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介行:拿什么迎接中华民族的春天──再论中华文化核心区之设想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4658 次 更新时间:2008-06-27 10:26

进入专题: 中华文化核心区  

皮介行  

孔子有正名思想,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名者不过是一种职称,一种单位名,一种文化符号,就后现代主义者看来,名者只是概念创造物,是很容易加以解构的。然而,我们若穿过名相之遮蔽,适度的透入其中,就很容易看出来,就概念谈概念的解构,其实只是文字游戏,无法解构该名相在人心中已经形成的感情.信念与认同。短期的.片面的.文字的解构,没有办法取代或瓦解,相关名相的历史积累。通过历史与文化之涵育,许多信念与情愫,归依与安顿,已经深深植入人心,也植入相关名相的符码之中。相关的符码就是能与人心共鸣共振共气机,使人产生肃穆.景仰.安定.沉静等等感情。特别是中文系统,基于形音义协同共振的造字原理,字之名相,有图像与音效之作用,可以共同作用于人心,唤起人心相应的磁频与气机。

自改革开放以后,国家走向正常化的道路,“与天斗.与人斗”斗字当头的名相不提了,转而提出“四个现代化”.提出“五讲四美”.提出“社会主义初阶”.提出“三个代表”.提出“和谐社会”.“和平崛起”。据我印象所及“四个现代化”是很有号召力的,当时国家处于斗乱穷的低谷,“四个现代化”正是当时人心最大渴望,所以推动人心的力量特大。之后“和谐社会”与“和平崛起”,获得最多的掌声与认同,“和谐社会”既是儒学思想的核心,也是社会人心的深层渴望,同是又指出当前社会问题丛多,必须以己达达人.美美与共的方式,逐步进行涵融及化解。而“和平崛起”,是中国经济与综合国力扬升后,中国人自信心得到强化,从而提出的一个未来愿景。愿景固然有了,但如何进一步促其实现,那就迷糊飘渺,谁也说不清楚。此次山东济宁经过多年准备,提出一个〔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方案,正是对“和平崛起”提出一种文化策略,不意在两会期间,受到强烈批判,几乎成了过街老鼠。我详细看了大部份的批评,觉得自己也不妨谈点感想。

首先我要感谢这些批评人士,不管他们各别存有什么样的心思,总的来说,他们是真诚的.是爱乡爱土爱国的.是有理有据理直气壮的。因为原来以大神像.大建筑为基础的规划,妄图以水泥钢筋承载中华文化的思路,的确非常糟糕,问题多多。但是这些批评人士,以原方案的不佳,就一刀切的全面否定〔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设想,也有一点意气用事,推论过度。其实问题是明摆着的,所谓文武之道布在方策,现代国家事务固千头万绪,但简化而归总的来看,就是文武之道,武道可以说是军事.政治.外交;文道可以说是文化.经济与社会。军事虽不可舍,但在当今社会,不能成为致胜与崛起的主要凭借,所可依凭者就是文道:文化.经济.社会的综合力量。目前中国经济固然十分耀眼,但因文化力不足,在知识经济,品牌竞争.创新竞争.技术竞争.文化含量竞争上都处于劣势,根本的扭转之道,只能在文化的复兴与创造上寻求突破,而〔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设想,正好是一种寻求文化突围的方案,明智的指出中国当前软肋,以及应该走的方向。因此依我看,对原方案的批评是对的,但不可以把合理内核一起丢掉。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能相忍为国,彼此能有善意的同情与理解,是则心念一转,世界从此不同,〔中华文化标志城〕的设想,还可以有其它方案的设计与选择,大家不妨一起来想一想,做为抛砖引玉的献拙之举,我愿在此提出一些小小看法:

