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朝曦:牛奶的惊愕与思考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808 次 更新时间:2008-09-23 14:09

进入专题: 三鹿事件  

潘朝曦  

中国今年大事不断,大事中有好事也有坏事,好事是奥运、残运,坏事是地震、矿难,现在又捅出一件令全国上下为之惊愕的一件坏事,就是由三鹿牌奶粉引发的全国牛奶问题。据有关资料,全国涉及有问题的奶粉厂家多达22家,因此致病6244例(截止9月17日),致死3例,其实这种统计仅仅是现在的统计,从纵向上看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谁都知道,用牛奶、奶粉保育婴幼儿在中国致少二十年以上,谁能说清楚过去添加化工三聚氰胺奶制品是多少,究竟损害了多少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恐怕谁也说不清。看着网上患病婴儿那大肚子和枯瘦的病容,真是罪过。这怎么会不引起天下父母和善良的人们一片哗然?

目前这一事件既已曝光,我想中国只要是法制社会,敢于以身试法者,总会得到应有的惩罚,然而,作为一个医学科学者,我要思考的却是另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做才会少受害,少上当。还以牛奶为例,舍开目前众人皆知的牛奶添加化工品问题以外,我一直认为牛奶还有问题。问题在哪里?就是提倡“全民饮奶”及“每人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提法,有违科学,有违人体生命规律。为什么说中国多数人饮牛奶有违科学,有违生命规律,这得从人种、饮食品种、饮食习惯谈起。

从概念上讲,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以及生活在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多种种族和人群,都是人,然而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食品来源种类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习惯和食物种类,人体器官也由于长期的饮食品种不同形成了相应的适应机制,即体内的消化器官的形质、消化酶、菌群、酸碱度也不全一样。然而,由于有些人思维简单,盲目仿效洋人,在中国先是形成三十年代少数人认为牛奶高营养、美容,是高层次人才能享用的迷信情结,继之在某些专家的提倡下和商家利益的驱使下,近几十年来在中国更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饮用牛奶的高潮。这种从外国盲目照搬来的饮食习惯至直今日仍为很多人所迷恋。其实,这与人类生活史和人体饮食科学都是相违背的。这种违背,在中国酿成了许多问题。其问题和发生问题的道理在哪里,现在择要概述如下:

