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这句话没错,但这句话不能误读。女人并不是纯粹的肉欲动物,较之于肉体的享受,女人更注重的是男人对她的一份真情,张爱玲就说过:“色易戒,情难防。”男人对女人有没有真情是可以通过其行为表现出来的,而最能让女人感受到男人爱不爱自己的是男人做爱的方式。不管别人有无情绪,也不问对方的感受,只顾自己发泄,发泄完倒头就睡,毫无疑问是男人不爱女人的表现。而处处照顾对方的情绪,用尽全部身心使对方快乐,则是爱的表现。请看第一场情欲戏,男人用阴骛的眼光悄悄地看着走进房间女人,好比一个猎人在打量着掉入其精心设计好的陷阱的猎物,随后他把女人像捆一只羊羔一样地捆在床上,粗暴地剥去衣服,在用皮带抽打完女人后,从女人后面进入,在这场情欲戏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只是一个男人的兽欲,看不到丝毫爱的成分,让人不禁想到韩国电影《爱的色放》中那个将妻子当成泄欲工具的丈夫。在第一场情欲戏结束后,女主角脸上露出了笑容,但那与其说是陶醉在爱情中的微笑,不如理解为是鱼终于上钩的快乐和想起易终有一天会遭报应的欣慰。但在后几场情欲戏中,男人的动作越来越温柔,女人脸上则越来越陶醉,此时男人已经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大男人,而是以女人的快乐为快乐的好情人。几番如此这般温柔的云雨后,女人僵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获得了一种被爱的幸福感。李安在情欲戏的间隙还恰当地运用电影对白来表达王此时的转变。当王对老吴说“他不但要往我的身体里钻,还要像一条蛇一样的往我心里面越钻越深”时,她已经无可救药的爱上了易先生。 “每次最后他身体一抽倒下来,我就在想,是不是就在这个时候你们是不是应该冲进来,朝他的后脑开枪,然后他的血和脑浆就会喷到我一身!”当王对老吴说到这句话时,请注意她的眼里充满了恐惧,她已经不是那个眼里没有恐惧的女孩了,因为有爱,所以会恐惧。人在本质上是渴求真爱的,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对于两个缺少爱的人,真爱更让他们倍感珍惜。 “天涯呀海角,觅呀觅知音,小妹妹唱歌郎奏琴,郎呀咱们俩是一条心,家山呀北望,泪呀泪满襟,妹妹想郎直到今,郎呀患难之交恩爱深。”当王在小酒馆唱起这首歌时,易落泪了,虽然易有家有室,每天被人簇拥着,但能真正爱他、真正的了解他内心悲伤的却只有眼前的王佳芝。这时他卸掉一切武装,而王则像母亲抚爱孩子一样轻轻将易拥入怀中,妈妈为孩子有什么不可以牺牲的呢?
随后王陷入了深深的内心矛盾之中,一方面她的抗日激情让她不能放过这个男人,另一方面,她实在不愿意杀死这个她深爱的男人。在和易进入珠宝店之前,革命意志是胜过了个人感情的。虽然易主动给她买了一个易太太多次索要而不得的大钻戒,王更进一步地感受到了易的爱,不过王并不是一个能够被物质所轻易打动的轻浮女人,但当易给她带上戒指,眼神一改平时的深沉,显出小孩子一样出单纯快活的表情时,王再也坚持不住了,这一刻她对对方的关心胜过对自己的关心,“快走”两个字里道出的是为爱飞蛾扑火的勇气和决心。当易逃离这危险之地后,王不慌不忙地走出珠宝店,此时她想的是要和自己的情郎相会,抗日锄奸已经被她抛在了脑后。当回去的路被军警封锁,王拿出毒药丸,犹豫片刻后并没有服用,因为此时的她已经有了生的欲望,她希望有机会跟她的爱人平静地共度此生。可惜易为了自保不得已签发了杀死包括王在内的爱国学生的命令,王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死时,王非常平静,她并不对刚才的事情后悔,但她望着邝的那一眼充满了歉意,毕竟,王不想连累她的同伴。
