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阴险的美国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6023 次 更新时间:2007-12-21 09:14

进入专题: 书评  

张生  

前些天,本拟去杭州访友,但因一连数日沪杭一带都阴雨连绵,觉得出行多有不便,只好缩在家里看书。为保持头脑清醒,我还特意关掉空调,于上海凉意砭骨的冬日中发奋苦读,以弥补这一年来由于在闭塞的美国生活而导致的与国内精英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滑坡和精神掉队。其中看到英国人齐亚乌丁.萨达尔(Ziauddin Sarder)的《东方主义》一书,尤为解颐。

该作者身为英国知识分子,虽贵为绅士,但其忧国忧民的意识却和中国“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不相上下。他在书中愤愤不平的谈到,这些年来随着美帝国主义在世界上一党独大,连昔日西方的一些核心国家即如老牌的大不列颠帝国也被美国别有用心的“东方主义化”了,成为一个与过去的中东,印度乃至中国差不多的一样可笑的“他者”。为了证明这并非危言耸听,他举出这些年极为流行的美国肥皂剧《老友记》(Friends)中的两段涉及英国的情节作为此说的铁证,其中之一即是,每当英国出现时,电视画面上便闪出那些人们早已熟捻的几个英国意象,如威斯敏斯特教堂,大笨钟,伦敦塔等,似乎除此“老三样”之外,英国再也没有别的什么值得让那些基本上都是农民的美国人开开眼似的。

这在“外人”,如我看来,本也无可厚非。就像在美国,一提起中国,山姆叔叔家的各路亲戚们脑海里跳出来的也无非就是长城,故宫,黄土高原的什么一样。当然,如果谁突然蹦出一个东方明珠来,尽管这个古里古怪的东西有点像不成串的糖葫芦,但在我这个没有艺术鉴赏能力却惯有虚荣心的上海人想来,应该也未尝不可。但遗憾的是,这种现象却似乎很少出现。所以,我想,《老友记》的编剧或者导演之所以这样处理镜头也是顺势而为,因为大家对这些形象耳熟能详,一看即明白是在地球何处,不至于误把“他国”当成美国罢了。

我这么说,并非是戏言。现在全世界都在全球化,说穿了也就是在美国化,那么,在一般如你我这样的老百姓心目中,美国化是什么?

文章写到这里,必须像周董唱歌一样,先含糊其词一下,然后在一段清晰的钢琴间奏响过之后,读者可自行决定用谁的曲子,从钢琴王子理查德.克莱德曼到钢琴怪杰格伦.古尔德的曲子都行,关键是紧接着,一定要用痞子阿姆(Eminem)凌厉的嗓音把下面的这段话给大声唱出来(考虑到发表时可能增加编辑的工作量并占去宝贵的版面,所以不必用黑体字强调,我在此处注明即可):

就是住必纽约双子塔,玻璃幕墙闪金光,食必麦当劳,饮必可乐水,行必乘愣头愣脑的丝毫没有一点环保观念的卡迪拉克,奔驰算个屁,本田太寒酸,放松必至迪斯尼,社交必是百威啤,磕某种让人心猿意马的药,操四字头的美国国骂,再即兴和穿着暴露的金发女郎在盥洗间的洗手池旁或者某个空房间的地毯上跳一段脱衣舞,然后再配着人声脸不红心不跳的性交一下。

这就像我们握手一般简单,随便,仿佛只是一种常见的社交手段而已。

谁不知道美国的开放,其实就是性解放呢?

试想,若是《老友记》的导演是英国人,出于爱国,有意在片中展示一下近年来新伦敦的成就,也无外乎玻璃幕墙,麦当劳之类,若这些镜头出现在屏幕之上,是否会让人有“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风险呢?

但殊不知我这完全是杞人忧天,在作者看来,我这番合情合理的解释正是让他最为恼火之处,这正是美帝国主义的阴险用心所在,就是从这些如我一样的常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之中,他敏感地(当然也是敏锐地)看出了美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这些景观其实是日不落帝国的太阳还未升起时便有的陈旧玩意儿,威斯敏斯特教堂11世纪就已建成,伦敦塔也差不多,1078年建成,而最现代的大笨钟1859年就开始每逢整点对着泰晤士河唱歌了,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这些东西对英国人来说,几乎和我们的长城一样古老。