1、中国人大多不具备消化牛奶的酶

牛奶在人体消化吸收,人的小肠必须具备一种酶,这种酶叫做乳糖酶。据统计,有76%~100%的中国人,不具备这种酶。海外学者也提出亚裔黄种人不适合饮用牛奶,原因是黄种人中有85%~90%以上的人身体里不具备乳糖酶。然而,这一科学事实却一直未被重视,直到近三年问题出现了,才被提出。如新华网2005年2月27日电指出:“有的孩子、老人,一喝牛奶就拉肚子,不舒服……”并指出牛奶虽然营养丰富,“但牛奶如饮用不当,也会给健康带来不良影响”。该电文还公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所对我国北京、上海、广州和哈尔滨四个大城市1168名健康儿童进行乳糖缺乏发生率和乳糖不耐受发生率调查,该项调查发现,在我国3至5岁、7至8岁、11至13岁三个年龄组儿童中,乳糖酶缺乏发生率分别为38.5%、87.6%和87.8%;乳糖不耐受发生率分别为12.2%、32.2%和29%。这里所说的乳糖酶缺乏率,即体内不具备乳糖酶儿童占的百分率。据调查可知,年龄越大,缺乏乳糖酶比例越高。至11~13岁,100名儿童中缺此酶者已近90%。所谓乳糖不耐受,通俗讲即吃了牛奶后会发生腹部不适、腹胀、多气、腹痛甚至腹泻等症状。这种症状占的比率也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至11~13岁已接近或超过30%,并指出乳糖酶缺乏是广泛存在的世界性问题。乳糖酶缺乏的发生率随种族和地区而异,欧洲白人在5%~30%之间,亚洲黄种人在76%~100%之间,非洲黑人在95%~100%之间。为什么不具备乳糖酶会出现上述症状,从而影响健康?因为,缺少乳糖酶,牛奶中的乳糖就不能被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而被吸收。乳糖随之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生成醋酸、丙酸、丁酸等短链脂肪酸和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从而引起肠鸣、腹痛、渗透性腹泻,这样不仅无益还会使体内一些营养物质丢失,一些脏器功能失调。并且还会造成人体营养吸收不良,其最常见的是钙吸收少,骨中钙丢失多,从而引发骨质疏松,其次还可影响铁和锌的吸收,同时还造成人体铁、锌缺乏,引起贫血和小儿脑发育不良。此外,还会有一些物质在体内沉积。如一些人体内缺乏尿苷酰转移酶,半乳糖会变成1—磷酸半乳糖,这种物质可在肝、肾和眼睛晶体内积存,积累到一定量时,可引起低血糖、神情呆滞、肝肾疾病及白内障等。有的专家、教授可能也发现这一问题,就提倡让人们喝酸奶,其实酸奶并不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且还有很多不良副作用。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亚裔人、黑人,尤其是成人不具备乳糖酶,是天意不让这些人吃奶还是另有原因?这个问题只要稍微回顾人类史,就不难找出答案。非洲人先不说,仅就我们中国人而言,华夏民族之祖炎帝,又称神农氏,即授人以稼穑,发明农具,“为耒耜以利天下”,确立了以农耕为民族生存之本,故中国向以农业立国,中国人大多为农耕民族的后代,其食物自然以粮食、蔬菜为主,故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上称“五谷为养”(养身之本)。正因为此,经过多至上亿年,少则几千年的适应与进化,中国人的身体已“训练”、“培养”成能胜任,并很好消化、吸收五谷菜蔬为主的一大套健全的机能,和相应的酶及消化腺系统。白种人多分布在欧洲,美国的先民也为欧洲白种人移民,而人们都知道从中国西北直至罗马帝国,一直都是白种游牧民族的天下,他们的先民直至晚近才学会农耕(欧洲一些国家如英国等至今仍无农业),其终日在马背上驰骋,周围接触的是草原和牛羊,其食品必然是牛羊的奶和肉,以至于今天这些民族仍保留着喝牛奶、吃奶酪、吃牛排、织毛衣等习俗,和斗牛、赛马等充满牧区风情的竞技活动。同样,他们的身体由于长期这样的生活而就造出适应他们食谱的消化系统,这期间经历了少至千年多至上亿年的“培养”、“训化”适应的历程。由此可见两种民族千万年的生活差异,才是导致乳糖酶存在与否与比率大小的根本原因。其他亚裔人、黑种人与白人乳糖酶存在的差异,也应同理可推。至于成人为什么乳糖酶普遍缺失?因为人幼年期以母乳为主食,母乳中同样含有乳糖,所以乳糖酶在这一阶段不管什么人种都存在。人渐大了,农耕民族改以饭食为主,乳糖酶不再需要,就随人的饮食变化而消失。白人、游牧民族的后代终身以奶为主食,故乳糖酶依然存在,这也符合人的进化规律。

其实任何生命体其摄入的“食品”均与其消化系统相适应配套的,如鸡可以消化砂粒,鸭可以消化螺蛳,还有的生命体能消化垃圾,有的能消化石油,差别很大,现在我们一些提倡大饮特饮牛奶的“专家”,却无视我们胃肠这部已使用千百年的“机器”与“投料”不配套这一事实,更有甚者,他们漠视人类经千百年进化后人体机能的改变与适应以及不同种族生命体之间构建与物质上的差异,不仅大力提倡饮奶,还寄希望通过饮奶来强壮伟大民族,这种想法虽壮怀激烈,可钦可敬,然而人类史的常识和科技史的A、B、C,以及自然辩证法知识告诉我们,凡普遍规律皆接近真理,是任何人很难撼动的,撼之不是矛盾百出、手足无措、遗害无穷,就是被碰得头破血流。

