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缘何变成“BT搞”

选择字号:   本文共阅读 3085 次 更新时间:2007-08-18 12:43

进入专题: 传媒评论  

晨曦  

恶搞是近年发端于网络的一种搞笑方式,在网络,有的文章有时会特别标上“BT搞”的字样,以示与其它文章有所区别。据说BT来源于网络缩略语,有幽默、奇特与搞笑之意,也有人把它看成是汉语拼音“变态 ”(biantai)的简称,有故意改变原有状态的意思在里面。但不管怎么解释,网络大侠们或许不知,其实,在他们发明这种搞笑形式之前,此情况新闻领域已不新鲜,不信以近期发生的事实为例:

8月17日,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客运公司一辆客车从梅河口市开往抚顺市途中,与梅河口市储运公司一辆油罐车相撞起火,造成12人死亡,11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据报道,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相继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有关部门“全力抢救伤员,处理好善后工作,坚决杜绝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新华网长春8月17日电《吉林发生特大交通事故12人死亡、11人受伤》)呜呼,十多条鲜活的生命刚刚逝去,我们的新闻报道中居然还在强调领导们“坚决杜绝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的批示,难道“重大”不在“特大”之中?这种另类“恶搞”,实在让读者笑不出声。

8月13日,正在建设中的湖南省凤凰县堤溪沱江大桥发生垮塌,酿成40多人遇难、21人受伤的特大事故。而在同一天,其上级政府的官方网站上却有一篇关于该大桥即将竣工的报道,报道说:“该桥是采用传统工艺修建的大型4跨石拱桥,每跨65米,全长260多米,高42米,横跨沱江。整座桥梁气势宏伟,古乡古色,十分契合古城整体风貌,建成后必将成为古城的又一重要景观。”尤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报道特别指出,负责该桥施工的单位“按照省交通厅提出的‘修好一条路,锻炼一支队伍,树立一种精神’的要求,积极推行工程建设精细化管理,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成本、廉正管理五大控制。几年来,建设工地从未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公司未收到举报不廉的电话或信件,受到一致好评。”(见湘西州政府网8月13日报道《凤大公路建设进入“收官”阶段》)许是吹捧用力过猛,文章当天发表,大桥当天就轰然倒下。虽说《凤大公路建设进入“收官”阶段》不属突发事件报道,但把它与当天吹捧的大桥发生坍塌联系起来,这种效果不是同样十分搞笑吗?

6月底,杭州临安市清凉峰镇年轻的党委书记与一位女干部在私家车内离奇死亡。杭州信息网在随后发布的新闻中居然写成,据悉,某某某“书记和该名妇女干部在小车里谈论公务,因汽油燃尽,空调断电,车内闷热严重,车子又是停在车库里,二人为了解热,脱光了衣服裤子,还在坚持谈公事,一直谈到牺牲为止。有这样认真负责的好书记,清凉峰镇的老百姓是幸福的。书记时刻为人民办事,牺牲前还在亲自做妇女工作,他的事迹,人们都记在了心里。”8月初,这条“独家劲爆”的新闻截屏图被网友在某论坛贴出,立刻成为互联网上的热点。后来,杭州信息网为澄清事实发布的一次又一次“更正”则更加搞笑,搞笑得让人哭笑不得。一个人意外去世,不论什么原因都应是一件沉痛的事,但对这件突发事情的报道却让人忍俊不禁,太令人深思。

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客观上具有恶搞意味的新闻报道并不是孤立存在或偶然发生,而是由来已久,人们已几乎熟视无睹、见怪不怪了。稍前几个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针对“煤矿事故3月份出现反弹”的情况,不是振振有词地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遏制”吗?(新华社北京4月18日电《李毅中:我国煤矿事故3月份出现反弹 要坚决遏制》)可口号喊出刚满三个月,7月29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支建煤矿因山洪暴发而引起透水事故。这次事故中的69名矿工兄弟尽管无一人遇难,但也历经艰险,在井下被困数十小时,险丧性命,国家为这一次抢险就投入数千万元物质和资金。更早一些的时间,还是以矿难为例:2005年2月14日,辽宁孙家湾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件,214名矿工遇难;3月19日,山西朔州细水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件,72名矿工遇难;5月19日,河北承德暖儿河矿业公司煤矿瓦斯爆炸,死亡50人;7月2日,山西忻州宁武县贾家堡煤矿瓦斯爆炸,死亡36人;8月7日,广东兴宁市私营大兴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23名矿工遇难;11月27日,黑龙江七台河煤矿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故,166名矿工丧命……读者们如稍加回忆一定可以发现,伴随这些事件的新闻报道中,每一个都少不了各级领导的批示,每一个都不缺乏领导的遏制决心,连新华社这年11月27日编发的通稿《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中,语言中也较以前多了“迅速传达”、“ 紧急部署 ”、“ 坚决遏制”这样一些使令性词语。可纸面上的严肃归严肃,认真归认真,后来的事实证明,事故,该发的还是一个不少地照样发生着。

不是说领导不该作批示,也不是说领导不该表决心,问题是,当这些批示和决心成为那些频频发生的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主题,成为一纸毫无意义的空文的时候,这种报道,其意义何在,价值有无?

新闻价值取决于新闻眼的选择,这个“眼”,就是报道对象中最为读者所关注的新闻事实和相关信息,换句话说,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人们真正关注的除领导批示外,更有事件的详情与原因。在我国,以前各地对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报道是严格控制甚至严厉封锁的,这几年,随着社会的开放尤其是信息渠道的增多,老办法逐步行不通,于是,关于重大事件的限期、限时速报规定终于出台。但是,在这个问题上为少给政府添乱,不少地方已作出“快报事实,少报原因“的不成文规定,而且,新闻围绕领导转、消息围绕领导写的做法还比过去发扬光大下来,不仅如此,一些“高手”还另辟蹊径,硬是发明出把“丧事”当作“喜事”写,把反面新闻当作正面做的办法来。例如在某个报道中,某个地方某天明明死了某些人、发生了某个重大责任事故、遭受了某个数量的经济损失,但在领导的授意下,这类报道却变成“某某领导迅速作出批示……在某某时间迅速感到现场指挥抢险,亲切看望受灾群众……目前,某地群众情绪稳定,生产恢复、生活有序,受灾群众衷心感谢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这种充满祥和氛围的“新闻事实”。自然,新闻中的祥和并不会真正替代现实中的惨烈,突发性事件也不会因领导的指示而减少,这样,当领导“坚决遏制”的批示一再成为这类新闻的报道主题,当灾难性事件随领导批示一个个出现的时候,那种巨大反差所产生的BT效果,你说它可不可笑?

当然,对于任何一位有良知的人来说,这种笑,一定是苦涩或者流泪的笑。

    进入专题: 传媒评论  

本文责编:frank
发信站:爱思想(https://www.aisixiang.com)
栏目: 学术 > 新闻学 > 新闻传播学时评
本文链接: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5643.html
文章来源:作者授权天益发布

爱思想(aisixiang.com)网站为公益纯学术网站,旨在推动学术繁荣、塑造社会精神。
凡本网首发及经作者授权但非首发的所有作品,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并保持完整,纸媒转载请经本网或作者本人书面授权。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爱思想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Powered by aisixiang.com Copyright © 2023 by aisixi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爱思想 京ICP备1200786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20014号.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