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潭:从汶川灾变到北京奥运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236 次 更新时间:2008-09-08 09:27

进入专题: 奥运  

陈潭 (进入专栏)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刻:地震强度之大,烈度之高,波及范围之广,造成损失之重,为几十年来所罕见。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过程中,中国人民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在这个灾难频发的国度里,中华民族正是在屡受磨难之中与灾难顽强抗争延续着五千年的文明。

三个月之后的公元2008年8月24日,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隆重闭幕。中国体育带着史无前例的51面金牌、100面奖牌,走进世人的记忆,写进奥运的历史。奥林匹克开启了一道全面而又深度开放的窗口,让世界各国进一步了解中国,让中国的民众接受一场文明洗礼。按照“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首都北京在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城市运行、安全保卫、新闻服务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为北京奥运会顺利举行提供良好条件,也为中国未来发展、为中国人民继续创造美好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百年奥运留下的精神遗产将更加激发中国人民的进取和自信,和平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越来越成为“地球村”的主旋律。

曾记得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后入场的东道主出现了一大一小两个身影:与2米26的旗手姚明一起引领中国代表团的,是1米18的汶川小英雄林浩。就是这个9岁的小学二年级学生,灾难一刻从废墟中奋力救出两个同学。我们看到,享受奥运激情的北京并没有忘记汶川,在五千年中华大地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同行。8月12日,抗震救灾3个月之际,《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向国内外公开征求意见。这一天,来自四川泸州的小将邹凯和队友一起勇夺男子体操团体金牌。“我特别想把这枚金牌和父老乡亲一起分享。在那些危难时刻,他们表现了不屈不挠、众志成城的精神,这一切让我觉得,身为一名四川人,时时刻刻充满力量!”随后,“充满力量”的邹凯在自由体操和单杠决赛中再夺两枚金牌……中国没有因为汶川大地震影响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也没有因为北京奥运会让抗震救灾工作有一刻松懈。奥运会上,那些大地震中焕发出的国民精神告诉人们,灾难带来的是生活继续的重启,是浴火重生中的团结与自信。汶川灾变显示了生命的存在与宝贵,北京奥运则充分展示了生命的活力与能量。史记2008年里的中国人,在抗震救灾中筹备奥运盛会,在举办盛会中推进灾区重建。抗震救灾精神与奥林匹克精神都是人类精神的耀眼光辉,都将成为迈步复兴征程的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

开放与进步、公平与正义、多元而宽容、自信与理性……中国人从唯我独大的虚妄情结中走出,成功地走上了大国崛起之道。北京奥运让世界感知中国式的文化元素、中国式的和平表达,让世界看到中国践诺重义的个性;而汶川震灾则让世界看到中国人面对灾难举国同悲、多难兴邦的勇气与力量。从汶川抗震到北京奥运会,使全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勇敢和奋斗,看到了真诚、友好和善良,倾听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感受了一个大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我们正在超越百年民族悲情,开始具有了沉重理性、成熟平和的大国国民心态。

从汶川到北京,我们看到了志愿精神的弘扬和公民社会的成长。当汶川大地震发生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志愿者赶到四川参与灾害救助,从房屋重建到心灵重建,志愿者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北京,志愿者无处不在,奥运会闭幕式对志愿者代表的颁奖仪式似乎比金牌更重要。你要知道,一个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公民是公民社会强大的基石,一种志愿精神毫无疑问是这个国家精神的载体和象征。

奥运是健与美的展示,是个人潜能的释放,是个人价值的肯定。全民参与、公平竞争、超越自我的奥运精神必然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力。回溯中华五千年发展史会发现,我们的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绵延不衰,每遇逆境而昂扬奋起,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内敛、内聚、内省的民族意志和品格,有着友爱、尊重、热情、包容的民族性格。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华夏民族绵延数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之中,成为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成为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从而不断推动着中华民族走向和谐、繁荣和强大。从汶川震灾到北京奥运,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必然将在当代中国社会实践和公共生活中得到进一步体现和发展。

撰写于2008年8月25日

进入 陈潭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奥运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60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