2、牛奶不补钙,反易导致缺钙

饮牛奶能补钙,这是提倡饮奶者的主要依据,也是牛奶厂商广告的核心用语,更是市场萎缩的海外乳业“进攻”中国的一枚有力炮弹。然而现在我告诉令人丧气的是牛奶不仅不补钙,反易导致缺钙。

牛奶是否补钙,先看看国外学者是怎么说的。

世界著名的早期教育家,日本的七田真先生再三强调牛奶的危害,人们通常都以为,喝了牛奶便可从中获得大量的钙,使得骨骼和牙齿保持健康,他指出:“这纯粹是谎言,事实正好与此相反,破坏身体健康,疏松骨质,这才是其真相。”七田先生认为:“虽然钙对于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物质,但牛奶的钙过于粗糙,人体的精密器官无法完全吸收,于是人的身体就把它当作异物而排斥出体外。可令人麻烦的是,体内的那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钙也被一同搬了出去。正因为此,奶粉、牛奶喝得越多,体内的钙就越不足,虫牙、骨折便越易发生。”前些年日本教职员联合会白皮书《探索孩子骨折多发的原因》中也指出:“婴幼儿时喝奶粉时间越长的孩子,其骨折的发生率越高。”日本著名医学家森下敬一先生指出:“牛奶中所含的矿物质很少,特别是缺少应有的镁元素,结果只有少量的钙沉淀在骨骼上,而大量的钙则侵入肌肉和血管,致使肌肉的弹力减弱,血管硬化。而且饮用牛奶不仅不能强壮骨骼,相反会使骨质疏松,成为易发骨折的原因。”森下敬一先生在其另一本书中还指出:“从另一方面来说,矿物质只有在取得平衡的时候,才能够发挥其效应。可是牛奶中除了包括钙等几种矿物质之外,铁、铜、锰的含量极少,结果导致了体内矿物质及水分的代谢发生紊乱,以至于成为骨质疏松易发疾病的原因。”

无独有偶,欧美学者也持同样的观点。美国洛杉矶时报曾报道动物保护频道的特约作者克伦道恩综合多项针对牛奶的研究后提出的牛奶危害人类的七大罪状,其中第四项就是骨折。指出:“对于牛奶可以补钙,而从防治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观点,一些研究者也提出质疑,一项为期12年,涉及78000名妇女的哈佛大学的护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的妇女比那些少量饮用者或者不饮用牛奶的妇女骨折的比例高两倍。其主要原因是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引起钙的流失,从牛奶中吸收到的钙有三分之一会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从奶酪中吸收的钙三分之二会流失。”

此外,再从牙齿的情况来看,牙齿发育健全如何与体内钙的含量、与分布正常与否有直接的关系。丹麦的一位牙科医生普龙博士,发现一个大型畜牧制酪业农场里人们的牙齿都患有极度的钙缺乏症,而这个农场的人每天都喝好几杯牛奶。于是,他建议其中一些人停止饮用牛奶,半年之后,这些人的牙齿变得非常好了,而那些继续喝奶的人的牙齿却依然如故,和原来的一样糟。与此相同的例证还有。如人们也许不一定知道,世界上牙齿最糟糕人群是牛奶消费量最高的新西兰居民。相反的是,连牛都没有见过的澳大利亚原住民,牙齿特好,大多数人连一颗虫牙也没有。日本的七田真先生还指出,牛奶和虫牙的密切关系还可从下面的事实得到证实:在食品短缺、营养不易获取的二次世界大战中成长的孩子们,几乎没有虫牙;而战后,牛奶开始被饮用,并随着消费量的日趋增长,孩子们虫牙逐渐多了起来。到现在,患有虫牙的孩子的比例是:满两岁有51.7%,三岁有82.4%,四岁达91.3%。

日本教职员联合会白皮书《探索孩子骨折多发的原因》中更指出:“婴幼儿时喝奶粉时间越长的孩子,其骨折的发生率越高。”美国齿科医师团的综合研究也证实,牛奶中的钙会致使婴幼儿体内钙、磷的代谢功能产生紊乱,造就出骨骼、牙齿脆弱的孩子。