如果说张爱玲的原著所要表达的理念是男人与女人在对待爱情上的不同,而李安所要表达的东西则不止这一点。李安电影的共同特征在于他深刻地描写了人性的压抑,《色戒》这部电影也不例外,它所反映的是战争、革命、集体主义等二十世纪的关键词对人性的压抑。影片中所有人的人生都是一场悲剧。在片中易是强者,可是我们分明看到,他的心中充满恐惧,他没有真正的朋友,他无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除去他和王在一起的日子,看不出他有任何一点点的快乐,只有和王在一起时他才恢复了人性,感到了自己是“存在”的,但最终命运还是安排他亲手毁掉她心爱的人。易太太和她的牌友们似乎活得有滋有味,安心做阔太太,不管日本人如何残暴,中国老白姓过得如何水深火热,她们牌照打,舞照跳,戏照听,馆子照下。可是我们仔细寻思,她们过得就快乐吗?她们心中也同样充满恐惧,害怕自己的丈夫和自己有一天会失去性命或沦为贱民。她们难以得到丈夫的爱,她们的物质生活虽然丰富,但她们没有精神生活,就连听戏也听得心不在焉,顶多欣赏一下演员的扮相和服饰罢了。她们的幸福顶多停留在一条被圈养的宠物的层次上,也足以令人同情。影片中的邝裕民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人生悲壮而美丽,但是他没有爱情,没有家庭生活,没有完成学业,没有很多他这个年龄的青年应有的乐趣。
美国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将过去的二十世纪称做“大死亡”的世纪。据他的推算,由于战争和各种斗争而死亡的不少于一亿六千七百万人,很可能高达一亿七千五百万人,其规模是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在他看来,造成这种杀戮的原因是起源于十九世纪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巨大力量:(一)识字的普及,(二)工业革命和(三)城市化。这些一般公认为进步的标志使民族主义、理想主义、理性主义和现世主义沆瀣一气并经过法国革命的催化产生了日益增强的沙文主义、帝国主义、乌托邦主义、教条主义和极权主义。而这些就是造成二十世纪的“大死亡”的动因。这些现象都是最先在十八世纪发生在欧洲,经过十九世纪的酝酿,终于使公然宣告“上帝死了”的欧洲成为二十世纪的罪恶的策源地。可惜这种种罪恶并没有放过中国,反而与中国文化中固有的弱点结合在一起,共同制造了远比欧洲大陆更为悲惨的人间惨剧。
李安导演说拍色戒有一种想哭的感觉。其实色戒是一个很悲情的故事,对胜利者是悲情的,对失败者也是悲情的,对国家民族来说也是悲情的。色戒以个人情感为切入点,深刻描绘了20世纪国家和个人的不幸,与那些几大战役之类的影片相比,虽然它并没有刻画血流成河的大场面,但在那些电影里,战士的死亡被拍得有如电脑游戏,人们无法深深领会到了战争与暴力给人带来的伤害。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一点点地撕毁给人看。电影中的王佳芝时刻受着心灵的煎熬,如同有一把刀在一刀刀地切割着她那原本纯洁美丽的心灵,让深深浸入剧情的观众无法不为之动情。20世纪的中国历史是一部悲剧,抗日战争、国共内战、反右、文革,所有这些都带来了无数家庭的离散,无数有情人天隔一方,无数高贵的灵魂被残害。李安导演用他的天分还原了那段历史,不仅仅是还原了爷爷住过的房子、父亲用过的桌子,而是还原了那个时代中国人的心灵,那个时代中国人心中的伤痛。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故事不多,宛若平常一首歌。情节紧凑、一气呵成的《色戒》是一首歌,但它不是美化和赞颂汉奸的赞歌,而是一首低回婉转的挽歌,是以一颗博爱的心为多灾多难的中国百姓、为爱国青年,也为冷血残暴的汉奸、为麻木不仁的汉奸太太们所作的挽歌。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在这二十一世纪的开头,希望我们能吸取教训,不再经历我们的祖辈经历过的悲剧,过上自由、真诚、美好、和谐的生活。
色·戒
你终于将这神箭
插入了我的胸膛
这是痛苦的极致
亦是快乐的巅峰
我就要死了
要死了
鲜血从我的胸膛涌出
这时我看到你脸上的微笑
我就要去了
要去了
幻化成一个天国里的精灵
每日每夜
在你的心灵深处驻足
2008年2月18日写于湖大乐山居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文化时评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7634.html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isixi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