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堂:如何正确判断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102 次 更新时间:2008-12-06 18:38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马建堂  

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同舟共济,努力克服世界金融危机和国内连续发生特大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针对近期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进一步加深、蔓延和对我国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我们要增强信心,充分认识我国经济发展仍有牢固的基础、强劲的活力和巨大的潜力。只要积极应对,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切实落实好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就能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一、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按照国际标准,通常是用经济增长速度、物价变化幅度、就业人数增减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来评判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的,这四大经济指标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统计数据表明,今年以来,我国四大经济指标都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虽然经济增速呈回落态势,但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仍达9.9%,这个速度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而且与世界经济特别是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欧盟、日本等世界主要经济体已步入衰退或处在衰退的边缘;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除我国以外的其他三个国家今年以来虽实现了7%左右的增长,但仍明显低于我国9.9%的增长速度。

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明显成效。尽管前10个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6.7%,但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其中8、9、10三个月同比涨幅分别为4.9%、4.6%、4.0%,呈现明显的逐步回落趋势。与以往比较,1985—1986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时间;1987—1990年,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1997年,从8%回落到5%,用了52个月。而今年从2月份8.7%的高峰值回落到5%以下,只用了半年时间,表明控制通货膨胀确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增就业状况比预期的要好。今年以来,面对经济的减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扩大就业。1—10月,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达45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0%;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2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9%。即便在东南沿海地区由于受国外需求下降的影响,待业、半待业人员有所增多,但当地党委和政府通过督促企业结清欠发工资、发放待岗金、加大转岗培训力度、提供新就业岗位等措施,将负面影响降到了最低。

国际收支平衡状况良好。尽管出口增幅出现了明显回落,但1—10月出口额达到12023亿美元,增长21.9%,依然保持了较快增长;贸易顺差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7%。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是世界上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

以上情况充分说明,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未发生改变,我国仍处在持续较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总体形势是好的。特别是这一成绩,是在面临百年不遇的世界金融危机且影响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是在遭遇多年少见的特大自然灾害且频繁发生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很不寻常、很不平凡、很不容易。当前面对困难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从容应对,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宏观调控措施。从当前走势看,这些政策有的已经见效,有的即将见效。我们相信,只要万众一心,抓紧落实,突如其来的“严寒”一定会度过。 [相关阅读:2008年中国经济发展回眸:在困难和挑战中奋勇前行]

二、对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充满信心

在看到今年国民经济总体上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蔓延,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还在加深。从国内看,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财政收入下降0.3%;发电量下降4.0%,粗钢产量下降17.0%;铁路货物周转量下降0.3%,我国经济减速势头超出预料。从国外看,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加剧和蔓延,主要发达国家已步入衰退,新兴经济体普遍减速。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下调了10月初的预测数据,调整后的今年世界经济增长为3.7%,下调了0.2个百分点;明年增长2.2%,下调了0.8个百分点。面对国内外的严峻形势,社会上对我国经济能否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存在担忧也在情理之中。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越是在形势严峻的时候,越要看到我们的优势;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增强我们的信心。这一信心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较牢固的物质基础,这一信心来自于改革开放30年体制机制改革带来的较强活力,这一信心来自于国内仍有着较为巨大的需求潜力,这一信心来自于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见微知著的宏观调控能力。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较为牢固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经过不间断的大规模投资,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物质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一是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能力大大增强。30年间,包括去年在内,粮食生产量已经有4年超过5亿吨,可以经受国际粮食市场和价格风云变幻的考验。二是工业供给能力提高明显,制造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根据国际标准产业分类,在22个工业大类中,我国已经有7个大类名列世界第一,15个大类名列前三。特别是能源工业生产能力极大提高,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显著增强。2007年,原煤产量达到25.26亿吨,是1978年的4.1倍;原油产量1.86亿吨,是1978年的1.8倍;天然气产量为692亿立方米,是1978年的5倍。到2007年底,发电装机容量达71822万千瓦,是1978年的12.6倍。三是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综合网络已经基本形成。铁路营业里程由1978年的5.2万公里增至2007年的7.8万公里,增加了2.6万公里。公路通车里程由1978年的89万公里增至358万公里。沿海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由1985年的3.1亿吨发展到2007年的38.8亿吨。民用航空、水运和管道运输能力也成倍增长。此外,邮电通信已经成为发展最快的基础产业,信息通信和邮政基础网络发展迅速,信息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之首。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着较强的内在动力和活力。30年改革开放奠定了中国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永葆生机的体制基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坚定地指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十七届三中全会又对农村改革作了全面部署。正在实施落实的产权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国有企业、社会保障体系等的改革和完善,以及近期即将推出的增值税转型、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医疗卫生等的改革,都将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的运行体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企业在危机中的机遇意识,困境中的创新意识非常强。面对国际经济下滑,沿海地区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产业结构。表现在一些传统产业增速在下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二是调整区域内部结构,即在中心区域或黄金地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将附加值低、不利于环境改善的传统产业调整出去。三是利用经济下行周期,实现优胜劣汰。一些产业层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是“积极的痛苦”。四是在危机中抓机遇。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国际人力资本价格下降的机遇,引进企业亟须的人才;有的企业在探询购买销售网络以及收购知名品牌的可能;有的企业在着手收购研发中心,推动企业创新迈上新台阶。成千上万个企业都这样做,就会推动中国经济整体的转型,就会使经济增长有了不竭的动力与活力。

