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S·奈:危机中的美国大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1682 次 更新时间:2008-10-26 00:09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约瑟夫·S·奈  

坎布里奇-11月4日,美国选民将在自1929年经济大萧条爆发以来所经历的最严重的金融风暴中选出他们的第44届总统。两位候选人均是没有什么行政经验的美国参议员,所以,他们是否有能力处理危机已成为选举的一个中心议题。

在竞选初期,许多观察家预言,伊拉克问题将成为2008年的主要的议题。可现在,金融危机反而成了主要议题。原则上,这种情况应该对奥巴马和民主党有利,因为调查结果显示,经济问题是他们的长项,而共和党以及参议员麦凯恩则在国家安全问题上更胜一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后,民调显示,麦凯恩在9月初时占了上风;但金融危机之后,奥巴马却开始领先。

虽然两人都谨慎地接受了7,000亿美元对金融业的救市计划,但两人之间却有着强烈的反差。奥巴马不仅是有史以来美国大党推出的第一位黑人后裔总统候选人,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候选人之一。麦凯恩有当过海军飞行员的经历,并当了二十多年的参议员。如果当选,他将成为史上最年迈的美国当选总统。

两人不仅气质方面不同,经历也不相同。麦凯恩有着深厚的传统价值观,以愿意采取迅速和果断的行动而自豪,在纾困计划的谈判期间,他暂停了竞选活动回到华盛顿,以力求体现他的风格。但他的这个努力结果似乎适得其反,因为在他带领下的共和党人,最初没有通过此项审议。

但麦凯恩展示了他的能屈能伸的精神。2007年,但麦凯恩展示了他的能屈能伸前景,但他有着起死回生的本领,并最终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他选择阿拉斯加州州长莎拉·佩林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也震撼了这场总统竞选。

奥巴马虽说是一个极富感染力的演说家,但无论在应付金融危机还是政治竞选的跌宕起伏的挑战时,他却表现出了冷静而平和的风度。当他所在教会的牧师的言论让他尴尬时,他针对美国的种族问题发表了超乎寻常的演说。如果对他有不满的话,一些奥巴马的民主党支持者则希望他在回应批评时情绪应更激昂一些。

然而,我们对全国民意调查应谨慎一些,不应过分解读其对候选人支持率的调查结果。美国总统是由选举团选举产生的,每个州将依据该州在国会中的议员人数,按比例在选举团中进行选举。由于即使是最小的州都有两位参议员,这导致倾向于投共和党票的那些西部的人口稀少的州在选举团中的势力过大。

2000年,戈尔在民选中获胜,但小布什却赢得了选举团选举。所以,目前的两个候选人的竞选活动正在两党支持率势均力敌的十多个州紧锣密鼓地展开,而这些州可能影响选举团选举的结果。两党的竞选活动现在都拼命在试图测量出金融危机给这些前沿阵地州带来的影响。

不只是选举团会让人看不懂根据全国民意调查做出的预测,而且还有出现意外情况的可能会让形势在最后一刻逆转。竞选辩论中总统候选人所犯的一个错误就可以在一夜之间扭转舆论局势,就像在1976年与吉米·卡特的辩论中,发生在杰拉尔德·福特总统身上的情况那样。相反,在1980年与卡特的辩论中,里根的表现,常被人认为是他获胜的原因之一。

另一种可能扭转局势的情况是与恐怖主义有关的“十月里的惊奇”,它可以把竞选议题从金融危机上拉回到国家安全上来,而后者却是共和党的强项。 2004年,在投票选举前夕,本拉登抛出了一盘录像带,这可能帮了布什总统的忙而让他击败了约翰·克里参议员。从本拉登的角度来看,布什的政策和克里的相比,更有助于他招募追随者。人们认为,奥巴马将证明他会更令本拉登不安。

英国广播公司最近的一项在22个国家所做的调查发现,如果让全世界人投票,奥巴马将赢得压倒性的胜利。各国的亲奥巴马幅度从肯尼亚的82 %(奥巴马父亲的出生地)到印度的9 %,各不相同。但美国人不喜欢外来人来干涉选举。当奥巴马去年夏天在柏林吸引了二十万人来听他的演说时,共和党人就批评他以精英分子自居取悦海外民众而不是国内的蓝领工人。

另一方面,去年9月的一项民意调查让美国人为下届总统的一些列外交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排序, 83 %的被调查者认为“改善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当然首位非洲后裔当选美国总统将会使被布什政府糟蹋了八年的软实力奇迹般地恢复起来。

有人担心奥巴马可能只对美国的软实力有利,而不是硬实力。马基雅维里有著名的一说,即,对一个王子来说,被人惧怕比被人爱戴更为重要。马基雅维里讲得可能是对的,但我们有时却忘了,爱的对立面不是惧怕而是仇恨。而马基雅维里明确地指出,仇恨是王子要刻意避免的。

当硬实力的行使削弱了软实力的时候, 充当领导者就变得更加困难了-这就是布什在入侵伊拉克后所发现的。麦凯恩和奥巴马都拥有出众的属于硬实力范畴的政治和组织能力,否则,他们不会有今天的风光。但是,当涉及到软实力技能,如情商、远见和沟通能力时,奥巴马则比麦凯恩更胜一筹。至于这是否会在11月4日影响对金融风暴忧心忡忡的美国选民的投票选择,我们仍有待观察。

(作者是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教授,作者的最新著作是《领导的力量》。)

    进入专题: 美国大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1503.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