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行之:像叔本华那样悲凉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534 次 更新时间:2008-07-13 11:29

进入专题: 叔本华  

陈行之 (进入专栏)  

“自古圣贤多寂寞”,说的不仅仅是中国人,外国人何尝不是如此呢?以叔本华为例。

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但泽(现在的波兰格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家庭。1809年,叔本华被哥廷根大学录取,在这里学习了物理学、矿物学、自然历史、植物学、哲学,认真研究了柏拉图、康德的著作;他还旁听了生理学、天文学、气象学、人种学和法学等课程。这个勤奋的学生已经确立了终生的志向:“人生真是糟糕透顶的事情,我已经决定用一生的时间去捉摸和探究糟糕透顶的人生究竟是什么情景。”幸好父亲留给他一笔资产使得他得以全身心沉溺于精神探索之中。他到柏林大学就读,掌握了拉丁语、希腊语、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等七种语言,并且将探究的领域扩展到了化学、电磁学、电学、鸟类学、鱼类学以及北欧诗歌,他还试图进行一项具有开创性的关于精神病病因的调查。叔本华显示出了杰出的思想能力,25岁完成著名的哲学著作《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1813年出版),29岁完成为其奠定不朽位置的《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煌煌巨著《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1819年出版,但是,本书在当时和随后的岁月中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赏识,17年以后,书商告诉叔本华,这本书只销售了几本,其余的不得不作为废纸卖掉,对此,叔本华写道:“所有真正的优秀的作品无论在哪个时候、哪个地方,都要与总是占据上风的荒唐、拙劣的东西进行没完没了地恶斗。在这个世界上,卑劣和恶毒普遍占据着统治的地位,而愚蠢的嗓门叫喊的格外响亮。大众的判断力是反常的,要创作出优秀的作品,避免流入低俗,创作者就要抵制和鄙视大众及其代言人的评判。”

叔本华是对的,他说出的既是事实,又是真理。《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之所以没有获得应当有的影响,完全是因为同时代人的误解、无知以至于某些学者的妒嫉,他们的精神世界到达不了欣赏这部作品的高度,他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愿意知道自己身边站着一个改变时代的人,一个创造历史新纪元的人。

那么,这个人在这部构筑了庞大的悲观主义哲学体系的作品中究竟说了什么?

“世界是我的表象:这是一个真理,是对于任何一个生活着和认识着的生物都有效的真理。”叔本华用这样令人震惊的话语开始了洋洋50万言的讲述。他要告诉人的是:人生是意志的表现,大脑和躯体都是意志的工具,意志是本能的,是生命的驱动力,思想仅仅是它的奴仆,意志决定并驱使人的行为。意志不仅仅属于有理性的人,意志存在于万物(甚至于无生命事物)之中。意志使人类从胚胎状态成长为人,意志构造血液循环系统,构造大脑,并且赋予它们不同的功能——吃的意志形成嘴、齿、喉,繁殖的意志形成生殖器官,生长的意志使植物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个体的人对自然而言没有任何价值,人的生命更不是为了享乐的天赐,“而是一个任务,一场必须完成的苦役。”使一个人的生命变得复杂并引起这个人痛苦的,是持续的生命意志。生命意志以没有止境的欲望的形式表达其自身。引起人们为财富、尊严相互争斗的不是理智,同样也是意志,所有个体意志同处在一个世界,必然导致相互间无休无止的战争。意志本身没有动机,没有目标,没有极限,是一种盲目的、无休止的、愚蠢的追求,生命的意志最终导致人的肌体的死亡,所以人生从根本上来说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悲剧,死亡就是它终结的帷幕。

悲观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体系,究竟有什么价值?为什么说叔本华改变了世界并且创造了一个新的纪元?

这是因为,这位伟大的哲学家以前所未有的精神深度解释了世界和人生,正如叔本华自己所解释的:悲观主义哲学是“一种高尚的悲情,唯有它能够对抗不可预知的邪恶。”“在人类有限的知识以内,我的哲学是对世界之谜的真正的解答。”据此我们可以认为,叔本华的形而上学体系决不仅仅是处理形而上学问题的一种形式,它更是对生命和实在的悲观见解的形而上学辩护。人类需要这样的辩护。