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需求潜力。30年来,尽管我国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都有了显著改善,但从人均水平看,仍处于较低水平,投资和消费都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从投资需求看,我国仍处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交通、住房等领域仍需要大量投资。2007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44.9%,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为49%,高收入国家为78%,表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仍然有较大差距。与此同时,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产品更新换代等也都需要大量投入。从消费需求看,我国是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其中一多半是农民,城镇也有一定数量的低收入群众,这表明居民在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方面仍有较大潜力。2007年我国每千人机动车拥有量为33辆,美国2005年为814辆,日本2004年为586辆;我国每百人因特网用户数16个,美国为73个,日本为74个;我国每百人拥有电话数69个,美国为139个,日本为115个。特别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和城镇低收入群众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更低。缩小差距的过程就是消费扩大的过程。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一个正经历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大国,其市场潜力是巨大的。正是这个巨大的且不断扩大的市场,不仅成就了我国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而且正在并将继续拉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持续增长。

三、科学的宏观调控、积极的应对措施将会促进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面对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世界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变化,针对国民经济增长减缓趋势明显、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地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时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将会有效地扩大国内需求,将会积极推动结构调整,将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游牧民定居、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电网、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生态保护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灾区重建工作力度。所有这些不仅会极大改善我国的民生水平、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而且会对冶金、建材、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产生巨大的直接的投资需求,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二是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会有所提高。中央决定,提高明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提高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标准,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低收入群众等社保对象待遇水平,增加城市和农村低保补助,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和优抚对象生活补助标准,以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同时消除消费瓶颈,拓宽消费领域,稳定车市、房市和股市。所有这些措施,连同投资转化来的消费,不仅会提高中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提高中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意愿,进而能够扩大对轻工、纺织、房地产、汽车等消费品的需求,间接带动投资品行业的需求,为国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是经济结构调整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中央决定,实施增值税转型,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各地也纷纷出台鼓励企业改造升级的措施。各金融机构也正在加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取消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限制,合理扩大信贷规模,加大对重点工程、“三农”、中小企业和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信贷支持。所有这些正在与市场压力下的企业自主调整结合起来,成为推动我国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真正动力,结构调整不仅提升着经济的质量,本身也创造着经济增长的机会和动力。

务已经明确,政策业已出台。只要增强信心,积极应对,狠抓落实,我们一定能够攻克各种困难和矛盾,实现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并在发展中推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的转变。(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局长)

    进入专题: 经济形势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经济学 > 经济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2975.html
文章来源:本文转自求是,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并遵守该处的版权规定。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