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让战争从我们的生活里走开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653 次 更新时间:2008-05-09 23:14

进入专题: 战争  

张鸣 (进入专栏)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的生活跟战争忽然有了不解之缘。小时候,从上小学开始,老师就告诉我们,我们是一个战斗的集体,这个战斗的集体虽然不见得要跟 别的战斗集体打架,但参加劳动,比如拉土,我们就会自觉地将之视为战斗任务,为了完成任务,老师说要攻坚,分成若干攻坚小组,四面包围,务求全歼。学习也 如此,难题也是攻坚,还要先易后难,分化瓦解,帮助落后的同学,要学习解放军,一帮一,一对红。那时候能看到的电影,基本上,十部有八部,都是战争片,某 些孩子参战的影片,是我们这些毛孩子的最爱。再长大一点,通读毛选四卷,发现“十大军事原则”,非常熟悉,其中若干原则,我们早在拖鼻涕的年纪,就已经操 练得精熟了。

小学没读完,就赶上文革,那是个战斗的岁月,文斗武斗,全面内战。我们那个地方小,武斗没坚持多久,多的还是文斗,即便是文斗,也完全按照毛泽东军事思想 来打,什么牵牛鼻子,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分化瓦解,攻心为上,穷寇必追,不一而足。当年虽然年纪小,但却荣幸当了被斗的对象,从小学到中学,无数次被推 到讲台边站着挨斗。比我更晦气的被斗大人们,还要被抓进牛棚里,挨打不说,还要每天强迫听若干遍“敦促杜聿明投降书”。后来做历史研究,发现在历次政治运 动,似乎都是按战争的策略乃至精神来进行的,“战斗”虽然没有文革那么激烈,但模式都差不多。在平时的生活中,战争也无处不在,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 战天斗地,再加上整人,结果,每个人,从小朋友到老大妈,都是战士,每个有人群的地方,从小学的班级到街道居委会,都是战斗集体。

按说,文革结束,中国人的战斗岁月应该也成为历史了。但是,生活中的战争痕迹和味道,并没那么容易消除。很多地方,依旧习惯用运动方式,推行政务,每次都 照例进行“战斗动员”,布置任务,甚至插旗子,擂大鼓,造声势,就差没有拉来大炮了。不仅政府如此,某些企业,乃至私人企业也如此,当头的,总明里暗里觉 得自己就是总司令,做什么事,都是战斗任务,要对方下军令状,对犯了错误的下属,真的恨不得军法从事。湖北天门城管,要“打出威风”来,正好他们真的把人 打死了,遭致举国一致声讨,其实,所谓“打出威风”,其实是很多单位的共同口号,不管这个单位是医院还是学校,因为大家隐隐然还是觉得自家是战斗集体。记 得某日我接到小学同学组织同学会的邀请,上面开首便是:你还记得我们这个战斗的集体吗?

战争对于人类,不是好事情,这大概属于人类的共识。和平比战争好,打仗意味着灾难,相信大家都明白。但是经过太长的歌颂战争历史熏陶、乃至亲自操练和平时 期“战争”训练的国人,无形之中,却有了无所不在的战争思维。完成任务像打仗,但跟人相处,也倾向于战斗,聪明的,玩计谋,粗鲁的,直接干,直到所有人都 像乌眼鸡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我们这代人还没有斗完,下一代已经茁壮成长,他们学会了上网,一言不和,打杀之声便起。如果某人犯了点众怒,一 个个追杀令发出,人肉搜索,找出对方家里、单位电话,直到逼得对方走投无路而后不止。

我们是不是还记得,我们都是人,都是同胞,别老想着互相残杀,当权的人,能不能别老惦记着过去的战斗岁月,怀念过去的战斗风范,把过去战斗风格的玩意,包括标语,包括行为方式,还包括那没完没了的孩子打仗的电影电视,收一收,在改革开放的当口,当心老外来了吓着。

进入 张鸣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战争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笔会 > 散文随笔 > 众生诸相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8742.html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