这样一个伟大的哲学家,却长年默默无闻,始终处在被排斥、被嫉妒的环境之中。这种嫉妒甚至于来自他的母亲。叔本华的母亲是一个小说家,此人善于交际,在当时的魏玛颇有名气。她知道儿子的才华,但是她拒绝对他给以任何支持,她害怕儿子在名声上超越自己。叔本华的博士论文《论充足根据律的四重根》出版之时,这位嫉妒的母亲讥讽说:“四只愚蠢的根,就像药剂师的药典。”叔本华的个人性格,比如对同时代功成名就的大哲学家黑格尔的拒斥,也加重了他被同时代人承认的难度,拖延了他本应占据位置的时间。叔本华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孤寂中度过的,只是到了晚年才逐渐确立了自己一流哲学家的位置,为人们所承认。

从此以后,叔本华的作品被人反复提及,反复讨论,渐渐地被人认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灯塔,与他同时代的很多著名作家和学者都自称为他的信徒。世界终于发现了叔本华,在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后面发现了这个人的勇气——痛苦的勇气。

人人都在阅读《作为意志与表象的世界》,年轻的追随者用轻松语气谈论着这位哲学家从毕生痛苦中总结出来的格言:“人所能真正拥有的,是绝对的毁灭。”叔本华哭笑不得,调侃说:“迄今为止,我度过了漫长的岁月,这是一种微不足道、默默无闻的孤寂生涯。但是现在,他们要用喇叭和鼓点为我送终了。”

欢呼叔本华的不仅仅是那些庸人,遍布世界各地的人类精英都听到了他的声音。

叔本华深刻影响了哲学的发展。尼采、弗洛伊德、维特根斯坦等哲学家直接汲取了叔本华哲学的营养。尼采宣称:“我一打开他的书,思想就好像马上长出了翅膀。如果我一定要在这地球上安身立命,我会选择叔本华作为我的终身伴侣。”

托尔斯泰用整整一个夏天阅读叔本华的著作,这个伟大的文学家说:“那是对叔本华著作的心醉神迷和连续不断的精神愉悦,这种陶醉和愉快时我以前任何时候都不曾体验过的。”“叔本华无比伦比。”屠格涅夫和契诃夫也深受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哲学影响。其他诸如法国作家左拉、莫泊桑、普鲁斯特、毛姆,英国作家哈代、康拉德,德国作家托马斯·曼,当代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等,都在作品或书信中流露出对叔本华哲学的迷醉。

但是,叔本华生前没有享受多久这种迟到的荣耀。1860年9月21日,叔本华与世长辞,享年72岁。

在叔本华的葬礼上,他的密友和崇拜者格温纳致词:“这个墓穴里躺着一个非同一般的人。他在人世间活了一辈子却无人所知。今天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与他有血缘关系。他孤独地死去,正如他孤独地活着……这个热爱真理的人疏远了社会关系,但是他的胸膛里跳动的是一颗温暖的心。……月桂的花环在他的生命进入黄昏之际才戴到了他的头上。在漫长的不公正的默默无闻状态下,这个人不曾偏离其崇高的孤独之旅半步……”

依据叔本华生前的意愿,他的墓碑上只书有“阿图尔·叔本华”几个字,没有其他的文字。

无论阅读叔本华的传记还是他的哲学著作,都能够从中体会一种悲凉的意味。在一定意义上,叔本华用他的一生演绎了他的悲观主义哲学思想。是的,就像后来的尼采、卡夫卡等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一样,这位伟大的哲学家很悲凉。然而,我却从这种悲凉当中看到了一种美,一种只有杰出人物才可能具有的美。叔本华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这都是悲凉创造出来的,就像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创造出来的美一样。如果没有这种悲凉,他会穷尽人生的所有奥秘吗?他会说出比整个时代都要深刻的思想吗?如果没有这种悲凉,我们能够在温暖的灯下饮用这个人用精神和思想酿造的玉液琼浆吗?如果没有这种悲凉,我们曾经体会的人生苦痛由何人说出?如果没有人说出,我们又如何忍受这种无处不在的痛楚?在这个意义上,叔本华就是盗窃天火给人类的普罗米修斯。我们应当感激他。

像叔本华那样悲凉,这是我们有可能获得精神成长的唯一途径,否则,我们一切宝贵的东西就都会流散在世俗和时尚的温暖大海之中;如果我们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我们可能不悲凉,可能很温馨幸福,但是到了晚年,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实际上一无所有。

(2006-03-26)

进入 陈行之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叔本华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笔会专栏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623.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