说圣徒衣服的一角之类。东正教这么重视圣徒崇拜,这和新教不同。在新教中,他们一般不讲圣徒,认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取消耶稣作为中介者的地位,因为他们认为,圣徒也是神与人的中介者。而东正教认为,崇拜圣徒不会使得耶稣远离人间,他只会使耶稣更加接近凡间。他们认为圣徒是人与神交流的中介者、朋友、共同者。在信徒们看来,如果没有了圣徒,信教的人们就会显得很孤独。因为他们认为相信,人是有原罪的,跟神交流的时候,他们心里充满了恐惧,而认为神是无法企及的。正因为有了圣徒,他们能够为人说话、说情,和人作伴,这样使得人觉得有人在帮他们,永远和他们在一起。与此不同,天主教也有圣徒崇拜,但是要成为圣徒,这需要一定的标准,比如说,一个人在生前作出了大量的贡献,正像托马斯阿奎那那样,他生前就写了很多著作,对神学、哲学、法学都有很深的造诣,现在学法律的人是不能绕过他的。因此,他被视为天使、圣徒,是一位真正的上天的使者。而一般的人,不一定有深厚的知识,也没有什么丰功伟绩。这就要求他要乐善好施,具有很高的德行,在当地有不小的名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圣徒的标准。但是东正教并不这样,只要人们具有神圣的感觉,比如说一些修道院的长老,他们每天进行修道,乐于解决大家的难题,为大家看病,名声很好,就能成为一名圣徒。但是这种标准是很难把握的,圣徒的境界也很难用文字来表述,因为他们不被要求有什么大的著作,即使他们有,也是后人帮他们编的有关于他们的传记、书信、宗教体验等等。从这点来看,东正教是很难把握的,让人无法捉摸,这在前面也曾经讲过了。东正教的这个特点,让人看来东正教是很不现实的,力量也较为软弱。因此,信奉东正教的人也不是很多,范围叫窄,具有不稳定性。

五、宗教的礼拜特点

从人与神的角度来看,东正教是以丰富多彩的礼拜活动来体现神的氛围、神的世界。几乎每一天都是东正教的节日,夸张地说,有一天甚至会有好几个节日。当然,大的节日只有十几个。东正教的信徒们认为,礼拜活动是神活动的现实场景。东正教的礼拜有两个特点:1、丰富多彩的美感。人们通过这种大型的礼拜活动来洞察神本身,来体验神的生活,来显现神的世界。这里说一下对美的界定。康德认为,美是一种中介物,它是自然的东西与自由的东西的中介,换成我们通行的说法,就是必然世界与自由世界的中介。是审美把它们二者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宗教上,对美的体验体现了人对神的世界的具体的把握。礼拜是对天神的洞察,是神灵世界之美。礼拜活动中普遍使用的色彩主要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含义,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衣着均有不同。白色被认为是七色光的综合,人们认为它能够准确地再现神的世界,因此,在东正教的十二个大的节日中,比如在圣诞节、显灵节中,当人们祈祷的时候,穿的是白色的衣服。人们在中午着红色衣装,表示神对人的很深的关爱。在宗教中,最隆重的的节日要算是复活节,这需要穿黄色的衣服,因为这代表的是帝王般的尊贵、典雅,表现了人们等待耶稣的到来。而他们又认为紫色是红色和蓝色的相加,而这是属于圣母的,因为圣母有着红色的热情和蓝色的忧虑。十字架始终是黑色的,代表着死亡的肃穆和沉重。这种宗教的实在感大略相当于我们所理解的现实主义。在东正教的礼拜中,大家要一起大声读福音书中的某个片段,这往往是耶稣生活的一个部分,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对当时事件的回忆,而且是事件的再现,人们参加到神的活动当中,感受到神与他们同在,同欢乐,共悲伤。这种场面是由主教或圣徒来主持的,气氛很浓重,就象事件正在发生,比如说耶稣复活这件事。这种礼拜仪式也就是神的出现仪式,会使得信徒的回忆生动起来,能够赋予他们伟大的力量,使他们相信自己是新的事件的参加者。

六、东正教的教堂

和以上特点相适应,东正教的教堂也照样体现了人与神的便于交流。东正教的教堂一般都由独特的风格,一般较小、圆顶。比如莫斯科的圣巴谢尔大教堂就体现了这个特点。由于木材的使用,给人以柔和、亲切的感觉,这利于人与神的没有阻碍的交往。这远远不同于哥特式教堂的高大、威严、冷漠。圣巴谢尔大教堂建于沙皇伊凡统治时期,像这位杰出的统治者一样也带有鲜明的东正教的风格。数量丰富的穹顶形成了一种奇异的塔状结构,其鲜活的图案像蘑菇和草莓,又像东方的头帕,更像巨大的冰淇淋。人和神在温情中达到了结合的目的。

七、宗教仪式

一般宗教的祈祷,是不划十字的,但是也有很多是要划十字的。但是划十字,宗教之间又有所不同。东正教认为,划十字绝对不是细枝末节的东西,它是有特殊含义的。有一个东正教的大主教说过,看一个人是不是真正的东正教徒,只要让他划一下十字就能够看得出来。东正教十分重视划十字的方法,但是新教却不要求严格和规范。曾经有一本专门批评划十字动作不规范、不到位的书,它对各种错误姿势有形象的描述,其中讲到:有些人划十字的时候两只手不到肩部,这是不正确的。有些人用手掌来点,就像在赶苍蝇。有些人拇指紧捏,像在往自己身上撒盐。有些人划十字的时候手的幅度很大,就象在钉钉子。正确的做法是:右手三个手指并拢捏在一起,表示三位一体,另两个手指紧捏靠着手掌,表示基督降临到人间,而神是两性的。划十字的时候要从上到下,先从额头到腹部,额头代表理智,代表神圣。腹部表示情感。又要从右到左,因为两肩代表的是人的体力。在划完十字后,要深深鞠躬。划这个十字架意味着想起了在十字架上受难的耶稣。天主教的划十字的宗教仪式与此不同。他们用手比较随便,一般是从左到右,动作不一定到位。而新教更为随便,可以不划十字。东正教内部也有分裂,也不一定所有的划十字的宗教仪式都相同,各个东正教派别中有所区别。东正教的唱诗班是没有伴奏的,但是西方的宗教唱诗班是有伴奏的。在吃圣餐时,大家用的都是面饼,其实就是一种面包,东正教用的是经过发酵的,而天主教用的则没有经过发酵。这种做法的不同,当年曾经引起了教会中很热烈的争论。但我认为,这种争论没有什么实质意义,东正教认为,发酵的酵母代表了相应的重生,表示的是耶稣的复活,这是很牵强的。他们甚至认为,天主教用的面饼像泥块一般,没有什么生命力。这只是在宗教仪式中所用的具体方式的不同。

我这里试图用俄国一位哲学家的一句较有代表性的话来描述东正教:东正教首先不是一种学说,它不是外部学说,而是内在的精神体验、精神道德,它把内在的修行看成是宗教的本质。东正教是最不规范的基督教形式,也是最精神化的精神方式。

以上是我对东正教的概括性描述,谢谢!

    进入专题: 东正教   徐凤林  

本文责编:费溢群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文学 > 文学与文化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318.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相同作者阅读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