1.有人认为〔孔孟文化不足以表征中华文化,儒家之外,尚有百家;齐鲁之外,更有形形色色的次文化,区区一个济宁,何来代表性?〕;更有人说〔儒家思想那一套东西给中国带来了积贫积弱。〕,其实这种观点还不免杂有五四反传统之情结,带有很强的偏见。中国在清末的战败原因多方,单单由儒学来概括承受,这是非常不公正的。传统文化有所不足,150年来也得到很强的补充,不能再用150年前的样态以论今日儒学。再说万年积累而成就的中华文化,不可能也没必要进行全体置换,百年来全盘西化的理论与实践都证明,此种民族虚无主义极为有害,不但造成今日中国与万年中国之间的对立,更使中国人失心失魂,失去核心价值,失去安身立命的大本,将永远匍匐奴化在西方价值体系之下不得超生,时至今日还敢拿破产的全盘西化论来指责中国文化本位之建设,实在是很无知.很顽固而又可怜!

这些民族虚无主义更有一种滑头论证法,当要追寻罪过时,儒学当仁不让是所有罪过的承担者;而一旦要论功德时,又反过来说儒家文化不足以代表中华文化,当然中华文化要细分自然可以多种多样,但要归总,儒学自然是当仁不让的核心,这是有理有据有历史积累的。因此〔中华文化标志城〕突出儒学,完全是合理的,当然 “文化城” 也不仅仅只有儒学,其设想中也还是包括更多丰厚传统文化内涵的,所以想用滑头论证法,否定儒学的价值中心地位,巧则巧矣!可惜滑头而不对头!

2.关于过大过多水泥建筑问题,先前的批判是对的。据悉有关方面也已做出修改,今后将以软件与人心建设为先。也就是有计划的对当地民众与干部,进行传统文化补课,进行长期的.系列的.全面的.知行合一的人文素质培育。同时将有计划的引进若干大学的分院分所,到济宁地区设校。〔中华文化标志城〕筹建办还将与台湾相关学校与学者合作,在济宁地区建世界孔子大学.成立世界儒学图书数据中心.同时立即筹办常设性〔海峡两岸尼山文化论坛〕,以团结台湾的文化心灵与民族情怀….。这些都是非常高屋建瓴,非常可喜的方向。此处我想补充的就是,筹建办应该尽可能的以人文本,以人心.民俗与历史为本,放弃中央性.集中性.实体性硬式思维的建设思想,改采网络时代最新模式,也就是分散性.草根性.网络性软式思维的建设模式。文化城应尽量以原有古迹修整为基础,尽量不要新建另建,尽量减少对土地人民的损伤与改变。在此模式下,200公里内的古迹,比如伏羲庙.子路庙.荀子的有关古迹…..许多古墓古迹古运河都可以纳入其中,这么一来,文化城将有长江纳众流之势,变得高大厚实,得道多助。而古迹本身就具有历史的重量,其文化含量与人心吸引力将不成问题,远优于新建。又可以把分散各地,各自为政,逐步破败的古迹统合起来,修整起来,保护起来。与此同时,对这些古迹也可以进行一定的经营与扩充,在其中建立书院.读经班.戏曲表演.民俗文化的研究,改变古迹古董化.静态化.死物化的情况,使古迹活起来,动起来,与乡土与人心钩连起来。

3.关于向中央要钱问题。既然文化建设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核心依托,国家资金向文化倾斜当然是正常的,如果觉得济宁单独要钱使人眼红,其实也可以友好竞争。就是说3-5年内暂不决定,由各地自行开展文化建设,什么地方有成就.有优势.有前景.国家资金就支持他。各地都来推动人心与国民素质建设,这对国家之和平崛起大有利益。