中国的事实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牛奶饮用已普遍风行,然而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并没有下降,反而升高。看来实践不仅能检验真理,而且能发现谬误。

写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日本人原来个子不高,是“小日本”,由于二战后,政府每天免费配给中学生一盒牛奶,使得现在日本青少年的平均身高超过了北京同龄个子,予以反驳。日本青少年个子增高也许是事实,然而科学上向来讲究排他。即个子增高没有其他因素,只有饮牛奶是唯一因素才能说明问题。这就如同我们看见鸡吃了砂子,马上就推论说,鸡吃砂子是鸡长肥的原因,殊不知鸡的长肥还有更重要的因素,即喂了粮、菜、虫等多种饲料。说日本人长高不缺钙的情况正与此相类。日本战后工业与经济腾飞,人们生活水准也随之提高。我们知道日本人的饮食中,鱼的消费量居世界之首,平均每人每年消费140斤。营养学告诉我们,鱼、虾含钙量都很高,且都远高于牛奶,还有就是鱼、虾、蟹中的钙多与蛋白一类物质呈螯合状态,极易被人体吸收。假定日本人不缺钙,你怎么知道这钙不缺就一定与吃鱼、虾、蟹等水产品无关,与吃牛奶有关?再者,日本人喜欢吃寿司,寿司即紫菜卷饭,中国南通地区是紫菜高产区,每年出口量很大,其出口主要地区即日本和韩国,紫菜的含钙量约是牛奶含钙量的20倍,日本人不缺钙,难道就一定与此无关?

至于骨质疏松是否饮了牛奶就能解决,我认为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很多,并非补钙就能解决问题。《37°医学网》等推出的国际骨质疏松的专题报告也能说明这一问题。有关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流行病学显示,“目前全世界约有2亿人患有骨质疏松”,其发病率已跃居常见病、多发病的第七位,指出“骨质疏松症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妇女中发病高,在美国约有2500万患者,每年约有150万患者并发骨折,约20%的骨折患者在1年内因并发肺栓塞、肺炎而死亡。在妇女骨质疏松性骨折而致的死亡率超过乳腺癌、宫颈癌和子宫体癌的总和”。众所周知,西方发达国家牛奶为主饮料,而为什么骨质疏松发病特高?这正说明饮牛奶不仅不能防治骨质疏松,反而可能促发骨质疏松。

我国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虽无确切报告,但从上海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发病率为13.4%,女性为40.1%,60岁以上老人中,男性为14.6%,女性为61.8%。女性远远超过男性,在老年人中骨折流行病学显示,城市老年女性发生率高达19.6%,其次是城市男性,为12.4%,农村女性8.8%,农村男性3.4%。全国营养学调查显示,农村饮用牛奶的量远低于城市。此一调查又证明饮用牛奶的量与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正好呈反比。也就是说越饮牛奶多的地方,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越高。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朴素而又善良的人们,往往用一厢情愿去对待生命现象,如牛奶补钙就是,人们多认为牛奶既蛋白质含量高,又钙含量高,吃了牛奶,既补充蛋白又补充钙,岂不两全其美?其实,他们全不知生命体有自身的规律,你的好意它全不领情,你把蛋白摄入多了,它就把钙排出,形象地说,就是此进彼出,一山不容二虎,这也被一些研究所证实,想当然,往往是行不通的。

然而遗憾的是,一些专家仍告诉人们饮奶补钙可防治骨质疏松,这不仅是对医学的无知,对事实的漠视,也是一种误导,同时也会会延误此病的治疗。

读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既然饮牛奶补钙不妥,那我们将如何补钙?其实稍微回顾一下中国历史即可悟出答案来。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强大的朝代即“雄汉盛唐”,汉武帝时军力强盛,北战西征,历时近数十年,打得匈奴直往西跑。唐代全国人口仅6千万左右,不仅东征西伐,雄冠四邻,且出了那么多诗人。当时人饮牛奶了吗?缺钙了吗?如果举国缺钙,驼背、罗圈腿、软骨病比比皆是,还能有那么强悍的军队吗?由此可知,不饮奶照样不会缺钙。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孩子根本不喝牛奶,但他们长大后却有着健康的骨格。那么他们靠什么补钙呢?主要是五谷杂粮和水陆各种营养品,建议大家去查一下食品营养成份表,就可明了。

