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奥运开幕式,张艺谋的滑铁卢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5454 次 更新时间:2008-08-22 12:24

进入专题: 奥运  

摩罗  

我从头到尾看完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我这个从来没有完整看过春节晚会的电视观众,为什么对这场表演如此感兴趣?因为我对开幕式文艺节目总导演、杰出艺术家张艺谋怀有一点期待。

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不得不说,我的期待落空了。这是一场基本上没有娱乐性和观赏性的“非文艺”表演。运动会之所以引起全世界观众的关注,就因为它具有娱乐 性和观赏性。奥运会总的来说是一场娱乐的盛宴。作为此种特性的强调和强化,开幕式的文艺演出尤其应该将此种娱乐性和观赏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可是,张艺谋总导演完全没有顾及奥运会和奥运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的这种特征。他从中国画说到中国文字,从中国四大发明说到中国戏曲,从陆上丝绸之路说到海上 丝绸之路,从中国茶叶说到中国瓷器,从中国太极拳说到中国礼乐。这些都是历史主题,都是文化主题。这是历史学家、文化部长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巨人诸如孔 子老子关注的主题。

张艺谋把自己当作什么人了?当作文化部长了,当作历史学家了,当作文化巨人了。唯独没有把自己当作娱乐界人士,没有把自己当作艺术家。这是一种严重的身份错位,是张艺谋从艺以来最严重的走火入魔。

娱乐界人士不是不可以关注严肃的文化主题,但是你得为之赋予娱乐性和观赏性外衣,否则只能是折磨观众。文化是艺术节目的底蕴和背景,如果在娱乐场合也一定要这样直奔文化主题,那只能弄得既不娱乐也不文化。可怜了全世界满怀期待的电视观众,尤其可怜了鸟巢现场的观众。

至于几十亿外国电视观众,面对这些巫术似的色彩变化和队形变化,除了哈着嘴巴发呆,还能有别的反应吗?奥运会作为世界性的娱乐盛宴,吸引着全世界的观众, 许多外国传媒都购买了开幕式的转播权。不考虑外国电视媒体和观众的权利和需求,你的宣传什么什么、弘扬什么什么的愿望,还能够实现吗?靠着万人攒动的虚华 场面就能走向世界吗?靠着几回大色块的变化闪烁就能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吗?

这场演出的第一个节目,本来尚有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一个大卷轴上,利用人体的舞蹈动作绘画,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创意。可是,如果这样画出来的东西没有观赏性,那么这样的创意只能让观众的期望跌落谷底。不幸这个节目的最后结果正是如此。

还有那支主题歌,歌词虽然比汉城奥运会主题歌相距十万八千里,可是还算简洁单纯,不失为一种风格。不幸谱曲过于柔弱,最后还给那位外国女歌手唱成了失恋者的哀歌,简直是岂有此理。

整个演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用成千上万的演员拼组成各种文字和图形,这是最不需要艺术底蕴和创意的导演模式,是习惯于进行大规模群众组织和群众控制的极左 意识形态的表演思路。剩下来的时间就是利用荧光棒、荧光服装和舞台灯光制造一种梦幻感觉,这是所有电视台天天重复的最俗气的“电视艺术”模式,它跟艺术的 距离大约还有十万九千里。

总之,这场耗费巨资的演出,除了不把人当人(让成千上万的演员成千上万次地重复那些机器人动作)、不把钱当钱,就是不把体育当体育、不把观众当观众——因为它不能为观众提供娱乐性和观赏性服务。

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这是中国杰出导演张艺谋的滑铁卢。(作者博客)

    进入专题: 奥运  

本文责编:qiuchenxi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时评与杂文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20125.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