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公众号|微博|手机版

进入专题: 现代性
全球化下的“殖民化”,目前表现为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在经济上进行资本垄断、在社会和文化上进行“西化”的渗透,移植西方的生活模式和文化习俗,从而弱化和瓦解当地居民的民族意识。因此,一部分人担心,当地居民和精英知识分子会不会认同于殖民者的文化?当他们看待自己本土的各种文化现象时,会不会不自觉地套用殖民者审视和评定事物的标准与理论?我以为,这种疑虑并非多余。但是,无论我们在生活还是在研究中,只要不再忽略帝国主义以及帝国主义的环境,我们便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文化的交流毕竟是双向的,尽管第三世界的知识分子更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反对帝国主义或是西方的扩张、也要坚决反对极端的民族主义,这应该成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的一种不变的态度。同时,第三世界的批评家应该介入并运用西方的思想与话语。因为,知识应该并有可能成为一种平等对话的程序。不能说,一种思想的首倡者具有对它的所有权,只有它才能理解和使用这种思想。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积极赞同赛义德的观点,即“有意识地介入欧洲和西方话语,······对其进行改造,使其承认边缘化的或被压抑、被忘却的历史”11 无论如何,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应该成为一种对话,通过交流和对话以达到双方的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赛义德为我们描绘了这样的前景:“只要我们不站在历史的终点上,只要我们有能力为我们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做点什么,无论我们生活在世界政治中心里面还是外面,我们的前途都充满了希望。”12
1999年12月初稿
2000年1月8日定稿
该文原载《民族艺术》2000年1期
1 R. Williams,Keywords,London,Fontana,1983,p90
2 John Tomlinson,Cultural Imperialism,London: Pinter Publishers,1991,p19-28
3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xiii。本文引用赛义德的原文,使用了韩少波等译《赛义德自选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中的译文。下同。
4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xii。
5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9。
6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9。
7 John Tomlinson,Cultural Imperialism,London: Pinter Publishers,1991,p35-41。
8 Rabindranth Tagore,Nationalism,New York:Macmillan,1917,p19;W. E. B. Du Bis,The Souls of Black Folk,1903;rprt. New York:New American Library,1969,p44-45。
9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xxv。
10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209-220。
11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216。
12 Edward Said,Culture and Imperialism,London,1994,p219。
进入专题: 现代性
本文责编:jiangranting 发信站: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栏目:天益学术 > 语言学和文学 > 文化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aisixiang.com/data/1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