3、牛奶对健康的其他多种危害

(1)牛奶易致癌

此说乍听似乎有点耸人听闻,其实一点也不夸张。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和国内已有多项研究宣称,过多饮用牛奶可能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瑞典卡洛林斯卡医学院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奖单位,该院研究所一项研究表明,大量饮奶会增加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这是科学家对6万多名每天饮用2杯以上牛奶的妇女调查后得出的结论。长期的跟踪研究表明,那些每天饮用4次以上奶制品的妇女,卵巢癌的发病率比每天喝2杯牛奶的妇女高出一倍。另外,研究人员发现,前列腺癌与食用奶制品有关——患有前列腺癌的男性多数比健康的男性摄入更多的牛奶制品。《北京青年报》2005年9月15日载有《男性常喝牛奶的害处》一文引述了美国的研究,指出:“牛奶营养丰富,每天喝牛奶的人越来越多,但有许多研究发现,常喝牛奶的男性易患前列腺癌。”除上述研究以外,世界许多权威机构长期的研究结果均证明牛奶易致癌,限于篇幅,不能全部引录,研究结论是否可信,我们就先看一下上海。谁都知道,20世纪80年代后饮牛奶在上海已越来越普及,消费量也与日俱增,几居全国之首,与之相应的,上海的肠癌发病率也随之不断上升而高居全国首位。此外乳腺癌的发病率也同样随牛奶消费量而飚升。然而,有人不顾事实,竟然提出牛奶能防癌,试问既然饮奶可防癌,这又作何解释?少数人为牛奶唱赞歌的无力说辞毕竟难以撼动这一桩桩铁的事实。实践检验真理,由此我认为,多饮牛奶易致癌基本可作为定论,饮牛奶可防癌的神话可以休矣!

(2)饮奶影响大脑发育

为什么说牛奶影响大脑的发育?就得分析一下牛奶和人奶的成份。人是万物之灵,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而牛的幼年则主要在于建造身体,主要增加体重和骨骼,不需要长大脑,而卵磷脂恰是大脑发育的重要物质,但是100毫升牛奶中含30~50毫克卵磷脂,而100毫升人奶中则含有卵磷脂80毫克。所以牛奶不利于人的大脑发育和不适应人体的需要。人体大脑正常发育还需牛磺酸,人奶中牛磺酸含量很高,而牛奶中的牛磺酸的含量仅为人奶含量的1/30。再者是葡萄糖,而牛奶中的乳糖含量为4.6%,人奶中的乳糖含量为7%,人奶含糖量是牛奶含糖量的1.52倍。其它如铁、钙、磷、钾等含量,牛奶与人奶均有很大差异。如牛奶中磷含量也高,人奶中钙、磷之比为2∶1,牛奶钙磷之比为1.5∶1,磷还可与铁结合成难溶性物质,这样将更会影响铁的吸收。此外,牛奶中钙含量高,镁含量低,而钙和镁共同发生作用的比例为2∶1,只有这样身体才能吸收,并才能维护心脑健康,而牛奶钙与镁的比例为10∶1,这样反而使钙难以吸收,影响健康。仅此几点,就可见生命现象之微妙,与人为改变之难!所以,七田真先生在其《从胎内开始的育儿》一书中指出:“牛奶不仅会对身体,并且还会对大脑起到坏的影响。生下来的孩子,或是弱智,或是自闭,或是不会说话,大部分来自于这样的原因:怀孕中的母亲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而拼命地喝牛奶。对于那些因孩子一生下来就是弱智,或是自闭症,不会说话而到我这儿来咨询的母亲们,我一定会向她们了解怀孕中的饮食情况,当我问到牛奶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的得到这样的回答:‘为了胎儿获得良好的发育,每天都在喝四、五瓶牛奶。’”