4.关于吃饭问题.市井素质的提升.助学金问题….总归一句钱如何用最能创造价值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意识有片面化.平面化之嫌,国家是立体存在的,具有立体多面多层结构,固然可能还有人吃不上饭,但飞弹飞机却不能不生产;固然市井人士素质提升需要用钱,但文化城的建设模式若合理,可能更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助学金问题也是一样,这涉及分散使用,还是集中使用的问题,分散有分散的弊端与好处,集中也有集中的优势与缺点,不应把两者非此即彼的对立起来。如果照这些反对者的论点来办,把钱都投到老百姓吃饭上.助学金上,人民的吃饭问题与学识智慧问题就能彻底解决吗?地方各级政府与官员就不打小算盘,不搞截流吗?再说如此散下去,还有什么“全国一盘棋”,还有什么国家的中心意志与调配能力?当然如果一味强调中央的意志与作用,后果也是非常不好的。因此以中庸之道的思维模式来看,分散与集中都必须兼顾,都必须按事务种类,依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配。至于到底什么方案更合宜,更具有持续力与创造性,这就需要具体研究,不可简单取舍。在当前全球化软实力竞争的时代,中华文化凝聚力的再造,单靠民间散兵游勇的做,单靠地方精英的地方眼界与盘算,肯定是不行的。的确需要一个通盘考虑,建立一个大历史与大世界的眼光。曲阜周围200公里地带拥有多种丰富古迹与历史沉淀,用来打造文化灯塔,用以做为文化创新的中心枢纽,是具备相当条件的。至于是否真能当担重任,这就要看策略是否够深够远,实践是否够真够诚够久。就这一点来看,我觉得〔中华文化标志城〕的提法应该改一改,不妨称为〔中华文化核心区〕,强化一种区域连盟,区域互动,一种面的概念,而不要强调“城”及“点”的概念。因为“城”是一个实体思维模式,是一种以水泥丛林为核心的一个点,一旦思维潜意识走向“城市”,就必定会走水泥钢筋挂帅的路子,同时也很容易走向自我中心,疏离城乡的联合,疏离与其它区域的连通互助,带来严重的误导误判。如果是〔中华文化核心区〕,首先就涉及与其它区域如何连带互助的问题,第二步涉及核心区内各城乡,各古迹古物古庙之间的连动与互助问题,这么一来,格局够大,善与人同,团结多方,协同共进,才真能做为中华文化的一个代表,一个创新的火车头。

5.总的来说,中国必须进行人心建设.道德建设.思想进一步解放,创造力进一步提升,还要进一步优化体制建设…该做的事的确太多。但是,物有本末,事有先后,不可能全面铺开。鉴于人心与思想是无形的,其改变是缓慢而长期的,其影响是深厚而无处不在的。所以优先进行人心.道德与思想建设是很合理,很有必要的。老子所谓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文化的创造与兴起,虽非细事易事,但在目前情况下,冲突比较少,改动很有限,可以成为全国.各地方.乃至于各乡镇共同努力的方向,也可以成为两岸合作与协同共进的基础。目前台湾由国民党执政,国民党是主张复兴中华文化,以承担道统自命的党,大陆推出文化牌,推出两岸共建〔中华文化核心区〕,以此展开两岸的实质合作,建立互信,建立共同的心灵符码,对将来两岸的和平互助,都是极有必要的。我们的眼光要放大放开,要看到50年甚至100年后,以此统筹当下与未来,以此看到大陆与台湾的基本利益与应有共识,坚定而有情有味的,从两岸共有的历史,共有的德爱切入,凝成一个共同的梦想,共同分担中华文化的汗水与苦难,共同肩负一个伟大的历史使命───迎接中华民族的春天,把天地人文,阴阳太极的温情与光辉,撒向世界各山各河各海洋,传扬到各国各乡各个人心中去,这是中华文明应有的气度,应有的使命,也是每一个中国文化精英应该有的梦想与志向!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所谓“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盖皆指向这一种中华文明复兴的大任而言!当前的文化精英,学者专家,其有心乎!其有意乎!曷不浩荡兴起,承此戒命乎!

孔子2559年6月26日[08] 皮介行 写于 武汉

    进入专题: 中华文化核心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专题研究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9407.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爱思想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aisixiang.com)。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