因此,只眼独具的作者意味深长地指出,美国人之所以有意这样搞,就是要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英国人这么多年除了在足球场内外光着膀子喝喝啤酒闹闹事外,真的什么事也没干,不仅没有像美国那样与时俱进,这也罢了,还不可救药地开始向古代和旧社会的深渊里滑去,完全被落在美国乃至世界发展的进程之外,几乎已成为一块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和一块新的印第安保留营地。为激起像我这样的读者从迷梦中醒来,他在第二点中继续深化了这一主题,他尖锐地指出,在该剧中还有一幕流露了美国人的狼子野心,显然,这比把大笨钟之类的东西拿出来更加露骨,这次干脆直接开销英国人了。男主人公之一的罗斯(Ross)要娶一位英国女孩爱美丽(Emily),该女与剧中的三个女主人公,当然都是美国女孩相比,不仅显得非常的没脑子,不够可爱,而且,就连他的父母也十分的像封建社会中的贪婪愚蠢的家长,他们竟然借此机会向忠厚老实的罗斯的父母狂敲竹杠,索要彩礼。再而且,爱美丽想在一个古老的教堂举行婚礼,没想到竟然被拆除了,最后还是罗斯拿出美元把一家破破烂烂的教堂修缮一新,以举办婚礼。讲到这里,这个故事已等于是伊索寓言,根本不需他人解释了,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英镑彻底完蛋了,只能靠美元了。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在进化树的顶端的白人不是牛津的学者典范,而是哈佛商学院的男毕业生。”

一句话,美国就是这样把英国,还有欧洲给“东方主义化”的,这种手段与当年欧洲把东方给东方主义化了的手段如出一辙。当然,历史重演并不可怕,不小心作了奴隶也没关系,因为至少还有觉醒的可能,可怕的是,有些人明知如此还偏偏投其(美国?)所好,并以作这样的奴隶为乐。作者所开列的这个助纣为虐的名单里赫然就有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奈保尔和前些年因被伊朗领袖霍梅尼通缉而名声大噪的拉什迪。在作者的火眼金睛之下,他们立即现出了原形:即他们都主动以东方主义的有色眼镜看待东方,并按照东方主义的原则有意识地在自己的作品里把东方生产为东方主义的东西,以博取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的欢心。

当然,不可避免地,在作者开列的这个发人深省的名单上还有一个始终保持沉默,但却几乎是本世纪以来影响最大的东方主义阴谋家:好莱坞。这一点自然也无须多谈,只要看看好莱坞的大片里凡恐怖分子皆为中东人或亚洲人即可。

如果说,作者对奈保尔和拉什迪的指斥我多少还有些不能接受外,他对好莱坞的批评,我倒是觉得心有戚戚焉。其实,我刚才所举出的美国意象,正是来源于好莱坞的电影多年的熏陶。而真实的美国的生活和好莱坞电影里的美国生活显然是两回事。仅举一例,如在汤姆克鲁斯主演的以洛杉矶为背景的大片《借刀杀人》(COLLATERAL)中,汤姆克鲁斯一直在流光异彩的高楼大厦间活动,似乎洛杉矶就像我们上海一样高楼林立,奢华无比,实际上,去过洛杉矶的人都知道,除了在市中心有几根烟囱一样的高楼外,大都是一些趴在地上的一两层楼高的平房,犹如一张又破又旧的地毯一样大而无当,且毫无特色。但是,对于我们这些外国人来说,美国的生活却就是好莱坞电影里像我们所描述的生活。由此不免让人突发奇想,美国在利用好莱坞把我们都东方主义化的时候,是不是也把自己给妖魔化了呢?

去年,我曾在美国做了一年访问学者,而当我的很多朋友都以为我正在加州艳遇不断之时,殊不知,在这个至今仍有高达85%的人声称自己信仰耶稣基督的保守封闭的国度里,在加州的长长的状如鸡毛掸子一样的棕榈树下和漂亮的海滩附近,我只能每天孤身一人守着电视看《老友记》里的三个可爱的美国女孩的表演以画饼充饥。尤其是剧中由詹妮佛.安妮斯顿所扮演的瑞切尔(Rachel),更是深得我心。因为,即使在美国,这样漂亮可爱的女孩,也离我们这些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很远,很远。尽管我所在的圣地亚哥离好莱坞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但我觉得,其实际距离和在大洋彼岸的上海看盗版的中文字幕的《老友记》的朋友一样遥远。

不过,这显然已经超出了本文所谈的东方主义的范畴,已是题外话了。

总的来说,本书还是简明扼要的介绍了东方主义的源流和现状,特别是笔者所引的东方主义在近年来的新变,还是给人以不少的启发。比如,在看了此书后,我这几天就一直在扪心自问,贝聿铭在法国卢浮宫弄的那个玻璃金字塔,是否也是想把法国东方主义化的某种改头换面的产品?

当然,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我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如果有的话)。

曲终奏雅之际,我也得说几句这本书的出版者的坏话。该书编者在出版导言中告诉读者,因为该书作者引用了西方人在认识东方的过程写下的许多“污蔑,偏激的段落”,所以他们“删改”了“个别过于露骨,淫秽,或者反动的文字”

很难想象,这是生活在2005年的中国的新闻出版工作者说的话。

真不知道,这又是什么主义在作怪?

2007-1-9于上海五角场。

《东方主义》,(英),齐亚乌丁.萨达尔,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进入专题: 书评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国际关系 > 国际关系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7068.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