(3)牛奶易致人体内分泌紊乱

近年来,城市中性早熟儿童比以往明显增多,仅以上海某儿童医院为例,来看性早熟门诊者,常成群结队,医生应接不暇。有资料显示儿童性早熟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

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已清楚,因为在饲料中加入皮质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避孕药等,这已是公开的秘密。在养猪场,以及黄鳝、鳖、鱼、大螃蟹的养殖户也与此类似,多在饲料中加入激素使养殖物早熟、肥大。儿童进食了这一类富含激素或其分解物食物,必然性早熟。在这类食物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牛奶。因为在不少城市,牛奶已成为儿童的每日必备食品,不仅常食而且多食。牛产奶为哺育小牛,本有一定的量,然而养奶牛者的要求则不同,产量上去则其效益也丰。因此如何让牛产奶多,在奶牛饲料中加相关激素,或人为注射催乳一类激素也是公开的秘密。尤其在人心趋利抛弃道德良心成风的今天,谁也不能保证私人养奶牛户或大的奶牛养殖场不干这类缺德的事。或有人说:放心,现已有相关约束、检查制止饲料激素添加。退一步讲,就是饲料不添加激素,奶牛吃的是什么饲料你知道吗?牛本来是食草动物,为了催肥促奶分泌,少加点豆类、谷类等植物饲料也是可以的,而现在我们从众多资料和新闻媒体上已获知,现在的奶牛饲料中,牛已由食草动物被人们改造成食肉动物,奶牛、肉牛的饲料中有加上牛肉、牛骨的下脚料打成的粉末,或添加海鱼加工成的鱼粉等已是尽人皆知的事实。因为这类东西蛋白质含量高,增肥增奶快,殊不知这类东西类固醇、激素含量远较植物饲料不知高多少倍?现又发现牛奶中碘含量常超标,查其原因就是鱼粉饲料,因为鱼类多含碘。碘高了会怎么样,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大,然而对此恐怕老百姓还在梦中,不太清楚。

饮牛奶引起性早熟,我看门诊时也有所见。记得一位在上海某出版社工作的女士带其女儿来看性早熟,经过询问,得知小孩天天喝牛奶。喝牛奶为什么会引起性早熟?其原因还可从奶的成分分析中得以揭示。一般而言,哺乳动物分娩后所分泌的乳汁中都含有浓度不一的激素,如人乳、牛乳、羊乳等,其中除了人乳所含激素适量,既能适合儿童发育需要,又不会对人有副作用外,其它哺乳动物的乳汁中激素浓度都比较高,初乳含激素更高。牛初乳中主要有促性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胰岛素等,其中雌激素含量为常乳的3~5倍。长期饮用乳类,尤其是多饮乳类或饮未经加工过的初乳,就必然造成体内多种激素水平升高而导致性早熟或肥胖。虽然分离剔除牛初乳中激素等技术在国内已应用,但仍未普遍推广开,对于一般居民常饮的牛奶,由于需要量大加之国内更无剔除激素类有害物质的加工要求,多为鲜奶巴氏灭菌后供应市场。长期饮用造成性早熟也就是顺理成章了。

除了上述疾病以外,牛奶还易致肥胖、糖尿病、异体蛋白过敏等疾病,退一步讲,即使不引起这么多疾病,单从营养角度讲,这么高的蛋白质摄入也不符合营养科学。同时,中医也认为饮食厚味戕害人的寿命。

从分析上述牛奶的危害中,我由衷希望牛奶事件能引发全民族对盲目引入牛奶的思考,使全民族在思考中提高群体的科学素养,从而吸取教训,告别盲从追风。

(读者如对这一问题感兴趣,可参阅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拙作《洪昭光“健康圣经”大颠覆》一书)

(本文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

    进入专题: 三鹿事件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961.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